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揭曉,共有149人當選。其中,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65人,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84人。陝西4專家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3名專家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包含外籍院士1人)。
西安交通大學孫軍、西北工業大學張衛紅、陝西師範大學房喻、空軍軍醫大學竇科峰等4比特專家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兵器工業第203研究所鄒汝平、空軍軍醫大學趙銥民2比特專家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理工大學孫學良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據空軍軍醫大學校消息稱,該校新增2名“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醫學部院士——竇科峰教授;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趙銥民教授。
該校是今年全軍新增院士最多的組織,也是全軍、陝西省唯一同時新增“兩院”院士的組織。這也是該校時隔30年再次增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時隔12年再次增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大突破。至此,作為一所軍事醫學專業高等院校,該校已有“兩院”院士7名。
竇科峰,男,漢族,1955年12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專業科技二級,現任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長期從事器官移植研究,針對器官短缺這一世界性難題,在移植理論探索和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多項原創性重要成果:國際首創脾窩輔助性肝移植術,克服了原位輔助性肝移植需切除患者部分病肝,創傷大、移植空間小、科技難度大等問題。在治療脾腫大脾功能亢進的基礎上,依託脾窩實現“一體兩肝”,大大提高了供-受者的安全性,並實現系列臨床應用,為終末期肝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方法。攻克了活體肝移植供肝獲取和移植肝血管、膽管重建等關鍵技術難題,完成國內首例成功的活體肝移植;提出了多器官聯合移植“優先、序貫、共存”三原則,完成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胰腎聯合移植;均實現患者長期健康存活。
主編了國內首部《活體器官移植學》專著,形成的理論和科技體系推動了我國器官移植行業的進步。完成了國內首例基因編輯猪-猴異種肝移植臨床前試驗,成功開展國際首例PERV敲除的多基因編輯猪-猴異種肝、心和腎移植,創造受體存活世界紀錄。主編了國內首部《异種移植學》專著,製定了我國異種移植臨床研究規範,並參與製定國際指南,引領我國異種移植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為提高肝移植患者的長期生存率,他圍繞肝移植的常見原發病開展深入研究,揭示了肝纖維化、脂肪性肝病的細胞分子學新機制,為移植肝保護提供了全新策略。
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973、863計畫等項目,以通信作者發表SCI論文123篇,最高影響因數27,單篇最高他引1100次。主編專著8部。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中國醫師獎、軍隊育才金獎、中國醫師協會首批“大醫精神”代表、空軍科技領軍攀高計畫人才,榮立個人二等功兩次、三等功一次。
趙銥民,男,漢族,1956年10月出生,1976年12月入伍,專業科技二級,現任空軍軍醫大學軍事口腔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當選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
從事口腔修復醫、教、研工作三十餘年,研究方向為口腔修復與正畸學。在口腔頜面部嚴重缺損修復領域取得了系列創新性成就,主要學術貢獻有:創立了顏面缺損模擬修復科技體系;建立了系統的頜骨缺損咀嚼功能重建科技;發展了牙科磁性附著體固比特科技;發明自主式口腔種植機器人,創建了智能化精准種植和即刻修復的牙種植全新模式;創建並促進中國頜面贗複學發展,推動我國該學科躋身於國際先進水準;研製出“智能化戰創傷類比人”,解决了我軍戰救訓練的重大急需,已裝備部隊;建成了國際上影響力最大的口腔醫學博物館。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軍隊重點專案等科研課題23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二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發表論文263篇,SCI收錄60篇;獨著《頜面贗複學》(上、下卷)系列專著3部;主編全國規劃教材《口腔修複學》。先後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科技進步獎、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全軍“十五”重大科技貢獻獎、軍隊院校育才金獎、總後科技銀星,榮立一等功1次。
華商報記者魏光敬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