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的朋友週六去做了腸鏡檢查,但是由於沒有做好腸道清潔準備,她經歷一個“社死”時刻,她向小艾大概地描述了當時的情况:
吃了瀉藥後,我感覺自己並沒有排乾淨,但是第二天就要做檢查了,只好硬著頭皮去醫院。檢查前問了醫生,醫生說先試試吧。
結果,腸鏡剛進去不到5秒鐘,我就感覺有便意了!事情完全不受我的控制,毫無防備的,我拉在了床上,還裸著半個屁股……幫我扶著腿的護士叫插腸鏡的醫生拿點紙來,他們倆合力給我擦屁股……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長的幾分鐘,我可能要用一生去治癒……
雖然聽完朋友的描述,小艾沒忍住笑了出來,但是!腸鏡檢查前沒做好清潔準備的肯定不止我朋友一個人!今天就來給大家好好說說做腸鏡的那些事。
一、為什麼做腸鏡一定要排空腸道?
腸鏡並不是將一面鏡子伸入腸道裏,它是一支又細又長的管子,直徑約1cm。腸鏡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醫生憑藉儀器上的冷光源和監視器,可以仔細觀察到結腸和大腸的內部環境。
那為什麼做腸鏡前一定要把腸道徹底排空呢?要知道,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都要經過腸道進行吸收和消化。若是腸道還滯留著檢查前的食物,食物就會阻礙腸鏡的客觀檢查結果。據研究表明,腸道清潔不佳,會大大影響腸鏡檢查質量,如腺瘤漏診率會超過正常的三倍,整體病變檢出率將會降低47%,晚期病變檢出率僅為26%。
試想一下,若是腸鏡檢查前,你喝了一碗紫菜蛋花湯之類難以消化的食物,若是沒有徹底排空,那麼腸鏡監視器拍攝到的資訊可能就是一堆紫菜覆蓋在腸腔裏,很可能會掩蓋一些小的息肉,腫物,炎症病灶等病變。
為了提高檢查的準確度,小艾提醒,在檢查前若是有便秘的患者,應提前兩天開始進食半流質食物,如白粥、米糊等。不建議食用,高纖維食物,如大部分的水果及蔬菜、粗糧等。對於其他患者,腸鏡檢查前應禁食6小時、禁水4小時以上。
好的腸道準備除了飲食和清腸藥的準備,還有清潔度判斷。怎樣判斷自己是否完全做好了腸道清潔”?可以通過大便自查。
排出大便為無色或淡黃色透明水樣便,為腸液清亮,腸道準備合格,可進行腸檢;若排出的大便為黃色或棕色渾濁水樣便,則腸道準備失敗,可以先初查腸鏡判斷腸道準備差的原因,最後重新進行腸道準備再進行檢查。
二、腸鏡具有重要的檢查意義
近幾十年來,結直腸癌的病人快速新增,且發病呈年輕化趨勢,使更多人開始關注“腸”健康。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主任醫師林國樂表示,儘管臨床醫生不停努力,但結腸癌的5年存活率仍徘徊在30%-60%,這與結直腸癌發現太晚有關。
現時認為,腸道的污染與生活方式、飲食管道的改變、及空氣污染、水污染等眾多因素有關。而大腸腫瘤是世界衛生組織唯一推薦,可通過篩查、普查而减少的疾病。
著名臨床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研究結果,該研究跟踪隨訪了17萬多人,平均隨訪時間超過17年,其中4萬多人接受了結腸鏡檢查。該研究表明,一次結腸鏡檢查可以使17年發生大腸癌的風險降低超過30%,並且可以挽救無數的生命。
腸鏡檢查是診斷腸癌的“金標準”。從大腸增生到息肉,再發展成惡性腫瘤過程可能需要5年、10年。在這段時間進行腸鏡檢查,很可能在早期就能進行干預,在癌變的過程中,將其中斷。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在智慧健康發展峰會上,再三強調,要注重腸鏡檢查:“如果你超過35歲還沒做腸鏡,一定要做一次腸鏡,管你五年、十年沒問題,你不會得結直腸癌。”
三、不同人群的篩查建議
原則上,年齡在40歲以上者,無論男女都應該進行一次腸癌檢查。根據結果决定後續檢查頻率,若是高風險因素者,則需縮短腸鏡篩查時間,高危人群每年應做一次。
高危人群包括:有結直腸息肉或結腸癌家族史者;本人有癌症病史,或腸道息肉病史;長期有慢性腹瀉、或便秘的症狀;有慢性闌尾或闌尾炎切除史等人群。
此外,若有出現下列症狀的人群也需及時到醫院做腸鏡檢:
上腹疼痛伴有噁心、嘔吐等;
原因不明的消瘦、貧血、出現黑便或柏油樣便;
CT、B超檢查懷疑胃、食管、十二指腸形態改變或局部增厚等改變時;
結直腸癌術後患者,結直腸腺瘤、腺瘤樣增生的患者治療後定期複查1~2年一次。
在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增速之快,是世界平均速度的2倍。但在所有消化系統腫瘤中,結直腸癌是最能“防”,也最好“治”的,而成功率正正取決於患者自己。
若是患者有一定的腸道知識,且足够自律,定期給自己的腸道做個檢查,病情完全有可能在進一步發展之前就徹底治癒。囙此,無論有無症狀,建議大家都應積極進行腸鏡檢查,給你的腸道上一道“安全防火牆”。
參考資料:
[1]《腸健康才能常健康》.人民日報.2021-04-20
[2]《這樣做腸道准備,腸鏡才算沒白做!》.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2021-10-24
[3]《值得收藏|腸鏡檢查常見問題解答匯總!》.家庭醫生報.2021-08-2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