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找准位置,才能更好發展。
11月18日,《湖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正式發佈,該規劃確定了湖北各都市的地位,也列出未來城鎮化發展目標。
資料顯示,2020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775.2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2.89%,城鎮化整體水準中部地區領先,現時湖北總體上仍處於城鎮化較快發展區間。
根據《規劃》來看,到2025年,湖北新型城鎮化中部地區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强化,確保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力爭達到67%;展望2035年,湖北在中部地區率先基本實現新型城鎮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5%以上,全面建成中部地區標杆性現代化城市群、長江經濟帶幸福生活宜居地。
該規劃還提到,2020年湖北高鐵營業里程為1639公里,2025年要達到3000公里,2035年則要達到5000公里,到時湖北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
《規劃》全文中,最引人關注的資訊,無疑是湖北初步認定13個區域中心都市。分別是黃石、十堰、荊州、荊門、孝感、黃岡等6個綜合型區域中心都市,以及鄂州、咸寧、隨州、恩施、仙桃、潜江、天門等7個特色型區域中心都市。此外,武漢是國家中心都市,襄陽、宜昌是省域副中心都市。
除了神農架之外,16個地市州都找准自身位置。湖北“一口氣”認定13個區域中心都市,就是為推動區域中心都市競相發展。頭銜“大放送”,能否真正成為省域一極,各憑本事。
1
現時,湖北正深入推進“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佈局,增强中心都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力,提升區域中心都市能級,構建大中小都市及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格局。
湖北省城鎮化空間格局圖。
《規劃》顯示,湖北將逐步形成“一主兩翼、兩橫兩縱、多點支撐”的城鎮化空間格局。“一主兩翼”很好理解,就是以武漢、襄陽、宜昌為覈心,引領武漢城市圈、襄十隨神、宜荊荊恩等省內三大城市群發展。
“兩橫”是指長江城鎮發展帶(長江暨沿江高鐵複合城鎮發展帶)、漢十城鎮發展帶(武西高鐵暨福銀高速複合城鎮發展帶);“兩縱”是指襄荊宜城鎮發展帶(漢江暨呼南高鐵複合城鎮發展帶)、京廣城鎮發展帶(京廣高鐵暨京港澳高速複合城鎮發展帶)。
“多點支撐”則是構建以中心都市為龍頭、區域中心都市為紐帶、縣城為重要載體、重點鎮為節點的城鎮體系,形成“多節點、多通道、多支撐”發展新格局。
2
完善城鎮等級規模體系,是湖北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任務之一。
根據《規劃》,湖北將形成省域中心都市、省域副中心都市、區域中心都市、重要節點都市、其他城鎮的五級城鎮等級體系。
武漢是省域中心都市(國家中心都市、長江經濟帶覈心都市),襄陽(漢江流域中心都市)、宜昌(長江中上游區域中心都市)是省域副中心,黃石、十堰、荊州、荊門、孝感、黃岡是綜合型區域中心都市,鄂州、咸寧、隨州、恩施、仙桃、潜江、天門是特色型區域中心都市。另外,還有大冶、陽新等26個重要節點都市以及其他小縣城和重點鎮。
為合理引導城鎮人口分佈,就需要以城鎮等級體系為基礎,推動各城向既定規模目標邁進,構建新的湖北城鎮規模體系。
《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准的通知》明確提出都市劃分標準,即都市規模劃分標準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都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小城市(Ⅰ型小城市、Ⅱ型小城市)、中等都市、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都市。
全省都市規模發展現狀顯示,湖北目前有1個特大城市(武漢),2個Ⅱ型大城市(襄陽、宜昌),6個中等都市(黃石、十堰、荊州、荊門、孝感、隨州),24個Ⅰ型小城市和43個Ⅱ型小城市。
《規劃》提出,到2035年,形成1個超大都市(武漢)、2個Ⅰ型大城市(襄陽、宜昌)、6個Ⅱ型大城市(黃石、十堰、荊州、荊門、孝感、黃岡)、10個中等都市(鄂州、咸寧、隨州、恩施、仙桃、潜江、天門、大冶、棗陽、漢川),31個Ⅰ型小城市、25個Ⅱ型小城市的城鎮規模體系。
對比來看,神農架除外,到2035年,湖北16個地市州都市規模,都需要向前躍升一個檔次。此外,大冶、棗陽、漢川等縣域經濟發展比較好的都市,都市規模也要提升。而都市規模晉級必以城區常住人口增長為基本前提,這意味著,在挖掘本地人口潜能、加快提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之外,還需通過增强都市能級“虹吸”周邊區域人口。
在人口增長逐步放緩、城鎮化率已到較高水準的時代背景下,各城要達成都市規模躍升目標,難度並不小。特別是對於13個區域中心都市來說,如果都市規模不能陞級,“區域中心都市”只是有名無實。
湖北省城鎮規模結構圖。
3
湖北認定13個區域中心都市,主要是為鼓勵競爭。
必須看到,其他省份的區域中心都市層級雖低於省域中心都市,但與省域副中心都市差距並不大,多是省域內發展比較好的都市。比如,河南當前城鎮格局是“一主二副二區域”,“一主”是鄭州,“二副”則是洛陽、南陽兩個省域副中心都市,“二區域”則是安陽、商丘兩個區域中心都市。
基於此,湖北13個區域中心都市,顯然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區域中心”,而更像是給定位置,創造政策環境,讓這些都市能够競相發展。
《規劃》明確表示,支持各區域中心都市立足特色資源和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確定差异化發展定位,打造更多高品質發展增長極增長點,成為促進全域協同發展的重要支撐。
支持黃石建設長江中游區域中心都市,打造全國產業轉型陞級示範區;支持十堰建設鄂豫陝渝毗鄰地區中心都市,打造“兩山”實踐創新先行區;支持荊州建設區域中心都市,打造承接產業轉移和鄉村振興示範區;支持荊門建設湖北中部中心都市;支持孝感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支持黃岡建設大別山革命老區覈心都市和中醫藥健康城。
支持鄂州建設武漢城市圈同城化覈心區都市,打造綜合國際物流樞紐;支持咸寧建設自然生態公園都市;支持隨州建設橋接漢襄、融通鄂豫的“漢東明珠”都市;支持恩施建設世界硒都·中國硒穀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支持仙桃建設江漢平原藝員都市和非織造布應急防護物資供應儲備基地;支持天門打造全省“四化同步”示範市;支持潜江建設全國資源枯竭型都市轉型發展高品質示範市。
雖說都是區域中心都市,但就湖北省域來看,武漢、襄陽、宜昌之外,黃石、十堰、荊州、荊門、孝感、黃岡等6城定位明顯更高,且這些都市能級更高,發展目標也相對較高。換句話說,這6城有望在未來迎來更多發展機遇,以增强湖北區域發展支撐力。
參考資料:《湖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