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州教授:哮喘患兒與青少年的管理路徑——起始治療和長期管理

養生健康 94℃ 0
摘要:支氣管哮喘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第三次中國都市兒童哮喘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我國主要城市14歲以下兒童哮喘累積患病率已達3.02%,診斷率為68.8%,吸入激素治療率為58.7%。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與兒童哮喘控制治療不規範有關[4]。6歲及以上哮喘患兒長期治療方案分為5級,ICS/LABA聯合治療是該年齡段兒童哮喘强化治療或初始治療控制不佳時的優選陞級方案。

引言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第三次中國都市兒童哮喘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我國主要城市14歲以下兒童哮喘累積患病率已達3.02%,診斷率為68.8%,吸入激素治療率為58.7%。雖然診斷率和治療率大大優於成人數據[2],但兒童哮喘的控制水准仍然低於亞太其他國家和地區,約15%患兒有中度至重度持續性哮喘症狀[3]。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與兒童哮喘控制治療不規範有關[4]。

1、哮喘患兒起始充分治療的必要性

初始治療不充分和長期治療療程不足是導致哮喘患兒控制不佳的主要因素[5,6]。藥物治療不充分嚴重可導致死亡,也是導致患兒死亡的首要原因[7],見圖1。此外,我國哮喘患兒與青少年急性發作風險高,1年內哮喘發作1~5次的患兒比例高達88%,而哮喘急性發作也是新增哮喘相關死亡風險的重要因素[5]。頻繁的急性加重還會導致患兒成年後肺功能損害[8]。

圖1:因哮喘死亡的兒童及青少年患者比例

隨著年齡新增,哮喘治療失敗的風險也一同新增[9],所以哮喘患兒應儘早開始充分抗炎治療[10]。中外指南均推薦ICS/LABA作為6歲以上兒童和青少年的哮喘優選長期治療方案[5,10],見圖2和3。

圖2:《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對6歲及以上兒童哮喘長期治療方案的推薦

圖3:Gina對12歲以上青少年分級治療方案的推薦

與此同時,《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10]還推薦,哮喘患兒治療應適級(强化)治療,以儘快降低氣道炎症、控制症狀,提高患兒對治療的信心和依從性。6歲及以上哮喘患兒長期治療方案分為5級,ICS/LABA聯合治療是該年齡段兒童哮喘强化治療或初始治療控制不佳時的優選陞級方案。研究顯示,ICS/LABA聯合治療較單用ICS可顯著改善哮喘患兒肺功能[11],見圖4。

圖4:ICS/LABA聯合治療較單用ICS顯著改善哮喘患兒肺功能

2、哮喘患兒維持期治療方案如何調整

由於哮喘的本質是氣道慢性炎症,即使哮喘症狀控制時,慢性氣道炎症依然存在,哮喘控制應堅持長期、持續的規範化和個體化治療。GINA強調[5],哮喘初始治療應至少持續3個月,以確定達到良好哮喘控制,對於嚴重和慢性哮喘患者治療時間可能需要更長時間,且患者都需要根據哮喘控制現狀的變化,持續不斷的調整治療方案。ICS是哮喘治療的一線藥物,由於僅使用SABA治療會新增哮喘急性發作風險,且停用ICS可能導致哮喘失控、急性加重風險新增、哮喘症狀評分新增以及肺功能下降[12,13],故不建議成青少年完全停用ICS。《兒童支氣管哮喘規範化診治建議(2020年版)》[14]也明確指出,症狀良好控制3個月以上才可考慮降級治療,選擇合適的時機降階梯,避免呼吸道感染、旅遊(環境變化)、開學以及季節變化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6歲及以上患兒維持良好控制半年以上,才可以嘗試停用長期控制治療藥物。兒童哮喘控制治療和調整建議,見錶1。

錶1:6歲及以上兒童哮喘控制治療的調整建議

3、哮喘患兒如何提高長期治療依從性

用藥依從性差是影響哮喘患兒病情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約一半哮喘患兒在治療過程中未遵循醫囑堅持使用控制藥物。主要是因為對於長期激素使用的安全性存在顧慮[15]。《兒童支氣管哮喘規範化診治建議(2020年版)》[14]指出,有意背離醫囑的原因可能包括對治療方案的不認可、對治療中發生不良反應的擔憂等,需通過改變患兒及家長認知,來提高治療的依從性。研究提示,ICS(布地奈德)長期治療的安全性良好,不影響骨密度,不新增骨折發生率[16],不影響患兒成年終身高[17],聯合LABA治療安全性良好[18]。

總結

基於我國哮喘患兒控制水准較差的現狀,應該起始充分ICS治療,並堅持長期、持續使用,初始治療至少持續3個月,症狀控制良好且肺功能穩定可考慮降級治療,但不應停藥。ICS聯合LABA治療方案,有效安全,可作為哮喘患兒長期治療的選擇。

參考文獻(可上下滑動瀏覽)

1.全國兒科哮喘協作組.中華兒科雜誌,2013,51(10):729-735.

2. Huang K,et al. Lancet. 2019;394(10196):407-418.

3. Wong GW,et al. Allergy. 2013;68(4):524-30.

4.洪建國.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2018,33(16):1201-1203.

5. GINA 2021

6.劉麗,等.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7):2359-2361.

7. Bergström SE,et al. Respir Med. 2008;102(9):1335-41.

8. Bai TR,et al. Eur Respir J. 2007;30(3):452-6.

9. Castro-Rodrı´guez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5.192(5):P551-558.

10.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誌. 2016;54(3):167-181.

11. Tal A,et al. Pediatr Pulmonol. 2002;34(5):342-50.

12. Kim JH,et al.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21;127(1):123-130.e1.

13. Rank MA,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3;131(3):724-9.

14.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中華兒科雜誌,2020,58(9):708-717.

15.黃群仙等.中國現代醫生. 2014;52(4):114-116.

16. Szefler S,et al. N Engl J Med. 2000;343:1054-63

17. Agertoft L,et al. N Engl J Med. 2000 Oct 12;343(15)1064-9

18. Tal A,et al. Pediatric pulmonology. 2002;34(5):342-50.

作者簡介

符州

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五届中國兒科醫師獎得主;英國倫敦大學訪問學者;重慶英才計畫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兒科呼吸)學科帶頭人;研究領域為小兒呼吸感染性疾病、小兒喘息性疾病及哮喘發病機理和防治研究;幹細胞科技治療兒童難治性肺疾病臨床研究等,居國內先進水準。

現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委員;重慶市婦幼衛生學會副會長;重慶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呼吸學組合理用藥協作組組長;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兒科專委會常務委員;中國中藥協會兒童健康與藥物研究專委會常委兼呼吸學組副組長;中國實用兒科雜誌,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中國當代兒科雜誌,臨床兒科雜誌,重慶醫學等雜誌編委。

公開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CSCD核心刊物收錄文章70餘篇,SCI收錄40餘篇,參編著作10部,獲省部級以上科研專案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家863項目子課題1項。作為博士生導師共招收並培養研究生100餘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0餘名。

本文完

排版:Jerry

關注我們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