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病人到我們醫院首診,是咱們海軍要去亞丁灣護航那年,查了一下,2008年。
患者是比特53歲的男性。
先前是平時活動時有些胸悶,體檢心電圖有“ST-T改變”,尤其是左胸導聯(就是做心電圖時放在左胸前的電極傳出來的),在V3~V6的部位特別明顯,ST段壓低,T波倒置。之前在他們體系醫院做過心臟超聲沒發現明顯异常,還做了核素心肌灌注顯像也報告正常,冠脈造影也沒有發現問題。
可是,患者就是感到胸悶不適,而且還有一比特哥哥發生了猝死。因為沒做屍檢,就考慮是心肌梗死吧。患者有些顧慮,就到我們醫院來了。
看到這樣的心電圖,似曾相識。就使人想到一種不那麼常見的心臟病,一種心肌病。
看心臟結構,超聲就可以。儘管這位患者以前做過超聲心動圖正常,可這種心肌病由於部位特殊,容易漏診,還是要複查一下,檢查之前提醒超聲醫生。
超聲報告,室間隔厚15毫米,左心室後壁厚12毫米,心尖部心肌厚17毫米,都明顯增厚了,心尖部最厚。
這就證實之前的考慮,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能想到這種病,是因為之前我們收治過類似的患者。臨床醫生是要有經驗積累的,見過的病和沒見過的病就不一樣。
這種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性心肌病的一種亞型,不那麼常見。
由於男性發病比較多,又是40~65歲多見(其實10幾歲到80歲都有),多數人也表現為情緒改變、活動勞累後出現胸悶憋氣,或者還有心前區的疼痛,再加上心電圖上有“ST段壓低”、“T波倒置”這樣的類似心肌缺血的改變,常常會被誤診為冠心病。
但實際上,這種肥厚性心肌病的心電圖改變也是有特點的,可以和心絞痛鑒別的。
早先沒有超聲心動圖的時候,肥厚性心肌病不容易診斷。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寇里診斷的第1例患者,是做了左心室造影才確診的。討論那個病例時,對左心室造影心室腔呈“鏟型”印象深刻,圖形就像個尖頭的工兵鏟,因為心尖部肥厚的心肌把心室腔擠小了。
現在有了超聲心動圖,這樣的心肌病超聲就可以診斷了。不過有時候由於心肌肥厚的部位特殊,不注意會被忽略,比如這位患者。而且這樣的誤診也不是第一次見到。囙此,臨床醫生看到心電圖有特點的ST-T改變時要想到這種疾病,想到這種疾病時要提示一下超聲醫生。
進一步檢查還可以做心臟磁共振。核素心肌灌注顯像也是可以發現异常的。
這種肥厚性心肌病是有家族遺傳的。
後來,這位患者的家人和部分親屬也做了檢查,發現患者的兒子和一些親屬也患有這種肥厚性心肌病。
肥厚性心肌病的治療,主要是用“洛爾”類的β受體阻滯劑和鈣拮抗劑,後者主要是地爾硫卓(硫氮卓酮)、維拉帕米(异搏定)。β阻滯劑可以减慢心率,抑制心肌的收縮力,减少心肌耗氧,也可以抑制心律失常;鈣拮抗劑則可以改善心肌的收縮和舒張功能。
我們這位患者,服用了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倍他樂克),10多年過去,病情穩定。
(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