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嗎,每天人滿為患的捷運,其實大多在虧本經營,根本不賺錢。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45個都市開通了捷運,一共有244條線路,長度7970公里,平均每天的客流達到700萬人次,截至2020年末,累計客運量更是已達到驚人的175.9億人次,但其中,卻只有7個都市的地鐵實現了盈利,其他全都虧本經營。
這讓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和難以置信,畢竟每天那麼多人乘車,要收多少車票錢啊?最後算帳竟然是虧損的,怎麼可能?
事實上,這就是現實,目前我國基礎設施項目,鐵路、高速、捷運,絕大多數線路都在虧損,只有少數線路實現了盈利。
這也是為什麼國家叫停了很多都市捷運建設的主要原因,因為賠錢啊,不僅是建設的時候要投入大筆資金,每年維護和運行費用也都要靠政府補貼,在地方財政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錢不能這麼花。
而且很多被叫停的都市,根本沒有建設捷運的必要,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完全可以滿足都市居民需要。
當然有人也表示,賬不是這麼算的。鐵路、高速、捷運,雖然可能單獨看都在賠錢,但是帶來隱形經濟價值是難以估量的,比如捷運,作為重要配套設施,捷運沿線及網站附近的房價也蹭蹭往上漲。
這麼算的話,還是要多建捷運。
事實上,我們也能看到,很多開發商也是以地鐵站作為文宣噱頭的,什麼把未來規劃都提前算上炒作,都是常規操作,有的開發商甚至修假的地鐵站,但請注意,目前我國房地產價值已經是泡沫了,僅深圳一地的房子全都賣出後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但這可能嗎?不能全都變現的紙面財富,哪怕再高,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由此,如果捷運不是為了方便交通,而只是為了推高房價,那又有什麼建設意義呢?
所以,我們不能以能否推動房地產行業發展,作為是否修建捷運評判標準,還是回歸正題,討論捷運盈利本身這個話題吧。
現時,我國7個捷運盈利的都市,分別是深圳、武漢、瀋陽、廈門、蘭州、濟南、南昌。是的,你沒看錯,裡面沒有捷運線路和乘車人數最多的北京和上海。
除深圳和武漢外,其他捷運盈利的都市,均以二線都市為主,為什麼會這樣?
情况各不相同,比如,像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線路和營運里程迅速擴張,賺錢速度沒有建設花錢速度快,所以虧損嚴重,但因為都市人口太多,建設多條捷運是市場需求,哪怕不盈利,國家還是支持建設的,都市財政也能負擔的起。
而其他城市不盈利,單純就是捷運運行不賺錢,全靠政府補貼運行。那可能有人要問了,這7個應屆的都市怎麼做到的?
這裡必須要提到的都市就是深圳了,深圳捷運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典範,不管營收還是淨利潤,都位居全國捷運榜單前列。2020年營收在208.28億,淨利潤就高達111.02億了。扣除補貼資金外,實際淨利潤有110.66億之高。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也就是說,深圳捷運不靠政府補貼,每年反而還能賺100個億元,令人震驚。
其他城市捷運盈利,也多多少少參攷借鑒了深圳捷運模式,它是怎麼做到的?
答案還是房地產,深鐵已經累計獲得了15個軌道沿線上蓋項目的開發權,開發規模約573萬㎡,分別位於前海蛇口自貿區、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以及福田、龍華、光明等重要發展區域,在建項目約421萬㎡,大部分為住宅、商業、公寓、辦公大樓、飯店等都市綜合體,並且在2020年全年,順利賣出了171億元的房子。
是的,你沒看錯,深圳捷運2020年200多億銷售額裡面,有171億就是這麼來的。
這一模式,又被稱作“軌道+物業”TOD立體開發模式,就是先通過低價征地,再由捷運企業同時承擔地下的軌道建設和地上的建築開發,及中間地下商鋪建設等。
這一模式的覈心在於捷運拿地價便宜,因為這類土地上架之後,根本沒啥對手,只能定向出讓給捷運公司,也就是說零溢價,甚至捷運公司不需要自己拿錢買地,也不需要拿錢出來建設,可以通過都市更新基金模式免費拿錢來幹這件事,等到捷運建設好,房子賣了再還錢就好。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捷運沿線的房子,價格高啊,天生賣的就比周圍樓盤要貴。
也囙此,深圳捷運創造了驚人的利潤。
要知道,現在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平均淨利率在10%以下,而深鐵到手的利潤,居然比千億級的房企還要高!
深圳憑藉這一模式,不但把捷運建了,還賺翻了大量的錢,填補了公共交通虧空。
就像我上面說的,我們不能以能否推動房地產行業發展,作為是否修建捷運評判標準,但反過來房地產行業和不斷快速上漲的房價,卻可以推動捷運行業的發展。
現時,武漢、寧波、青島、南寧等都市也在學習深圳這一模式,比如武漢,2020年,武漢捷運土地一級開發收入53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63%,但毫無疑問,這一模式只有在深圳才真正能玩的轉,行的通,其他城市很難複製,大家認為呢?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