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亂世,劉錶早早坐擁荊襄,兵力眾多、人才濟濟。
不過,他只是“看起來很强”。要想北上爭雄,他的實力、能力都不足。
劉錶的基本盤董卓上臺後,企圖啟用名士收攏人心,遂任命名士劉錶為荊州刺史。
不過,這只是一張空頭支票。
劉錶的前任,就是一言不合就被孫堅幹掉了,荊州的大小地方武裝割據一方;而袁術也佔據南陽,堵住了劉錶上任之路。
劉表單馬穿過南陽,進入荊州。在襄陽人蔡氏、蒯氏的幫助下,假裝宴請宗帥,悉數誅殺,吞併了他們的武裝。
囙此,劉錶的基本武裝力量,是地方的强宗武裝。
劉錶的基本人才班底,是蒯越、蒯通、蔡瑁、黃祖等荊州本地豪族。
靠這個基本力量,劉錶足以平定荊襄。
但是,靠這個力量,劉錶不可能再向北方發展。
北伐?連自己的南陽都站不住脚從劉備在南陽的表現看,他有心要向北發展,只是有心無力而已。
在荊州站穩腳跟後,劉錶把治所從江南的漢壽遷到了襄陽,以防禦、圖謀南陽。
由於當初劉秀就是南陽人,囙此,東漢的南陽得到了朝廷長期優待,堪稱“特區”,人口最多、經濟最富庶。
這樣的好地方,被四世三公的袁術霸佔了。袁術以此,覬覦荊襄。
在射殺孫堅後,劉錶又斷絕袁術糧道,把袁術逼出了南陽。
可是,凉州軍的張濟跑來“就糧”了。
跟射殺孫堅一樣,劉錶人品再次爆發,張濟又被射死了。
張濟死後,其侄張繡附屬於劉錶,屯於南陽。
張繡名義上從屬於劉錶,但保持了獨立,他聯劉錶-投曹-聯劉錶-再投曹,反反復複,劉錶完全不能制約。
囙此,劉錶把最富庶的南陽給張繡,恐怕還是因為自己在南陽站不住脚。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此後,曹操與張繡-劉錶聯軍三次大戰。
張繡軍尚能與曹操你來我往,劉錶軍則完全是軟柿子!
為什麼劉錶軍在南陽表現如此糟糕呢?
有心無力劉錶軍的基本軍事力量,來自荊州本地的强宗武裝。
强宗武裝,是以宗族、鄉里為紐帶組成的,他們或許擅長在水網縱橫的江漢平原作戰,但並不擅長在南陽盆地以及更北的地方作戰。
而劉錶所依仗的人才,也都是本地豪族,他們也沒有在北方作戰的經驗和能力。
南陽雖在轄區上屬於荊州,但南陽盆地的戰場環境與江漢平原迥然不同。
囙此,劉錶的北部防線,一直以漢水為屏障。
一旦過了漢水,劉錶軍就是戰五渣了!
所以,張繡在南陽時,尚可與曹操主力你來我往,而張繡投降後,曹操主力四處征戰時,光是曹洪就可以“別征”劉錶,壓制劉錶。
劉錶連自己的南陽都保不住,又拿什麼北上與曹操主力爭鋒呢?
沒人會跟劉錶北伐曹操遠征河北前,曾擔心劉錶在後面搗亂。
郭嘉說:劉錶如果依賴劉備,那就不能制約劉備,如果不依賴劉備,就沒太大威脅。
換個角度看郭嘉的話:劉錶要北伐,只有劉備會陪他玩。
確實,劉錶身邊的領導班子在心底裏早已經“投降”了。
早在袁曹還沒分出勝負時,劉錶“坐觀成敗”,就遭到了韓嵩、蒯越等人的堅決反對。
不過···大家可不是要劉錶去與曹操打,而是要求劉錶“歸附朝廷(曹操)”。
劉錶的領導班子,主要是以蔡、蒯等荊州本地大族組成的。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本地派”,對於大規模作戰都是持保守態度的。
後來蜀漢政權中的益州派,是諸葛亮、薑維北伐最積極的反對者。
後來孫吳政權中的江東大族,也比周瑜、魯肅淮泗集團更強調“限江自保”。
因為,大舉用兵,出人出力的是這些大族,建功立業的是外來的統治者!
蜀漢好歹有荊州、河北過來的外地領導群體,孫武好歹有淮泗貴族集團,統治者一咬牙,還可以不顧反對,執意北伐。
而劉錶呢?他隻身一人而來,在荊州毫無根基!
蒯、蔡擁護劉錶,為的是以朝廷名義壓制地方强宗,維護荊州秩序,而不是什麼“光復漢室”,一統天下!
劉錶要北伐?沒人跟你玩!
現實威脅曹操只是“遠慮”,劉錶面臨一些更近的威脅。
官渡之戰前後,長沙太守張羨曾率長沙、零陵、桂陽造反,劉錶“經年不克”,花了老鼻子勁才搞定。
而東面的孫策、孫權,與劉錶有殺父之仇!
孫策曾大敗黃祖;孫權更是把魯肅的“全據長江”定為國策,三次攻打江夏。
在曹操掃蕩河北前,孫權的威脅要遠大於曹操!
囙此,劉錶要抵禦孫策、孫權就已經够費勁了,實在沒有實力組織北伐。
個人能力當然,如果劉錶有王霸之才,這些困難未必不能克服。
由於荊州安穩,中原人士大量遷徙到了荊州。
這些人中,諸葛亮、龐統這樣的人才,後來成為劉備的頂樑柱。
而劉備、諸葛亮光在新野整理戶口、招募流民,就組建了數萬人的軍隊。
如果劉錶有劉備的才幹、雄心,他是可以把這些力量組織起來,更新人才班底、軍隊結構的。
而就地緣、內部不穩定因素而言,劉錶比“四戰之地”、“挾天子”的曹操是要小得多的。
錶,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决,無能為也。——賈詡
劉錶不能成事,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