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了望》2021年第43期
文|陸曉明 黎軻
近來,全國多地出現集中限電限產甚至拉閘斷電,受限行業也從以往的四大高能耗行業蔓延至紡織等其他行業。
造成電荒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強勁出口帶動工業生產大幅提升電力需求;
煤炭緊缺煤價快速上漲制約發電持續增長;
“能耗雙控”考核壓力下多地“一刀切”限電限產。
電荒已造成部分行業明顯減產,拖累工業增速和經濟增長,一些出口訂單延遲,相關產品減產推高價格,PPI上漲壓力加大。未來,在優先保障民生用能情况下,高耗能行業的用能限制仍將保持。
▲9月29日,我國海拔最高的百萬千瓦級水電站——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迎來首批兩臺單機50萬千瓦機組投產發電。
限電限產造成多重影響
本次電荒波及範圍超過以往。電力行業人士反映,今年電力供應持續偏緊,而且與往年不同。今年夏季用電高峰之後,電力緊張並未緩解,反而加劇。受電荒影響,全國多地出現集中限電限產,受限行業也從以往的鋼鐵、有色、化工、建材四大高能耗行業蔓延至其他行業如紡織、光伏、造船等,有的工業園區甚至出現“一刀切”限電。
據國家發改委數據,今年1~8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3.8%,9月增速驟降至4.9%,其中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從1~8月的13.8%降至9月的6%。
缺電對工業生產形成明顯影響。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8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6.6%,高於疫前2015~2019年的水准,9月回落至5.0%,已低於2019年增速。
一些限電重點行業的產量增速近期急劇下滑,如粗鋼產量上半年累計同比增長11.8%,7~9月轉為同比下降8.4%、13.2%和21.2%;水泥產量上半年同比增長14.1%,7~9月同比下降6.5%、5.2%和13%;有色金屬產量上半年增長11%,7~9月减速至7.1%、0.4%和-1.6%。
一些下游製造業企業反映,受限電影響,出口訂單被延后。有業內人士反映,9月下旬江浙市場織機開工率已降至45%左右。
減產推高產品價格加大通脹壓力。截至10月中旬,國家統計局監測的50種重要生產資料價格比上月同期平均上漲3.84%,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漲70.3%;剔除8種農產品,42種工業品環比平均上漲4.4%,同比上漲82.8%。其中12種價格創2013年有統計以來新高。
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將抬升中下游製造業的生產成本。國盛宏觀首席分析師熊園預計,10、11月PPI可能繼續走高,12月PPI讀數才會顯著回落。不僅如此,限電限產下的水泥、鋼鐵等原材料價格飆升會對中下游行業經營形成進一步壓制。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9月同比上漲10.7%,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4.2%,創1996年以來新高。
多因素共振加劇電力緊張局面
工業生產用電需求大幅提升,是本輪電力緊張的重要原因。今年以來,我國出口超預期增長,1~9月累計同比增長33%。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稱,旺盛的出口助推國內工業生產快速修復,進而推動用電消耗猛增。工業用電占我國整體電力消費約2/3。
今年1~9月,我國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6.4%。同期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2.9%,兩年平均6.6%,高於過去十年中的大部分年份;其中工業用電增長10.7%,兩年平均5.7%,與工業增加值增速基本相當。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王丹指出,用電量增速領先的行業包括紡織、電腦、通用設備、電器機械等,增速均在20%以上。而這些行業均屬於出口導向型行業。
此外,煤炭緊缺煤價快速上漲對發電增長的制約也加劇了電力緊張局面。今年用電需求超預期大增,卻適逢水電“小年”,1~9月水電同比不增反降0.9%,火電壓力加大。相比火電發電量1~9月同比增長11.9%,同期原煤產量同比僅增3.7%,煤炭進口量還下降3.6%。煤炭緊缺導致煤價連創新高,10月19日鄭州商品交易所動力煤活躍合約以1649.6元收盤,較8月底飆升84.3%,較去年同期翻兩番。
▲10月21日,安徽省宿州市錢營孜煤礦地下600多米的煤炭採掘面,工人將原煤源源不斷地開採、傳輸、提升到地面,再經過篩分等環節入倉。劉軍喜攝
熊園認為,電煤價格持續上漲,尤其是9月後加速上行,火電企業虧損不斷加大,發電意願削弱。儘管火電廠主要靠長協年度契约供煤,長協契约價遠低於市場價,但今年火電超預期增長,年度契约不足,且長協價與市場價差價巨大,導致長協契约執行情况不佳。
8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佈《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况晴雨錶》,對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况進行測評。結果顯示,多地能耗不降反昇,能耗强度、能耗5消費總量均有若干省區被國家發改委給出一級預警。
有分析認為,相比往年“電荒”,這次有一個突出區別,往年多是因煤炭緊缺被動供不應求,地方政府為保護經濟增長而積極解决缺電問題,而今年各地完成能耗雙控目標壓力驟增,在臨近年底時,一些地方甚至為完成GDP能耗目標,在最後幾個月强力補課,主動限電甚至運動式“减碳”。
堅持“先立後破”,糾正運動式“减碳”
國際能源轉型學會理事長施訓鵬認為,中國作為开发中国家,平衡减碳和發展仍需堅持發展優先的原則,在發展優先的原則下,需要自上而下對政策目標、執行管道等作出必要的調整。
一是把握調控行動節奏,避免超出發展階段的運動式“節能减碳”行為。10月9日召開的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提出,從實際出發,糾正部分地方的“一刀切”限電限產或運動式“减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實現“雙碳”目標,“關鍵是用綠色技術替代傳統科技,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產能力,不是降低增長速度,更不是在不具備綠色技術的情况下人為打亂正常的供求秩序。”
二是“减碳”亟需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碳達峰”並不等於能源消費達峰。經濟發展需要能源供應相應增長,實現“雙碳”是要求减少碳基能源消耗,新增綠色能源比重。按我國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承諾,將在2030年將煤炭消費占比降至50%左右,並非是要降低能源消費總量。
劉世錦表示,能源消耗既可以是高碳的也可以是低碳甚至零碳的。目標是在保證必要能源供應的前提下,通過調整能源結構,用低碳或者零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逐步降低碳的含量。如果能源總量控制不當,制約了應有的經濟增長速度,同樣不符合發展的初衷。
劉世錦建議,應重點推進兩個創新。首先是技術創新,大規模系統性陞級更新科技。現有一些綠色技術已相當成熟,如光伏發電成本已經低於傳統燃煤發電,今後幾年還有可能較大幅度下降。這些綠色技術為“减碳”從做減法到做加法和乘法創造了條件。其次是制度創新,要推動碳核算和生態核算。“‘减碳’的前提是把賬算清楚,這件事情很重要,很緊迫,迄今仍然是一大短板,但是現時沒有引起足够的關注。”劉世錦說。
三是優先保障民生用能。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說,時近冬季取暖季,需儘快啟動針對年底可能出現的“煤電力”短缺預防措施,優先保障民生煤、電供應,避免因供應不足導致供暖問題發生。對工商業用電也需加强電情監測,有序調度,保證電網運行安全,最大可能避免應急拉閘斷電。
為全力保障民生用能,9月29日,國家發改委回應能源保供問題時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確保民生用能作為保供工作的重中之重,民生用能將在資源上做到充分保障,民生用能嚴格按價格政策保持穩定。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要優先將低價電源用於保障居民用電,保持居民用電價格穩定。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理事長馮雨表示,確保民生用煤時,要關注到冬季是每年煤炭需求高峰期,電廠煤耗高於夏季高峰。現時港口、煤礦、電廠各環節存煤水准明顯偏低,尤其是電廠補庫存需求旺盛,今年迎峰度冬壓力較大。
馮雨建議,適當放開煤炭產量,這需要多部門協調,簡化並加快煤礦企業核增申請流程。對具備增產潜力且在煤炭保供中貢獻突出的煤礦,在安全監督、產能核增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解决好保供煤礦的後顧之憂。
四是未來電力政策仍堅持“三個不變”。10月12日的《通知》強調,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促進產業結構優化陞級,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專家分析認為,政府完成年內“能耗雙控”目標决心較為堅決。去年我國提出“雙碳”目標,而能耗雙控正是“雙碳”工作的重要抓手,政策彈性不大。10月9日,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特別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經濟自身轉型陞級的要求,要科學有序推進實現“雙碳”目標。
業內人士認為,首長部門的調控意圖非常明顯,預計未來電力政策仍將堅持“三個不變”,即“能耗雙控”政策執行决心不變;對高耗能行業的限制不會放鬆;優先保障民生用能不會放鬆。
對高耗能行業的限制不會放鬆,訊號已十分明確: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10月12日的《通知》特別提出,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設價格上浮限制。10月13日,國家發改委介紹今冬明春能源保障供應有關情况時強調,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不合理用能,有序實施“兩高”項目限電,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有鑑於此,預計諸如鋼鐵、建材、有色等“兩高”行業未來仍將面臨能源管控措施。
覺得內容不錯
來個“一鍵三連”——分享、點贊、在看
看完不吐不快,就給我們留言吧
留言點贊多有驚喜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