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生“金”——塔克拉瑪幹沙漠裏的豐收季

新疆 104℃ 0
摘要:時值深秋,塔里木河兩岸一片金黃。新疆南部沙雅縣境內的數百萬畝胡楊林進入最佳觀賞季,鄉野間190多萬畝棉田正在採收,而在縣城以南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同樣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在沙雅縣蓋孜庫木鄉的一處沙丘,連綿成片的耐鹽鹼荒漠植物梭梭長勢旺盛,有的高達四五米。鐵鍬鏟過地表10釐米左右的沙子後,有的地方會露出類似竹笋的柱狀物體,那是沙漠裏豐收季的主角——肉蓯蓉。沙雅縣南部塔克拉瑪幹沙漠裏的梭梭林。

時值深秋,塔里木河兩岸一片金黃。新疆南部沙雅縣境內的數百萬畝胡楊林進入最佳觀賞季,鄉野間190多萬畝棉田正在採收,而在縣城以南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同樣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悅。

在沙雅縣蓋孜庫木鄉的一處沙丘,連綿成片的耐鹽鹼荒漠植物梭梭長勢旺盛,有的高達四五米。泛黃的梭梭樹下,不少工人正拿著鐵鍬,圍著梭梭根部附近沙土翻找,像考古工作人員一樣探尋地下“寶藏”。

鐵鍬鏟過地表10釐米左右的沙子後,有的地方會露出類似竹笋的柱狀物體,那是沙漠裏豐收季的主角——肉蓯蓉。這種素有“沙漠人參”之稱的中藥材寄生在梭梭、檉柳等荒漠植物根部,是當地羣衆喜歡種植的防沙林經濟作物。

梭梭樹下剛挖出來的肉蓯蓉。新華社記者張鐘凱攝

梭梭林間的沙丘上到處堆放著裝滿肉蓯蓉的黃色編織袋,上面寫著採收者的名字。採收工人王光國說,挖肉蓯蓉是科技活,他們是“專業隊”,剛剛結束了北疆採收工作轉戰到南疆沙漠,一天能採收200多公斤。

沙雅縣沙漠面積約占全縣總面積的80%,為了防風固沙,當地政府多年來積極推進植樹造林工作,並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治沙綠化工程。

沙雅縣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宋勇介紹,現時全縣防沙治沙面積已達5.2萬畝,嫁接肉蓯蓉面積1萬餘畝,森林覆蓋率從“十二五”末的6.9%新增到如今的7.14%。

沙雅縣南部塔克拉瑪幹沙漠裏的梭梭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柳玉柱攝)

這片1萬多畝的梭梭林是沙雅縣漠鑫開發有限公司10年來的治沙成果,在36歲的總經理黃通眼裡,就像他給公司起的名字一樣,大漠裏也能生“金”。

黃通說,他感受最明顯的是生態效益,2011年剛開始種梭梭時,白天進沙漠栽種,晚上回來帳篷就不知道被風吹去了哪裡,而如今梭梭林附近的幾個村子沙塵天明顯少了很多。

隨著防沙林種植規模擴大,生態工程用工需求帶動了當地就業,社會效益日益明顯,肉蓯蓉的嫁接又讓這片生態林有了經濟效益。

工人在裝載運輸肉蓯蓉(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柳玉柱攝)

梭梭嘗起來苦鹹,但其根莖寄生的肉蓯蓉嘗起來卻口感微甜。在大漠裏栽種梭梭10年,黃通說其中辛苦“一言難盡”,但他會繼續種下去。(記者張鐘凱、馬鍇,參與采寫:柳玉柱、艾克熱木·艾合買提)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