重慶離一線都市還有多遠

重庆 89℃ 0
摘要:近日,各地三季度經濟資料相繼出爐,各大城市再次被置於放大鏡下相互比較。除了TOP10都市的變動作為保留節目外,今年的“第四城”之爭也相當胶著。依數據來看,重慶離廣州又近了。重慶的真實狀況到底是怎樣的,它“第五城”的含金量多高?重慶曾經全國第一的汽車產業為何優勢不再?重慶真的能拉下廣州擠進“一線都市”嗎?

近日,各地三季度經濟資料相繼出爐,各大城市再次被置於放大鏡下相互比較。除了TOP10都市的變動作為保留節目外,今年的“第四城”之爭也相當胶著。依數據來看,重慶離廣州又近了。

隨著經濟資料的不斷增長和頂層設計中戰畧地位不斷提升,重慶近些年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同時,人均、地均名額差,傳統支柱勢頭低迷也讓它成為評估最兩極分化的都市之一。

重慶的真實狀況到底是怎樣的,它“第五城”的含金量多高?重慶曾經全國第一的汽車產業為何優勢不再?重慶真的能拉下廣州擠進“一線都市”嗎?

為探究這些問題,搜狐都市邀請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重慶市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副理事長黃慶華進行深度訪談。

以下是訪談精編。

汽車產業重回正軌

搜狐都市:重慶GDP增速2016年之後出現明顯下滑,有觀點認為是由於支柱產業特別是汽車產業的“拖累”,您的觀點是什麼?

黃慶華:重慶這個城市本質上是個工業都市,經濟以工業為主,尤其是製造業占的比重非常大。其中汽車產業、電子資訊產業的全國排名位於前四到前六比特。除了汽車和資訊產業以外,重慶的裝備製造、儀器儀錶、化工能源也都位於全國前十名之內,所以重慶製造業產業是比較强的。

前幾年是國家汽車產業發展的高峰期,重慶剛好趕上了這個勢頭,但是它的產品更多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

在2013年、2014年左右,因為行業發展的勢頭比較好,而重慶的汽車產品偏向中低端,廣大老百姓購車就比較積極,重慶的汽車產業也就趁著這個大環境去追求數量的增長。當然在策略上就是因為它過度追求數量增長,所以對於新產品開發、研發投入方面就保守了一點,沉浸在了高速增長產業紅利和現金流當中。

不僅本土品牌,就連合資品牌,比如和美國福特合作的長安福特,也是偏向於中端或低端,高端的比較少。美國福特公司當時也沒有及時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就導致新品開發相對不足。

另外也由於當年銷售的時候追求數量增長,所以重慶的汽車廠商跟經銷商的關係就處理得不是很好,經銷商賣重慶的汽車相對利潤比較薄,他就對消費終端的服務水平有一些欠缺,這就引起客戶的消費體驗感不够好。

同時在這期間,中國的汽車產業逐步開始有一些陞級。比如吉利收購沃爾沃,收購了沃爾沃以後吉利產品升級換代比較快,而且它開發出的新品基本上和重慶汽車工業的產品市場形成了直接的競爭,然後它就奪取了重慶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

另外,到了2018年左右,中國汽車總體銷量下滑。過去汽車市場是賣方市場,生產的產品基本上都能賣出去,但現在是買方市場。在這樣的情况下,重慶汽車產品由於新品開發不足,零部件更新換代也不够,市場服務也有一些缺陷,消費者體驗感就不是很好。諸多原因加在一起,就使得重慶的汽車產業的銷售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滑。

這種情況的發生,對重慶的汽車產業確實造成的負面影響比較大。

搜狐都市:2020年重慶汽車產量止跌回升,他做對了什麼?

黃慶華:出現這個情况後重慶市痛定思痛,首先比較密集地開發了新產品,開始注重技術創新,改變汽車外觀,注重維護品牌的市場形象。另外也提高產品品質從而提升了產品的價格,這樣經銷商得到的回報也更高一些。

綜合起來就極大地提高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感,這樣重慶汽車產品的銷售和市場影響力才逐步恢復。現在重慶汽車行業算是走向了正軌,過去的產品和市場不對不銜接的問題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

另外合資品牌、合資公司也加强了新品開發。過去它的新品開發力度和德系車差距比較大,但是現在這種差距在縮小。

支柱產業傳統比重大

搜狐都市:電子資訊業呢?

黃慶華:外界是有對重慶的電子資訊產業增長乏力的擔憂。

因為早期重慶電子資訊產業的產品以筆電(筆記型電腦,編者注)起家並且以筆電為主,筆電屬於耐用消費品,現在的新增購買主要來源於更新換代,肯定就比不上以前剛性需求帶來的擴張,所以筆電產業看起來是萎縮的。

但實際上重慶市的電子資訊產業,走上了產品擴容、產業鏈擴容的道路。就是現在不只是生產筆電產品了,更多地延伸到打印機、集成電路、智慧手錶、智能手機、智慧穿戴,甚至智慧家電,包括感測器、液晶顯示器,甚至也生產高科技產品比如雷達等等,所以它是通過產業鏈的延伸來化解了過去單品相對過剩的困境。從產業鏈的角度上講,重慶的電子資訊產業相對來說還是走向成功的。

搜狐都市:重慶支柱產業還存在哪些問題?

黃慶華:重慶的一個產業特點就是傳統支柱產業占的比重特別大,比如傳統製造業。

在工業當中,基本上絕大多數行業都出現了產品過剩,所以傳統製造業要實現單純的數量增長很困難,重慶的重點就是要依託戰畧新興產業來改變原來產業格局。

但是戰畧新興產業的發展必定有個過程,短期之內的數據不是這麼好看,數量增長名額可能並不高,但實際上它的提質增效還是在逐漸實現過程中的。重慶在這方面還是得努力,改變要更大一些。

另外還應該看到,現時八大支柱產業還存在研發創新產品相對不足、整體上產業鏈高端化不足、龍頭產品的競爭力不够强、配套企業的總體層次不是很高、部分行業產業鏈關鍵環節缺失,對外的依賴程度比較大等問題。

包括我們剛才說到的汽車產業,現在其實受制於晶片不足,導致它的產能受到影響。重慶的產業鏈的安全穩定性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隱患,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當然重慶總體來說,它的產業完備性、配套性在中國大型都市裡面還算是非常非常好的。受世界格局的影響,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重慶傳統產業的高端陞級受制於關鍵環節的一些缺失的影響。重慶的發展速度是慢下來一點,但是總體質量還是在提升。

幫扶+人口轉移縮小發展差距

搜狐都市:重慶雖然GDP總量很大,達到2.5萬億級別,但內部差距巨大,主要原因是什麼?

黃慶華:重慶這個直轄市和全國的其他三個直轄市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重慶是典型的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

它雖然是個直轄市,但是它管轄的這個地域範圍相當於一個省。重慶大部分的地區都處於南方喀斯特地貌地帶,特點就是山高溝深。從外觀來看的話,它確實自然景色是很美的,但其實它是不利於生產生活的。

重慶分為一區兩群(主城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編者注),一區兩群中的“一區”的地形相對是比較好的,而渝東南和渝東北基本上就是以山區為主,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在這樣的條件下它工業條件也不好,農業條件其實也不好。這樣的背景下你要求各區域經濟發展齊頭並進,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客觀條件在那兒。

大家知道經濟的發展都有聚集效應,發展越好的地方聚集效應越强,自然條件、客觀條件比較差的地方他就會發展相對滯後,而且這個差距會越來越大,人們稱之為“馬太效應”。

搜狐都市:當地做了哪些努力改善這一局面?

黃慶華:重慶市政府其實非常重視,我記得市裡面就有規定,市級財政一半的財政開支,必須用於“兩群”所在地的民生福祉,這是政府在財政方面的支持。

另外從政府之間的關係來看,重慶有一個地區幫扶政策,就是發展比較好的一個區,要對等去協同幫助一個相對發展比較落後的區縣。除了財政和結對幫扶外,當地也規定了很多具體的工作任務,比方說要攜手開展招商引資,聯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准,甚至探索開展“飛地建園”。

因為如果工業園區建在山區,離中心都市很遠的“兩群”地方,那這種工業園區它是沒有優勢的。所以市政府出臺政策,讓結對幫扶的區縣共建園區,建在條件比較好的區縣,工業用地名額用的是“兩群”的名額,園地建在別處,然後飛地園區的收益大家共亯。所以其實政策力度還挺大的。

另外就是重慶市還特別注重城鄉之間的互動發展。過去就是脫貧攻堅,現在的鄉村振興包括大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按照市場的原則,“兩群”所在地的那些高速公路,很少有願意去投的,因為在那裡建設是虧本的。地形條件不好、投資成本高、車流少。所以重慶市對到重慶來進行高速公路投資的這些企業都有約束條件,就是你建一條收益比較高的路,那就要配套幫我建一條收益條件不那麼好的道路。還有市裡面也極力打通市場的互聯互通等等,通過一系列一些手段儘量去解决差距的問題。

當然市場還有另外一個解决機制,如果當地條件不好,產業發展條件不好,收入差距大,居民本身也可以看成是一種要素,他也可以用脚投票。所以重慶市“兩群”的人口其實是逐步向“一區”集中的。通過人口的轉移集中,也就縮小了不同區域之間人均貧富的差距。

一方面產業幫扶、對口資源,另一方面人口本身也在轉移,多方面發力,就會逐步解决些問題。但是大家都知道要想徹底解決,實現完全的均衡其實也是不現實的,要儘量把差距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內,我覺得這樣就應該是可以的了。

旅遊產品鏈條短物價低

搜狐都市:近些年,重慶成為旅遊熱門都市,但同時,遊客的人均消費偏低。比如疫情之前,2019年“十一”黃金周重慶人均消費486元,成都1420元,兩者差距巨大,原因何在?

黃慶華:重慶確實是一個熱門旅遊城市,這跟重慶的形象有關。

我們對重慶的描述可以概括為就是叫大山大水不夜城,重情重義重慶人。重慶山水相連,有喀斯特地貌,高低錯落的層次感非常强,這樣的都市它的視覺觀感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到了晚上,視覺效果更好。

我覺得重慶的夜景不亞於上海灘,但是重慶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另外就是重慶在四川盆地,四川盆地還有一個氣候效應,氣候特點晝夜溫差很小,就算現在這個季節,晚上在重慶走一走,體驗感都比較好的,晝夜溫差不是很大。重慶的這些内容加上現在新媒體的傳播,全國各地很多人都願意到重慶來旅遊。

但是從旅遊產品本身來看,重慶那些打卡點它都位於中心城區。這樣的一個問題就是產品體系本身是很短的,很多人更多的是看一下,哪怕有一點體驗還是那種小的體驗。

首先看是不花錢的,因為重慶是這些這些中心城區的一些著名景點,包括洪崖洞、解放碑、朝天門,還有最近幾年比較火爆的那個二廠文創園等等,這些地方都不收門票的,所以遊客開支當然就比較少。

另外你去這些景點,如果坐軌道交通,坐公共交通,它的交通成本也非常低。沒有門票開支,交通成本非常低,如果說還有飲食消費的話,重慶的小吃本來就很便宜。因為重慶的小吃追求口感,品質在其次。因為在當年經濟條件不好的情况下,就沒有追求品質的基礎條件,所以它很多飲食是以口感制勝的,囙此成本也比較低,價格也比較低。

住宿的話,重慶的飯店行業是以中低端為主,高端的比重比較少,所以餐飲住宿消費也不高,這樣你就找不到很多用錢的地方。所以遊客來這裡旅遊確實成本比較低,也是正是因為它成本低,所以生命力就特別旺盛,很多人想多次來。

成都跟重慶比的話,它深度遊做得更好一些,產品深度也更好一些,而且成都的很多景點它是要收費的,這樣一來差距就比較大。

搜狐都市:重慶應該如何改變這一狀況?

黃慶華:以後大家可除了去中心城區的景點外,還可以去深入到渝東北、渝東南,就是我剛才說的這些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地方,去體驗鄉村遊、山地遊、健康休閒遊,如果大家參與這樣的活動,單人的消費水準很快就上去了,這樣對重慶的經濟貢獻也更大一些。

“兩群”交通改善仍需時間

搜狐都市:但是這兩個偏遠地區的交通和配套能滿足需求嗎?

黃慶華:“兩群”現在主要的問題還是交通的問題。重慶比較上檔次的一些自然景觀的景點,距離市中心較遠,而重慶的高鐵建設有一個滯後期。

但是到渝東北的高鐵今年年底就通車了,從明年開始去渝東北就比較便捷了,加上現在巫山機場也已經通航了,還有渝鄭高鐵的全線通車是明年7月1號。到明年下半年,重慶渝東北方向跟全國的聯通就很方便,來旅遊就很便捷了。

渝東南的話也有一些比較熱門的景點,比如金佛山、仙女山、阿依河,摩圍山等等,還有黔江的濯水古鎮,包括酉陽的桃花園等等,這些地方現時最大的問題還是不通高鐵。高速公路是通的,但高速公路現在車流量比較大,已經趨於飽和,新的擴容的公路正在建。

高鐵方面,重慶到黔江的高鐵已經開工一年多了,但是建成還要4~5年,所以交通的徹底改善還要幾年的時間,如果說這幾年把交通的問題徹底改變了,其實去旅遊也就更便捷了。

當然武隆現在一個好的條件就是武隆仙女山的機場,去年底已經通航,今年3月份開始正式投用,所以現在去武隆坐飛機去旅遊也是很方便的。我相信只要去過武隆的遊客應該不會後悔,它的喀斯特地貌真的很漂亮,是值得一看的。

搜狐都市:疫情對重慶的旅遊衝擊是不是很大?

黃慶華:疫情確實對旅遊行業的負面影響比較大,但現在重慶已經恢復成低風險區了,所以安全性還是能保證的。

搜狐都市:重慶在旅遊方面還應做哪些完善?

黃慶華:重慶旅遊要提檔陞級。重慶的旅遊現時體驗感很好,但是層次性還需要提升,現時市裡面也在做一些工作。

另外就是旅遊產品的文宣,我覺得還需要加强。因為我們通過網路媒體文宣的往往是那種一眼看上去直觀效果特別好的,其實還有一些東西可能你直觀視覺看不到,比方說重慶溫泉。重慶是世界溫泉之都,溫泉特別多,而且品質特別好,但是很多外地人應該是不知道的。還有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是屬於非常精美的石刻,但是很多外地人也不知道。

另外就是重慶的服務水平需要提升,因為旅遊的體驗感非常重要。除了視覺感重慶要成體系地提高服務的水准和層次。

重慶總體來說無論是天然條件還是都市景觀還是鄉村景觀還是人文景觀,自身條件都不錯的,如果加强各方面的提升工作,應該說前景是非常好的。

成渝要錯位發展

搜狐都市:前段時間,成渝雙城經濟圈規劃綱要發佈,《綱要》最大的亮點是什麼?

黃慶華:實際上成渝地區這種關係,過去國家也有相應的一些戰略性的安排。2011年的時候成渝經濟走廊,到2016年成渝城市群戰畧。但是無論是過去的成渝經濟走廊還是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都存在著四川和重慶之間不是很團結的情况。

中央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政策,就是要一改過去就是兩地不團結的格局。

中央已經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兩地要通過合作來形成一些示範,當然具體的表述大家在規劃裡面可以看到,我就不具體展開了。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格局下,兩城要真正做得比較好首先就要在各自的戰畧定位上有一定差异,這樣就可以新增向心力,减少離心力。

搜狐都市:具體應該如何處理好這種關係呢?

黃慶華:首先兩地在戰略重點上,不要像過去一樣把對方盯得很緊,現在應該站在一個更大的格局上,聯合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國際競爭的新基地,推動形成陸海新通道,形成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從兩地戰畧差异來看的話,重慶更多的是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現代都市,打造國家先進製造業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門戶樞紐,增强國家中心城市的國際影響力和區域影響力。

而成都是打造區域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國際門戶,提升國家中心都市和國際競爭力和區域輻射力,所以它兩者之間的定位本身就要有差异。

通俗地說,就是重慶的製造業比較强。成都的服務業、軟體行業比重慶要强要强,科教實力比重慶要强,某種意義上講,成都的高端化比重慶做得要好一些。而重慶的對外開放的條件,包括重慶便捷的運輸條件,尤其是水運資源條件、產業的配套能力,重慶要比成都要强一些。現在其實兩城還是在儘量進行錯位發展,一旦有錯位,就有利於團結合作,就能够减少過去那種直接競爭帶來的阻力。

所以我覺得這是國家給我們西部地區的一個戰畧機會,兩地之間只要適度的錯位,重視政府之間的合作,然後帶動民間的合作,對兩地的這個發展都是好事兒。

經濟一體化要先打破行政割裂

搜狐都市:您剛剛提到成渝過去出現不團結的局面,原因是什麼?

黃慶華:大家過去不是相向而行,而是背向而行,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最覈心的原因就是,無論從自然條件還是從經濟條件還是從產業結構,包括產業發展的重點來看,成渝兩地的相似度都太高了。

兩地的很多產業,包括重慶的汽車產業、電子資訊產業是當地的最大的產業,其實也是四川的也是成都的重要產業,成都電視機產業做得挺好,兩地同質化很嚴重,它們支柱產業那麼相似,而且他們離得那麼近,競爭是必然的。

我們經常說,兩地的產業的同質化,它們就很難做到團結,因為大家做的都是一樣的,很多東西它存在著利益之爭,所以過去就不够團結。

搜狐都市:為促進兩地合作,《綱要》中還提出了“經濟政治適合分離”,什麼是“經濟政治適合分離”?

黃慶華:過去中國的區域經濟的發展,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增强了地方經濟的活力,但是反過來地方政府之間的這種競爭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經濟的有效聯系。

我們都知道經濟本身它是需要聯系的,那過去為什麼聯系受阻呢?是因為行政分割的問題造成的,所以兩地在雙城經濟圈的背景下,首先要解决的問題就是兩地這個行政割裂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决,想要經濟的一體化發展,那不太可能。

那其中行政割裂最嚴重的地方是哪裡?就是兩省的毗鄰地區。毗鄰地區本來從經濟交往、人際交往方面是需要一體化的,但兩地分不同的省份管理,一個歸重慶管,一個四川,管理體制上沒法融合。所以我們要實現經濟的融合,就要化解行政割裂的局面,而方法就是“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

搜狐都市:具體如何操作?

黃慶華:我剛剛講,過去成渝兩地或者叫川渝也好由於功能、產業同質,所以兩地有很多競爭性,合作做得不够。但是現在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背景下,兩地政府之間的合作是有很大提升的。

一方面就是政府之間定期的聯席會議制度。當然聯席會議制度它解决不了日常的運行,為了解决常規運行的一些障礙,兩地的幹部實際上是互派的。

就是四川的一些覈心部門有些幹部就是重慶派過去的,重慶的一些覈心職能部門,他的幹部也有四川派過來的,這樣幹部互派就解决了過去資訊不暢,相互防範的局面,應該說,兩地政府之間真心實意的合作現在已經是完全做到了。

另外兩省毗鄰地區就可以建立一些合作示範區。

比方說重慶的渝北和四川的廣安形成了一個高竹新區。其實它兩者之間本來就需要合作,因為渝北的區位條件和交通條件非常好,但是渝北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土地了,沒有發展空間。而廣安靠近渝北的這一邊它有廣闊的土地,但是相對四川而言廣安是很偏的,它相對重慶而言位置卻很好。但四川跟重慶是因為不同的省,過去交往就不順暢。現在你成立一個新區,跨行政區一個新區,就解决了行政的障礙問題。

包括重慶的潼南和四川的遂寧,也是類似的,遂潼一體化發展實際上也是解决了這些問題。因為潼南它相對重慶而言,比較偏向西北方向,但是遂寧是川中的一個中心都市,所以說大家聯盟在一起發展對雙方都有好處的。

過去臨近兩地屬於不同的省,就很難解决一體化發展這個問題,只要把這個關係理順了,减少跨省的行政的阻力,它不就更好的實現一體化發展了嗎?

所以我覺得這個政策就是為了經濟功能,為了經濟的一體化更好地發展,在政治許可權方面做一個適度的讓步,做更多地融合,我覺得這個在思路上是對的。

距一線都市差距較大但目標可期

搜狐都市:重慶的經濟總量直逼廣州,有人稱他可能會拉下廣州,進入“一線都市”,您怎麼看,重慶要達到的高度是怎樣的?

黃慶華:重慶在全國城市的排位,大家在網上可以看到很多版本。我們要先搞清楚一個概念,就是我們說的重慶指的是哪個層面的重慶。

把重慶排在最靠前的這種排名,他是把重慶整個直轄市的數據拿來和別的省的省會城市做比較,我覺得這個比較是沒道理的。重慶的體量相當於一個小省份,用一個省的數據和一個副部級都市做比較,那沒有可比性。如果真正具有可比性,那就應該用重慶的都市區的數據和別的省的那個省會城市做比較,這樣才具有同等比較價值。

第二,確實也有一些拿重慶的“一區”的數據來和別的都市做比較,但其實重慶“一區”的面積也比很多省會城市的面積大,整體數據也會很好看,但是一平均下來,重慶的數據就沒這麼好看了。

因為重慶的人均收入水准總體來說在全國是排在中游,所以從人均來看,重慶還是够不上一線都市的。

從總體來看,我覺得重慶的經濟要素聚集,天然條件和產業條件以及人口聚集的程度和東部沿海都市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但是應該看到,重慶有良好的產業基礎,都市發展有後勁,再加上國家的政策支持,加上重慶自己的努力,我覺得這個城市走向一線都市是有希望的。但如果現在已經把自己說成是一線都市,我覺得這個有點自誇了。

—END—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