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跌去200億!一代北京火鍋之王關店200家,曾是海底撈第2對手

北京 83℃ 0
摘要:火鍋也是一樣,在2019年,火鍋企業新增1.2萬家,平均一天開店超30家,資料顯示截至到2020年底,我國經營範圍含“火鍋”的企業已超過12萬家。在北京,曾經呷哺呷哺的知名度不低於海底撈,作為主打個人小火鍋的餐飲品牌,呷哺呷哺比海底撈早上市4年,巔峰時期,呷哺呷哺稱得上是獨霸火鍋界。要知道在生意火爆的時候,呷哺呷哺日均接待超2000比特食客,日翻臺高達11次,是海底撈的兩倍之多。

眾所周知,圍繞老百姓吃穿住行的生意雖然不起眼,但背後的利潤空間卻不小,尤其是在吃方面,從古至今人們都非常捨得花錢。餐飲這塊大蛋糕自然吸引了不少創業者入局,然後憑藉餐飲業成為大富豪的人卻相對較少。

原因就是餐飲業的經營風險較高,而利潤相對較薄,品牌經營相當之難,囙此不管是A股還是香港上市的中國餐飲公司,估值相對都比較低,利潤也相對一般。

火鍋也是一樣,在2019年,火鍋企業新增1.2萬家,平均一天開店超30家,資料顯示截至到2020年底,我國經營範圍含“火鍋”的企業已超過12萬家。再加上近兩年不斷冒出來的網紅火鍋,能够做大的品牌寥寥無幾。例如火鍋界的一哥海底撈,其成功的秘訣就是瘋魔的服務,讓食客能來一場極致體驗。

在北京,曾經呷哺呷哺的知名度不低於海底撈,作為主打個人小火鍋的餐飲品牌,呷哺呷哺比海底撈早上市4年,巔峰時期,呷哺呷哺稱得上是獨霸火鍋界。呷哺呷哺能從北京火到全國,一是靠一人一鍋的超前模式,另一個就是靠性價比突圍。

2003年,非典籠罩著北京這座城市,當北京絕大多數餐廳都停店歇業時,呷哺呷哺就憑藉一人一鍋成為當時北京城的一景,一炮而紅。這種模式對於社恐來說,也相當友好,從此一個人吃火鍋再也不尷尬了。

而更關鍵的是,早年呷哺呷哺能够在火鍋界走紅,離不開性價比三個字,能够讓普通人都能輕鬆吃上小火鍋,麻醬隨便吃,鍋底3塊錢,7塊錢就能任意兩種素菜混搭,20多元都能點份葷菜,人均消費只有35元左右,可以說一頓麻辣燙的價格就能在呷哺呷哺吃飽。

而近兩年,呷哺呷哺和海底撈都迎來漲價潮,前者人均消費漲到60~80元,後者菜品價格上調5~12元不等。

雖然海底撈在漲價後,受到了不少網友的吐槽,但依舊人滿為患,到了節假日,不預約的話,排隊的時間都够吃頓飯了。也就是說即便漲價,海底撈還是有食客願意買單的。

但呷哺呷哺的境遇卻天差地別。在漲價後不僅流失不少老顧客,甚至身陷虧損泥潭。僅今年上半年,呷哺就虧損超4000萬元,市值縮水超220億港元,如今市值僅剩68億元。

為了挽救呷哺呷哺的困局,創始人賀光啟開除了聘任的CEO趙怡,二人關係出現了决裂,並且相互喊話較勁,以至於外界認為呷哺呷哺一直就存在著路線分歧的內鬥,賀光啟重新出任CEO後,就砍掉旗下高端品牌凑凑,並關閉200家門店。

而內鬥的原因,外界看來源於呷哺呷哺和凑凑的漲價。要知道在生意火爆的時候,呷哺呷哺日均接待超2000比特食客,日翻臺高達11次,是海底撈的兩倍之多。2017年,呷哺呷哺在國內擁有超300家門店,其中有282家都在北京,2019年在北京達到了320家左右,是不折不扣的北京火鍋之王。

同一年,為了和海底撈等競爭高端市場,呷哺呷哺宣佈“火鍋+茶飲”戰畧計畫,準備帶領品牌轉型,並推出了凑凑這一品牌店,主打聚會概念,佈局高端茶飲市場。隨著凑凑的走紅,從呷哺呷哺的選單中,就能看出這個主打性價比的火鍋品牌,正在悄悄漲價,比如肥牛套餐從46元一路漲到65元。而呷哺呷哺的人均消費整體從2017年的48.4元,漲到2020年的63.2元。

也正是在這一年,海底撈在港交所申請上市提供的報表當中,雖然沒有明確寫清楚競爭對手是什麼公司名,但是列出的財務資料卻能對應的找到呷哺呷哺,呷哺呷哺列在第二比特。

但意外的是,菜品漲價並沒有改善呷哺呷哺的業績,在去年疫情背景下,呷哺呷哺主品牌收入35.02億元,下降25.9%,反而是凑凑營收逆勢增長超過40%,掩蓋了其火鍋業務下滑的頹勢。但凑凑的推出也影響了呷哺的定位,打破了長久以來消費者形成的高性價比的品牌印象。

截至2020年底,呷哺呷哺的門店已有1061家,除了西藏、重慶和貴州這三個地方,可謂遍佈全國一二線都市。而呷哺呷哺旗下的凑凑,價格更是超過海底撈,在某平臺上,凑凑火鍋人均消費高達155元/人,同平臺海底撈人均消費才118元/人。

除了漲價外,在過去的幾年裏,因為呷哺呷哺門店擴張過快,產品和服務卻沒跟上,再加上選址等問題,導致其新開的門店多數處於虧損狀態。

事實上漲價導致食客流失,本就是餐飲行業的常態,因為食客經常會嘗試新的餐廳更換口味,而呷哺呷哺正是高估了食客對其品牌的黏性。昔日,顧客可以隨便吃的麻醬開始收費了,菜品等也全方位漲價,在其他方面沒有新特色的前提下,連價格優勢都消失了,還怎麼留住食客呢?

反觀海底撈、喜茶,不管是服務,還是層出不窮的新品,總有一樣能讓顧客不斷回頭。

對呷哺呷哺來說,更嚴峻的現實是降價後,菜品質量能否保證,能否讓顧客重新接受這個回頭的“浪子”。畢竟呷哺斷臂的目的在於盈利,而現在的原料、人力、門店等成本也遠高於幾年前,呷哺呷哺可能還需要找到比降價更大的競爭亮點。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