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新城,為什麼成不了下一個珠江新城?

贵州 133℃ 0
摘要:廣州第二批集中供地已落幕良久,在成交的主城區地塊裏,有一宗尤為特殊,那就是白雲新城雲港城地塊。它除了是近兩年廣州唯一一個總價上百億的地塊,也是白雲新城時隔5年出讓的地塊。沒錯,又是那個熟悉而陌生的白雲新城。談起它,相信是不少人認識白雲的第一站,原因無非有兩個:。發展了10餘年,白雲新城成為了下一個珠江新城嗎?廣州的新城不止白雲新城,但不應該讓白雲新城成為被埋沒的那個。

廣州第二批集中供地已落幕良久,在成交的主城區地塊裏,有一宗尤為特殊,那就是白雲新城雲港城地塊。

該地塊以總價102億元被粵海拿下,規劃打造230米的地標大樓。

它除了是近兩年廣州唯一一個總價上百億的地塊,也是白雲新城時隔5年出讓的地塊。

沒錯,又是那個熟悉而陌生的白雲新城。談起它,相信是不少人認識白雲的第一站,原因無非有兩個:

1)對標珠江新城,白雲的門面擔當

2)有白雲山,10萬+豪宅聚居地

然而,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白雲新城正如它的豪宅盤一樣,入市時賺足熱度,後面牛市也好淡市也好,似乎都在銷聲匿跡。

至於風頭,早就被珠江新城,甚至是同時起步的金融城、琶洲、萬博等對手搶去,唯獨自己還在廣州北自娛自樂。

發展了10餘年,白雲新城成為了下一個珠江新城嗎?白雲新城到底值不值10萬+?它未來的機會點又在哪裡?

01.

從“舊機場”到“近郊新城”

白雲新城的翻身史

本世紀初,珠江新城的崛起,讓廣州各區對“新城建設”格外鍾情,白雲也不例外。

恰好在2004年,執行了72年飛行任務的舊白雲機場正式停運,這個在老廣眼裡的“北大荒”,大片土地正百廢待興。

山水都為財,你天河有珠江,我白雲有雲山,針尖對麥芒,總不能白白浪費了。

於是,白雲政府大手一揮,在舊機場跑道位置、白雲山西側,劃了一個9.22平方公里的圈,並起名“白雲新城”。

2010年,白雲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正式出爐,定位為“廣州都市副中心”的它,出場自帶BGM。

那年,捷運二號線全線開通,正式貫穿三元里至嘉禾望崗段,新城發展最需要的交通脈絡,瞬間成型;同年,廣州首個萬達廣場在白雲新城開業,實現了老王在廣州的一個“小目標”。

也是那年,白雲新城首塊宅地出讓,中海、保利先後奪地,廣州首次出現樓面價超2萬/平的地塊,後面成為了白雲的傳奇雙盤保利雲禧和中海雲麓公館

隨後幾年,白雲新城的崛起可以看到滿滿的珠江新城既視感。

除了CBD標配的辦公大樓和商業mall,在基建設施方面,更有諸多相似之處。

市民廣場對花城廣場,兒童公園對珠江公園,廣州畫院對廣州大劇院,廣州體育館對天河體育中心,甚至連兩地的發展覈心也都以縱向中軸為主。

左為珠江新城,右為白雲新城

至少在當時,除了白雲新城,還沒有任何一個新城在架構上能做到和珠江新城如此同步。

加上這裡還有廣東最大的國際會議中心,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白雲新城,曾喊出“接捧珠江新城,打造廣州新CBD”的豪言壯志。

這番目標究竟實現與否,大家後面也都知道了。

02.

定位不清,招商不力

白雲新城的迷茫10年

若單論宜居性,白雲新城在同檔次的新城中算是獨一檔,但在比較全面的配套背後,卻是缺少支柱產業的無奈現狀。

發展了那麼些年,白雲新城並沒有預想中的飛黃騰達,擺在面前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

定位不清,缺乏名片。

提起珠江新城,想到的是高端金融和服務業,入駐的都是最好的那批企業;琶洲是互聯網陣地,有微信、阿裡巴巴鳴鼓開道;科學城和金融城就更不用說了。

但白雲新城,你第一印象是什麼?

是南航、中航等航空公司?是綠地、宏宇等地產大鱷?還是無限極、韓後、嬌蘭佳人這些保健品、化妝品企業?

進駐產業看似多樣,但内容跨度太大,以至於組裝起來之後,彼此之間沒有很强的互補性,也沒有一個能拿得出手的“頂流IP”。

除了直插天際的“四巨頭”,好像也沒有建成更多標誌性的總部塔樓。

白雲新城四巨頭:綠地中心、南方航空、宏宇地產、建華廣場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目標佈局多次調整,這是對入駐企業影響至關重要的因素。

早期規劃的時候,白雲新城的定位是“廣州主城區北部公共服務中心”;

編制出來的時候,又變成“廣州都市副中心”;

之後發展的過程中,主方向卻是“雲山西麓的宜居新城”

直至到2019年,白雲新城才從原來的“宜居新城”,調整為正兒八經的總部經濟集聚區,將規劃居住人口從25萬降低到15萬。

但蟄伏了十年,廣州也發展了十年,在東進南拓的大背景下,這個處於主城北部的近郊新城,開始變得尷尬起來。

無論是利好力度還是受眾認知度,金融城、魚珠、琶洲這些半路新貴,才更像是名正言順的廣州第二CBD。

琶洲西區

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率低,拆遷困難,也是阻礙白雲新城發展的主要原因。

或許跟上面提及的定位問題有關,白雲新城前期大量土地用在功能建築上,覈心區的商務用地開發不力,對於招商引資影響很大。

解決方法不是沒有,可惜都收效甚微。

一個是調整用地規劃,過去10年就已經4次縮減住宅用地,但只是杯水車薪;另一個是舊改,但按照白雲的執行力,還是先搞好交通再說。

白雲新城附近的三元里、蕭崗、棠下是廣州第一批城中村拆遷名單,然如今依然存在大量村屋廠房,與高大上的CBD形成强烈反差。

被村屋廠房包圍的韓後、嬌蘭佳人

兩側舊改拆不動,東邊白雲山不能碰,南邊因為某些zz原因也不好搞,那就向北延長,拉出一條新中軸出來。

於是,“泛白雲新城”的概念應運而生,面積也從原來的9平方公里變為43平方公里。

最近兩年頻頻刷屏的白雲站TOD、廣州設計之都,基本都是圍繞白雲新城做文章。

泛白雲新城範圍

從“宜居新城”、“總部經濟聚集區”到“泛白雲新城”,白雲新城就和白雲一樣,不甘埋沒北隅,一直用各種聲音試圖引起大家的注意。

但兜兜轉轉,在賣房文宣時最常說的那句“白雲山旁”,或許才是白雲新城最為流傳的記憶點。

03.

漲幅不及珠江新城

未來白雲新城的機遇幾許

對於如今的白雲新城,有人覺得它環境好配套齊,10萬+賣給的是當地大老闆;有人覺得它產業不突出,十年也才建了幾棟大樓,都市天際線稀鬆。

樓市是驗證板塊價值的重要因素,一個很直觀的對比:

2014年保利雲禧開盤,和中海花城灣一樣賣到4.2萬/平,但現在前者賣9萬+,後者賣到15萬+,這就是白雲和珠江兩個新城的差距。

而且,跟珠江新城遍地10萬+不同,白雲新城的價格斷層非常明顯:

除了極個別二手盤,大部分二手都低於一手5萬+/平,板塊實力並不足以支撐口口相傳的“10萬+”。

要知道,珠江新城的成功除了千億投資上的傾盡所有,還因為背靠天河,仰仗著天河北、體育中心的成熟基礎,並非畫個大餅就任其單打獨鬥。

現在的珠江新城

無大腿靠山的白雲新城,更要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踏實發展,而不是浪費時間在副中心、彗星城這種一頭霧水的概念上。

在今年白雲區十四五規劃中,就强化了其專業設計、高端商貿、航空服務的發展方向,還提出了兩個新定位——國際交往中心廣州市第二文化中心。

其一,效仿萬博—南站模式,與白雲機場、白雲站聯動,打造珠江新城也沒有的空港聯運,把人流吸引過來。

其二,以化妝品電商的基礎產業為量,依託展覽中心、國際會議中心等公共載體,實現設計產業的轉型陞級,打響知名度。

粵海豪砸百億拿下的雲港城地標項目,便是價值看好的體現。

廣州的未來是金融、科創和互聯網,但不應該只有金融、科創和互聯網。

廣州的新城不止白雲新城,但不應該讓白雲新城成為被埋沒的那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