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引領新航程,新作風記錄新征程。
2021年11月8日,中國第22個記者節,也是濟源新聞傳媒中心掛牌兩周年的日子。
在這個不放假的節日,濟源新聞傳媒中心的記者,正奔跑在基層一線,為這個日新月异的時代奮筆疾書。這是記者們在節日中的工作,也是記者們在節日中的堅守。
上午8時,濟源新聞傳媒中心5路記者分赴濟源海關、承留鎮花石村、S230南太行旅遊公路項目建設現場、軹城鎮西軹城村等基層一線實地採訪,通過FM102.0、在濟源用戶端“濟直播”等平臺,同步推出以“奮勇爭先更加出彩——學習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為主題的大型融媒體特別直播活動,並現場與融媒體實現連線對話,展現基層學習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努力開展工作、奮力推進發展的生動實踐。
歷時2個多小時,沒有彩排、沒有走位、沒有串詞,多點連環、現場連線對話,這是一次媒體融合的傳播創新“實戰”,在彰顯濟源新聞傳媒中心記者的職業風采之餘,也充分展示了濟源媒體深度融合成果,讓觀眾、聽眾能够更直觀地瞭解到記者與受訪人群的“場景互動”,觀察到更多的新聞現場。
敏銳的花石村
“花石村地處濟源南山森林公園入口處,森林覆蓋率80%以上,植被資源豐富,有“天然氧吧”之稱,是“商山四皓”出山前隱居之地。”在村委副主任聶敏政的介紹中,我們的鏡頭也停駐在這個美麗的鄉村。
灰瓦蓋頂、土黃色院牆,暗紅色石塊砌築的根基……一座座乾淨整潔的院落整齊排列。路兩邊,翠竹丰姿綽約,雪松四季常青,奇石傲然屹立,充滿南方園林的氣息。房頭,尖尖的紅辣椒,金色的玉米穗,黃裏透紅的看瓜展示出一幅農家樂的豐收景象。
曾經,花石村還是個“靠天收”的純農業村,全村老百姓守著好山好水過著窮苦日子。窮則思變。2009年,花石村率先綜合土地資源,發展村集體經濟;2015年,花石村搶抓機遇,使“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成為現實。至此,濟源逐漸打造出了以花石村為代表的鄉村振興模範。
如今,鄉村振興的戰畧方向轉向了建設數位鄉村。花石村依然敏銳地走在了前方,率先打造了“數位花石”平臺,以信息化强化黨建引領作用,在服務基層治理基礎上,聚合電商、農業、金融、便民等服務下沉農村,推動互聯網+社區向農村延伸,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數位化現代治理新體系,暢通社情民意,推進共建共治共亯,培育增强農村羣衆互聯網能力,拓寬農民增收通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行程,助力鄉村振興。
現時,花石村236戶羣衆全部上線使用該平臺,政策發佈、通知公告、公示公開等都用上了數位工具,大大提高了鄉村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准和社會運行效率。
聶敏政告訴記者,該平臺圍繞治理有效、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生態宜居五大目標持續提供服務,即用一張網提升鄉村治理效能、為幹部群眾減負、導入鄉村發展要素,共亯鄉村數據資源,驅動鄉村數位經濟發展,讓鄉村羣衆有更多歸屬感、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靜悄悄的辦事大廳
濟源外貿如何?濟源海關提供的一組數位最有說服力。前三季度,濟源進出口總值290.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4.4%,高於全國整體增速97.1%,高於全省整體增速68.2%,創造半年突破200億元的歷史最好成績。如此喜人的成績,濟源海關想必格外得忙碌熱鬧。
當直播的鏡頭走進濟源海關的辦事大廳,前來辦事的企業人員三三兩兩,基本不用排隊,大廳內幾排座椅上也沒有多少等候者。這裡的辦事大廳為何靜悄悄?記者不禁嘀咕出了聲。
濟源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歐陽亮元一句話解開了記者的疑惑:“這得益於濟源海關‘一窗通辦’‘一網通辦’業務的推動,現在濟源海關‘單一視窗’主要申報業務應用率已達100%,絕大多數事項都可以網上辦、掌上辦,來大廳的人自然就少了!”
據歐陽亮元介紹,濟源海關深化“放管服”政革,持續釋放“六穩”“六保”政策紅利,堅持讓讓企業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在示範區主要領導支持下,濟源海關不斷強化智慧海關建設,積極推動外向型經濟服務中心和公共檢測平臺建設,將線下服務大廳功能由通關執法向口岸物流、貿易服務、協力廠商檢測等全鏈條拓展,率先在省內實現“最多跑一次”目標。
隨著國際貿易“單一視窗”“互聯網+海關”和“掌上海關”的建設完善,濟源海關還提出了一個新目標——“率先在省內實現‘一次都不跑’”。
轟鳴聲中的奮進力量
S230沿南太行旅遊公路濟源段一期工程從濟沁界沿太行山,一路向西,經五龍口鎮、克井鎮,串聯多個景點,直抵風景秀麗的九裡溝景區,全長約35.4公里。建設對改善濟源旅遊投資環境,提升旅遊資源開發區位優勢,加快推進全域旅遊建設具有重要意義。11月8日上午9點半,濟源新聞傳媒中心全媒體記者一行來到S230南太行旅遊公路濟源段施工現場,為大家帶回了項目最新進展情况。
鏡頭裏,一邊是潺潺沁河水,一邊是巍巍太行山,透過現場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和施工機械的轟鳴聲,我們感受到了現場熱火朝天的幹勁兒。
作為一條由風景源起的公路,全市人民對此充滿著的期待。而在相關負責人員黃衛周的眼中,這是一條承載著濟源生態旅遊經濟發展的交通要道,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但沿線陡峭的山嶺座座相連,穿山越嶺、爬坡過河……一道道建設難題,等待著逐一攻破。
愚公家鄉的兒女從來都是滿懷鬥志和熱情。逢山開洞,遇河架橋。“要錨定‘兩個確保’,把困難都踩在脚下。”
全長800米的孤獨嶺隧道與全長2956多米的馬鞍山隧道已成功貫通,機電安裝完成70%;愁溝河大橋、閆和中橋、茶店中橋、茶店大橋、楊坡大橋及蟒河大橋6座橋樑已完成橋面鋪裝,白澗河大橋橋面系施工已完成85%;3座跨引沁濟蟒主線箱橋已完成……接連傳來的喜訊讓黃衛周充滿了信心,“我們計畫今年底完工通車。”
奮進力量仍在轟鳴。
大變樣的菜市場
當直播的鏡頭走進西軹城村,村民衛紅運極力向記者推薦村裡大變樣的菜市場。
“以前啊,這就是個自發形成的馬路市場,攤位就擺在路中間,不僅影響出行,而且環境也很差。經過村裡整治以後,市場被統一管理,既乾淨衛生又有秩序,買東西也方便了。”在衛紅運喋喋不休地介紹聲中,一個乾淨整潔又熱鬧十足的菜市場便進入了我們的鏡頭,穿梭在市場中,便可嗅到滿滿的幸福味。
這正是西軹城村落實示範區“黨群連心工程”的一個縮影。“黨群連心工程”開展以來,西軹城村廣大黨員積極行動,亮出身份、撲下身子,通過進家門、掃微信等管道,主動與聯戶羣衆逐一“認親”,盡心盡力解决羣衆急難愁盼的各種問題。
“村裡的100多名黨員每人都有10餘戶聯系的村民和商戶。”西軹城村總支委員、村委副主任鄭小武告訴記者,村裡的黨員每天都會收集羣衆的訴求,能解决的小問題當場就會解决,大點的問題會匯總到各支部。各支部根據情况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向組織彙報;如果遇到更大的問題,就彙集起來向鎮政府上一級組織彙報。
在實踐過程中,鄭小武也總結出了自己的邏輯方法:一步一步把村民的問題羅列出來,一層層像篩沙一下給它篩出來,找准破解出口,再將羣衆的訴求徹底解決。“只有解决好羣衆所關注的柴米油鹽的小事,才能真正解决好羣衆所關注的每一件大事。正如剛剛落幕的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那樣,我們要為實現‘兩個確保’目標、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而努力奮鬥。”對於接下來的工作,他滿懷信心。
深入淺出地解讀
在位於濟源新聞綜合廣播的融媒直播間,來自中共濟源市委黨校的王蕊老師就第十一次省黨代會報告亮點、精神內涵做了深入淺出地解讀。
王蕊老師還結合各直播點比特的採訪內容,從學習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示範區優化營商環節大會精神出發,以優化營商環境、實施鄉村振興戰畧、重點專案提升帶動、加强党的建設等為主題作了觀點分享,細緻通俗的講解對整場直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記者王珊、張恒、史麗娜、劉永芳
■稽核:馮華
■統籌:學藝九玲
■編輯:張羽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