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彭蘇平上海報導
這一兩年興起的造車“新新勢力”中,黃宏生和他的創維汽車可以算是一家。
今年4月,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正式對外界發佈了創維汽車品牌,這個曾被譽為中國“彩電大王”的老企業家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創業。
“新能源汽車的產值規模將是家電的10倍到20倍,可能高達100萬億以上。”在汽車行業變革的風口,黃宏生希望再次抓住時代的機遇。
對創維汽車同樣飽含期待的,除了黃宏生,還有江蘇省會南京市。相對少有人知道的是,創維汽車並不在創維集團體系內,而是由開沃汽車獨立運營——後者是南京市為數不多的汽車總部企業。
2010年,黃宏生牽頭成立了開沃汽車,次年,開沃汽車參與了南京金龍的重組,自此,南京金龍成為“創維系”公司,而開沃汽車也成為黃宏生佈局汽車業務的重要平臺。
今年6月,開沃汽車獲評“2021年南京市獨角獸企業”,是17家獨角獸企業中唯一一家汽車製造業企業。有知情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黃宏生曾經拯救了慘澹的金龍汽車,現在開沃汽車又成了唯一一家還在運營的新勢力,南京對這個項目非常重視。
儘管有著不錯的產業基礎,但南京的汽車產量一直不算突出,最高年產量只有60萬輛左右,近兩年來整體產量還有所下降,囙此,在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窗口期,南京很希望能搭乘好風,直上青雲。
2018年底,南京發佈了《南京市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地標行動計劃》,計畫提出,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省一半以上,到2025年,產量在全國城市中排名前三——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南京很早就暗自發力,引進了不少新能源汽車項目,除了傳統車企如長安汽車之外,還積極推動了數家造車新勢力的落戶。
然而,在造車新勢力的招商引資上,南京出師不利。早期引入的博郡、拜騰、前途和知豆等車企狀況頻出,不是資金鏈緊張就是經營不善,項目基本都已停滯。眼看著隔壁合肥引進蔚來風生水起,南京只剩下一些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項目。
這就是南京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大短板:現時沒有一家特別突出的新能源整車藝員企業,像上海的特斯拉、深圳的比亞迪——短期內,南京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還需要依靠傳統車企的電動化轉型來完成。
開沃汽車是下一張牌?
開沃汽車,全稱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官網介紹的資訊顯示,這是南京市唯一的新能源汽車總部企業,是江蘇省唯一一家總部位於江蘇的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新能源汽車及覈心零部件生產企業。
起步於南京金龍,開沃汽車現時在商用車和乘用車領域均進行了新能源汽車的佈局。資料顯示,2017年南京金龍陞級為乘用車整車生產企業,去年開沃首款純電中級SUV天美ET5下線。
不可否認,當前無論是天美還是創維,在公眾眼裡的認知度都仍然偏低,不過,對於南京而言,開沃汽車很重要。有媒體曾援引知情人士表示,創維汽車紮根江蘇,享受不少南京市政府的傾斜政策,南京市政府還希望創維汽車走高端路線,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龍頭企業。
開沃汽車不是第一個被南京寄予厚望的。早年,擁有中外創始團隊藝員光環的拜騰汽車也是南京嘗試突圍的重要“法寶”。
2017年,拜騰汽車在南京工業區落戶;次年,拜騰全球運營總部、智慧製造基地及研發中心也相繼落戶。當時拜騰被列入江蘇省重大專案之一,工廠規劃總產能30萬輛,得到了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有媒體報導,拜騰汽車首席事務官丁清芬曾經這樣描述拜騰與南京市政府的關係:拜騰是南京市政府親兒子,是好是壞都支持。
然而,南京卻沒能等到拜騰汽車起飛的那一天。2019年,原本計畫在當年量產的拜騰汽車,遲遲沒有等來本應在年中到位的C輪融資,公司艱難維繫,2020年7月公司對外宣佈暫停中國內地業務運營。
各方也在努力拯救拜騰。今年年初,拜騰汽車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南京工業區簽署協定,合力推進拜騰首款車型的量產製造工作。對一家造車企業而言,產品出來了,總還有轉機。
不過,富士康終究沒有成為拜騰的白衣騎士。近期,拜騰汽車關聯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破產清算案件開庭審理,不少媒體報導稱,由於拜騰財務狀況不斷惡化,富士康已經停止與之合作的電動汽車項目。
從紅極一時到曲終人散,拜騰基本上已經走完這一遭。而南京早年引進的多個造車新勢力項目中,拜騰也不是唯一一家遺憾收場的。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跟踪梳理,博郡汽車、長城華冠(前途汽車)、知豆汽車甚至銀隆客車等全部不了了之。
2016年年底,博郡汽車落戶南京浦口,隨後在開發區建設了試製車間,據當地媒體報導,博郡項目將分兩期實施,一期設計產能為1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然而,2019年下半年開始博郡汽車就被曝資金鏈緊張,2020年也沒有順利完成對一汽夏利的收購,有媒體到浦口探訪,發現博郡的工廠還只是“一片尚未整平、雜草叢生的荒地”。
2017年長城華冠與南京工業區簽署協定,雙方將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南京開發區還通過多種方式為其提供20億元的資金扶持。長城華冠未在南京設立生產基地,但建立了研發中心和銷售中心,然而後續卻沒了消息。
知豆汽車和銀隆客車則是類似的情况,由於公司業務本身經營不善,在南京的產能就基本閒置下來。
南京汽車產業缺少一張“王牌”
南京如此積極地引進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是因為其汽車產業本身就不够强。儘管在江蘇省內名列前茅,但與上海、深圳甚至重慶、成都等汽車製造大市相比,南京的汽車產量還太小了。
南京統計局發佈的資料顯示,近十年來,南京市汽車產量平均每年只有47.4萬輛,在2017年達到64.7萬輛的高峰之後連年下滑,2018、2019、2020年的產量分別為60.92萬輛、41.79萬輛、36.43萬輛——近兩年已經跌破平均值。
汽車是南京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但由於缺少本土車企,在中國汽車工業飛速發展的十年,南京顯得有些被動。
實際上,南京的汽車產業擁有不錯的底子,早年南汽集團曾風光一時。早在1958年南汽就成功製造出了我國第一輛輕型載貨汽車,被譽為“中國輕卡領路人”,但後來由於進入乘用車領域後經營不佳,於2007年被上汽集團收購。如今,上汽在南京浦口的生產基地便是南汽的工廠改建而來,總產能40萬輛。
除此之外,上汽福斯、上汽大通、長安汽車、長安萬事得也在南京建立了生產基地,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不完全統計,它們的年產能分別為36萬輛、10萬輛、30萬輛以及16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長安汽車還在江甯區新建了新能源汽車工廠,規劃年產能24萬輛,該工廠預計於2020年6月投產,不過其投產情况並未有更多的公開資訊。
這些工廠無疑為南京貢獻了經濟增長並帶動了人口就業,但它們都不足以成為南京汽車產業的“王牌”,一方面,這些工廠的產能並不算太大,另一方面,這些車企的總部也並不位於南京,某種程度上南京只是承擔了一些汽車生產的任務,這並不能真正促進南京汽車產業的崛起。
從這個角度而言,當前的開沃汽車對於南京的確至關重要。儘管開沃在南京建廠的同時還在全國多個都市佈局了產能,並且南京工廠主要只生產客車,年產能也只有22萬輛——但它的總部位於南京,是最有潜力成為南京“地標性”本土企業的車企。
開沃汽車官網顯示,位於南京溧水開發區的南京金龍汽車生產基地,總投資50億元,可年產2萬臺大中型客車、20萬臺輕型客車。在新能源客車領域,南京金龍已經嶄露頭角,近三年純電動客車累計銷量全部位列全國前三;而創維汽車,即開沃汽車的乘用車業務,全部由位於徐州的江蘇開沃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在溧水開發區還有另一家新能源客車企業——比亞迪。比亞迪已經是當前市值最高的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愈戰愈勇,但它在南京的基地年產能只有6000輛。
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
與整體汽車產量連年下降形成對比,近年來南京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展現出了不錯的發展趨勢。
資料顯示,2019年,南京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了7.7萬輛,產量占全省的77%,占全國6.2%,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四,而近三年的新能源汽車產值也從2018年的300億上升到850億。
南京為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地標已經設立了行動計畫。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占全省一半以上,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1000億元,在全國城市中排名前五;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在全國城市中排名前三,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3000億元以上。
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否達成尚不得而知,不過,面向更遠的2025年的目標,南京正在全力奔赴。按照規劃的要求,南京將著力建設江北新區(含浦口區)、江甯區、溧水區、南京經濟開發區四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責成四大產業基地所在區的“一把手”主動帶頭對接新能源汽車企業。
新能源汽車招商引資甚至已經成為南京普通群眾的關切。南京市政府網站上,一比特侯姓市民留言問道:“世界500强小米公司準備造車了,南京市有沒有安排引進的事宜?”而南京市投資促進局也回應稱,“小米新能源汽車項目,南京有關板塊正在與小米集團進行洽談對接中,下一步我們將持續關注小米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積極爭取該項目的招引。”
儘管整車項目落地有限,但南京的汽車產業綜合實力還是非常有亮點的。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閱工商系統,注册在南京的、處於在業/存續、非經營异常、有實繳資本的業務涵蓋汽車製造的企業共有1884家,其中,註冊資本超過5000萬的有239家。
南京市投資促進局發佈的資料顯示,現時,南京有近500家新能源汽車產業企業,每年新增企業30家以上,涵蓋了整車、電池、電機、電控、電動空調及充電設施等全產業鏈,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最全的都市之一。
這其中包括了LG化學、蔚然動力等藝員企業,其中LG化學所在的LG集團2019年在南京的總產值已經超過900億元,有望成為繼蘇寧和中石化後南京第3個產值過千億的單一企業集團。
智慧網聯汽車也是南京頗為看重的細分市場。根據規劃,南京新能源(含智慧網聯)乘用車的產銷量,要在2025年力爭達到100萬輛,新能源(含智慧網聯)商用車的產銷量則要達到10萬輛。
作為發展智慧網聯汽車的基礎設施之一,南京規劃了幾處智慧網聯汽車公共測試道路,現時在秦淮區白下高新區已經建成了首個省級車聯網先導區,覆蓋約15條道路、30個路口,總計10.67公里的城市公共道路。此外,第二批三個公共測試道路也已經公示,包括建鄴區江心洲、江甯區江蘇軟體園以及溧水區產業新城。
“南京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劣勢是沒有起來的新能源整車廠,優勢是科研力量强、零件部件企業多、人才多。”有熟悉南京汽車產業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總體而言才剛剛起步,南京並沒有丟掉機會。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