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快速前進,大量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再加上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囙此形成了多個大城市,人口超過2000萬的都市就有4座,人口超過1000萬的都市有18座,當都市人口逐漸增多,就需要更加完善的公共交通體系。
其中,捷運是很多大城市的重要選擇之一,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大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40多個城市建設了捷運,其中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重慶等都市的捷運建設線路較多,客流量也較高。
捷運的優勢非常突出,缺點也很明顯,由於捷運建設非常“燒錢”,無論是前期建設,還是後期維護,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所以並不是所有都市都可以修建捷運,需要滿足一定的要求。
一般來說,一座城市要想修建捷運,需要滿足幾個條件:第一,市區人口規模要超過300萬,人口是必要條件,人口多才有修建捷運的必要;第二,GDP超過300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超過300億,捷運造價高,財政收入不足的都市根本建不起。
即使如此,捷運虧損卻是普遍現象,在滿足條件的諸多大都市中,捷運虧損有多嚴重根據統計的國內20多家捷運公司的業績來看,其中有15個都市的捷運出現了虧損,比如北京、成都、廣州、寧波、長沙、青島、重慶、杭州、南昌等。
其中,北京、成都的捷運虧損超過70億元,根據業績數據來看,北京捷運2020年營收136億,淨利潤為31.56億(其中包括104.63億的政府補貼),如果拋開政府補貼,北京捷運的實際虧損達到73億元。
成都捷運的營業收入為99.6億,淨利潤為14.76億,其中也包括了91.44億的政府補貼,如果拋開補貼,成都捷運的實際虧損高達76.6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地鐵即使有政府補貼,仍然還是虧損,根據其財務報表來看,杭州地鐵營收22億元,政府補貼接近3個億,淨利潤仍然虧損11.6億元。不過,杭州的補貼額和北京、成都相比較少。
那麼,全國最賺錢的捷運是哪家?根據各大捷運公司的財務狀況來看,深圳捷運的盈利水准高居全國第一,深圳捷運的營收達到208億元,淨利潤達到111億元,而且政府補貼只有0.36億元,捷運淨利潤達到全國各都市之首。
即使沒有補貼,深圳捷運的淨利潤仍然達到100億以上,這麼高的盈利水准,在國內幾乎沒有其他城市可以匹敵。那麼,深圳捷運憑什麼盈利水准如此之高?難道是票價高?顯然不是,在眾多大都市中,票款收入最高的是廣州地鐵。
其實,深圳捷運之所以如此賺錢,靠的不是票款收入,而是房地產收入,深圳捷運有70%的營收來自房地產,深圳捷運在地下有購物商場,地上有物業,這種商業模式是從香港借鑒而來,所以深圳捷運在地產相關業務方面算是行業領先。
資料顯示,在統計出來的20多家捷運公司中,只有7座都市的捷運實現了盈利,分別是:深圳(110億)、武漢(15.78億)、濟南(0.83億)、瀋陽(5.55億)、廈門(1.6億)、南昌(0.03億)、蘭州(1.21億)。
其中,蘭州只有一條捷運1號線,由於蘭州屬於東西狹長的都市,市區內人口密集,所以捷運的上座率較高。除了票款收入,廣告和租賃收入的占比更高,占了總營收的近70%。
既然捷運造價高,虧損現象普遍,為什麼依然有都市在繼續建設捷運?事實上,從長遠角度來看,城市建設捷運對於沿線的土地及商業價值的提升大有裨益,可以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拉升GDP增長,也更加有利於吸引外來人口就業或者旅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