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過,在旅遊過程中除了住房(飯店/民宿)與交通出行外,很多人非常在意的就是“吃”。
更別提我們國家是“吃貨大國”,天南海北各地的口味都大有不同,有時候很多人到外地旅遊就是為了吃一口當地正宗的美食。在國外就更不用說了,很多出國旅遊的人在“吃”上遭遇的困難比與當地人交流還要多。
而除了吃以外,“喝”作為美食文化中下屬飲品這類酒的一部分,各地也不太一樣。除了現如今世界各地可見的各類飲料以外,“酒”可以說是所有飲品中最能代表一個國家文化的東西。
我國的黃酒文化
提起我國的酒類,最為人所熟知的莫過於茅臺了,其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蘇格蘭威士卡一起並稱世界三大知名蒸餾名酒。
不僅如此,它也是最早登上央視一套的酒類——在那個每秒都非常燒錢的頻道,在每日新聞與天氣預報之中的廣告時間裏,它總能佔據一席之地。
當然了,除了茅臺以外,我國也有像“青島啤酒”這樣知名的酒類,不過像這樣的酒並非我國的特產。說起啤酒,人們第一反應大多是聯想到德國,就像一說伏特加就聯想到俄羅斯一樣,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
如此一來,看起來茅臺酒就相當於我國的代表了。按照現時的趨勢來看確實如此,但事實上在茅臺之前,我國有著另一種更為古老,更具代表性,兼具歷史傳承與文化積澱的酒類品種——黃酒。
現如今這個名字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聽起來似乎已經很陌生了,只在一些電視劇中能看到,仿佛成了化石一般的存在。但事實上黃酒如今依然在我國市面上流通著。
黃酒是世界公認的最古老的酒類之一,與葡萄酒和啤酒一起並稱世界三大古酒。黃酒源於我國,而且也是我國獨有,說得誇張一點,黃酒也可以算得上是我國的“國粹”之一了。
黃酒起源於我國的商周時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了,是絕對的“老古董”。“黃酒”這個名稱其實是現代人對我國古代以糧食為原料發酵酒的統稱。
古時候的黃酒不叫“黃酒”,因為當時各項科技都比較落後,所以釀出來的酒幾乎都是五顏六色的,但統一的特點就是渾濁。
古詩中類似於“濁酒一杯家萬裏”這樣的詩句就是這麼來的。像日本的清酒就是在我國的濁酒的基礎上多重過濾而來,顯得清澈,故稱清酒。
關於黃酒的具體起源眾說紛紜,但關於它的落寞時期卻是確切的,那就是清末民初。那時候國內戰爭不斷,外來酒業不斷衝擊我國國內市場,黃酒也是從那時跌落神壇。
後來又因為社會財富縮減、原材料(大米、粟等)短缺、跟不上時代發展等多種原因,全國各地的黃酒廠都陷入了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
在這之中,唯一發展較好的獨苗苗就是浙江省的黃酒(也即“浙派黃酒”),浙江省內的多種黃酒品牌(如女兒紅、同康、塔牌等)支撐起了市面上73%左右的黃酒產量。
不過這些產量幾乎都是日本貢獻的,黃酒在國內的銷量相比之下就顯得寥寥。
日本流行,國內落寞
我國是世界第一的黃酒出口大國,其中一半以上的銷量都是由海外提供的。尤其是日本,堪稱我國黃酒的第一大出口國。黃酒在日本普遍到了什麼程度呢?不僅是日本的中餐館,日料店、居酒屋以及百貨量販店、便利商店等地方都有它的存在。
相比之下在原產地的中國,黃酒的現狀就顯得十分尷尬了。非產地的年輕人幾乎接觸不到黃酒,產地的年輕人雖能接觸到,因為祖輩原因對於黃酒也有不少的瞭解,但是真正會去消費黃酒的並不多。
不喝黃酒,甚至不知道黃酒是什麼酒的人的比例在年輕一代中逐年升高。那麼,為何黃酒會在我國與日本呈現截然不同的發展狀態呢?
對於日本人來說,他們喝黃酒倒也不是因為什麼偉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黃酒十分便宜,哪怕加上關稅後也比很多本地的酒類要便宜,“實惠”就是黃酒在日本“大殺四方”的最佳利器。
這不是說黃酒在國內賣得就貴,相反地它也很便宜,但是其他酒類也一樣便宜。除了茅臺以外,年輕人之間的社交以白酒、啤酒以及各種新型果酒(如RIO)為主,前者口味辛辣,喝起來有“爽感”,後者口味多樣,有更多選擇。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黃酒在我國幾乎沒有大規模投放過文宣,這年頭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對自己的有效文宣,只指望著黃酒有朝一日自己火起來是不現實的。
結語
不過作為我國的“國粹”之一,還是希望黃酒能很好地傳承下去,前往浙江省旅遊的人有機會也可以去嘗一嘗黃酒,一定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我國黃酒的“尷尬”地位,國內年輕人不喝,卻在日本暢銷?
為什麼浙江黃酒在國內沒人喝,卻在日本暢銷?
想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旅行中的兔子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