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回顧百年歷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廣大青年始終作為最積極最有生氣的群體,致力於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成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先鋒力量。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標誌著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平均年齡只有28歲,是典型的青年群體,充滿勃勃生機和活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廣大青年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用青春和生命奏響了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1925年爆發的愛國青年勇敢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的五卅運動、1935年12月爆發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昆明學生發起的“反內戰、爭民主”的“一二·一”運動等等,都體現了先進青年在民族危難之際的擔當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期間我們黨青年英雄輩出。中共一大召開時毛澤東是28歲,周恩來參加中國共產黨時是23歲,鄧小平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時是18歲。楊靖宇犧牲時是35歲,趙一曼犧牲時是31歲,江姐犧牲時是29歲,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犧牲時是29歲,劉胡蘭犧牲時只有15歲。長征出發時,8萬紅軍中,平均年齡不足20歲,指揮員的平均年齡不足25歲,14歲至18歲的戰士占40%。抗戰期間,八路軍、新四軍隊伍中青年占90%以上。新中國剛剛成立,朝鮮戰爭爆發,超過70萬青年積極報名參加志願軍,湧現出楊根思、羅盛教、黃繼光、邱少雲等青年英雄,為保家衛國獻出了寶貴生命。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廣大青年響應黨“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獻給祖國”的偉大號召,投身到祖國的四面八方,奉獻聰明才智、青春年華、火熱激情,為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面貌作出巨大貢獻。位於青海金銀灘草原的覈武器研製基地,就是由青年為主力的數十萬大軍隱姓埋名、白手起家建立起來的。改革開放後,廣大青年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勇立時代潮頭,煥發巨大活力,譜寫了一曲改革創新的奮鬥之歌,中國女排“五連冠”成為時代的印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廣大青年在各個領域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全國累計派出的300多萬名脫貧攻堅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大多是青年。在科技戰線,北斗導航團隊平均年齡35歲,嫦娥團隊、神舟團隊平均年齡33歲,國產大飛機C919前期測試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30歲。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後”、“00後”,他們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采,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可以說,建黨百年來,中國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始終走在時代最前列,對黨忠誠、造福人民、奮鬥人生,把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書寫了精彩壯麗的青春篇章。實踐充分證明,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偉大創造力的青年!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二、做新時代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中國人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强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志氣”就是理想、方向、目標,中國人的“志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百年來,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堅信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够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骨氣”就是精神、品格、氣節,中國人自古就有“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骨氣”,就是在任何困難和壓力面前永不退縮、矢志不渝、一往無前、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底氣”就是優勢、實力、自信,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綿延不絕的歷史,有輝煌燦爛的文明傳統。然而,自鴉片戰爭以後,古老的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西方列强對我們頤指氣使,任意欺淩。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和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强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每個人也從中收穫了作為中國人的信心和力量。啟航新征程,青年人要勇立潮頭,心懷祖國,堅守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三、賡續百年初心,勇擔育人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提出的殷切希望,實際上就是對廣大教育工作者再次提出了“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這一重要命題,需要我們深刻理解並用實踐予以回答。“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高校的覈心任務是育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是至關重要的方向問題。作為新時代的高等教育,就是要培養能够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有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的優秀青年。“為誰培養人”,决定了教育的服務面向。作為社會主義大學,就是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不負黨和人民希望,把自己的夢想融入國家和民族偉大夢想之中、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力量、為人民利益不懈奮鬥的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方法、路徑問題。明確了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自然就解决了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我們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强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强綜合素質上下功夫。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教育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夯實奮鬥的基礎,鞏固發展的根本。要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紮根人民、奉獻國家,尤其是民族高校更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作為主線,努力培養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態度特別堅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場特別清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特別堅定、熱愛各族群眾感情特別真摯的時代新人。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教育學生發揮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强的優勢,珍惜光陰、不負韶華,如饑似渴學習,全面豐富知識體系,增長人生閱歷,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樹立高遠志向,艱苦奮鬥、勇於擔當,苦幹實幹,留下奮鬥足迹,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培養綜合能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青海民族大學教授:阿進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