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稅越來越近了。
前兩天,《求是》雜誌刊發了最高領導人的《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一文。其中就提到,要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法和改革,做好試點工作。
文章的刊發,標誌著兩件事:
房地產稅是大勢所趨,一定會逐步落地;
試點落地的時間,可能比我們預想中要快。
關於房地產稅,我們要第100次重申:房地產稅不等同於房產稅,上海和重慶現行都是房產稅,跟接下來要出臺的政策不是同個概念。
房產稅是用來抑制樓市熱度的,相當於眾多調控措施的一種;房地產稅則是為了逐步取代“土地財政”,最終作為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之一。
相比較土地出讓金的“一次性買賣”,房地產稅則是源源不斷的財政來源——只要你持有一定量的房產,每年都要繳稅。
房地產稅最終威力如何,還是要看它會以什麼樣的管道落地。
如果按美國的徵收管道,以二手房指導價或者是評估價為准,每套房屋都徵稅,稅率大概在0.5-2%之間。
這種方法最簡單公平,傷害也最大。
在杭州,普通人買套3、500百萬的房子自住是很常見的,但每年要再繳幾萬塊的稅費,我想大多數人估計就不幹了。
另外一種呼聲比較高的,是按人均面積徵稅。
比如,劃定的人均免征面積是40㎡,那麼一家三口住在120㎡以內的房子是免征房產稅的,超出的面積才須徵稅。
除此之外,還可以按照“首套免征”、“按租金評估價起征”、“階梯稅率”等各種徵稅管道。
但無論如何,有兩類人還是得當心了。
第一類,高負債率的炒房客。
炒房客一般都動用了杠杆資金,在房產稅落地之後,持久的房子越多、越久,要繳納的稅款也就越多。背著巨額債務的炒房者,一旦面臨行情變化,日子就會非常困難。
第二類,多套房產持有者。
很多人賺了錢,第一選擇就去買房,手上漸漸屯了好幾套。以前,房子多是炫耀的資本,但接下來就會成為“燒錢”的累贅了。
所以,不要再抱有“炒房致富”的幻想了,房住不炒會是長久的主旋律。
從哪裡開始收?
目前看來,三個地方最有可能:深圳、浙江、海南。
深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你是示範區你先上,深圳房價也的確太高,之前炒房之風盛行。
海南可能性是三個裡面最小的,但是海南要在全島建設全球最大體量的自由貿易港區,上次國際旅遊島就暴漲一輪,這次可以提前打預防針。
房價會下降嗎?
這個不好說,可能短期來看,會讓部分持有多套房產的家庭,超標的家庭,將手中多餘的房子,掛出來儘快脫手,這樣對二手房的房價肯定是有影響的。
當然,我們也認為,這個時間節點,賣家拋售的時候,對剛需自住來說,是比較好的機會。
一旦錯過賣家集中拋售的時間節點,幻想房地產崩盤之後再去撿漏,我們認為也可以洗洗睡了,基本上不可能,因為《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裡面,還有這樣一句話:
要新增城鄉居民住房、農村土地、金融資產等各類財產性收入。
什麼是財產性收入?房子就是中國中產家庭現時最大的財富,文章裏明確說了要新增城鄉居民住房的財產性收入,崩盤是絕無可能的,大幅降價都算是减少財產性收入了。
都要收房地產稅了,剛需要不要買房?
多層次的住房體系,就跟多層次的交通體系一樣,國家保障了基礎的公交車、捷運和計程車,暫時買不起車的人,基礎的交通出行是解决了的,但是大多數年輕人,還是想要一輛自己的車吧。房子是一樣的,老是租房住,中國丈母娘不見得像外國丈母娘那樣開明喲。
而從歷史的經驗來看,擁有住房0和1的區別,在接下來的共同富裕過程中,在新增城鄉居民住房類財產收入過程中,0永遠是0,而1會實現財富增長。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