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批“雞娃”自曝成長經歷:四歲被“雞”,20年後長成這樣

北京 82℃ 0
摘要:可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雞娃”群體通過資訊交流迅速擴大,逐漸出現在二三線都市,“雞娃”教育開始廣泛流傳於育兒領域,到了為人父母看到便心發慌的程度。而這時候,北京首批“雞娃”中的一比特現身說法了,她四歲開始被“雞”,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她的故事和結局既讓家長們羡慕,又揭穿了“雞娃”的本質,讓家長恍然大悟。

“雞娃”?在未婚未育的網友眼中,這個詞語相當陌生,聽上去像是特殊職業的孩子,實際上卻是教育內卷衍生出來的專業名詞,指的是給孩子不斷打雞血的行為,主要發力群體是中國的廣大家長,他們被稱為“虎爸”“虎媽”,致力於讓孩子成龍成鳳。

“雞娃”群體原本分佈於北上廣深等超一線都市,經濟條件不錯,至少是中產以上階層,對孩子奉行精英教育,以求將來能跨越階層,成為上等人。可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雞娃”群體通過資訊交流迅速擴大,逐漸出現在二三線都市,“雞娃”教育開始廣泛流傳於育兒領域,到了為人父母看到便心發慌的程度。

都知道雞娃是教育內卷的結果,可沒有家長敢停下,只因擔心孩子的未來。而這時候,北京首批“雞娃”中的一比特現身說法了,她四歲開始被“雞”,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她的故事和結局既讓家長們羡慕,又揭穿了“雞娃”的本質,讓家長恍然大悟。

▲一個被“雞”長大的孩子:

在外人眼中,北京姑娘王詩雨(化名)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她四歲開始學古箏,九歲把各種厲害的興趣班上了一遍,別家孩子還在跳皮筋的時候,她就點亮了古箏、華數、奧數、芭蕾、跆拳道、工筆水墨和素描、科學製作、英語等多種技能,可見父母對雞娃的執著和用心良苦。

小升初以後,王詩雨就沒了“週末”,在父母的安排下,王詩雨放了學就要穿梭在各種輔導教育機構之間,除了主要課業成績外,她還要上奧數班、金牌班,全方位培優,把生活塞得滿滿的,一分鐘不敢浪費。

“我高中讀的是北京四中,大學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現時的職業是編輯。”

王詩雨的自我介紹讓不少家長豔羨不已,圍觀網友都認為這是王詩雨父母的功勞,可接下來她的發言,卻給熱血沸騰的“雞娃”圈潑了一瓢了冷水,只因王詩雨現在的一切都與雞娃關係不大,她的優秀也並非“雞娃”的結果。

▲北京首批“雞娃”的成功之道:

人人都認為王詩雨是在父母兢兢業業的“雞娃”過程中成長為優秀的大人,事實上並非如此,王詩雨從小資質有限,智商屬於普通人,她所有的成績都離不開努力。但即使一家人不眠不休的奮進,王詩雨依然沒有達到“成功者”的標準。

王詩雨小學時期技能全滿,卻依然被一流學府拒之門外,最後靠花錢進入了一所重點小學。小升初的時候也是如此,名校招生名額有限,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別家父母能斥鉅資讓那送孩子去歐美長住鍛煉口語,也能發動人脈讓孩子寒暑假跟著中科院去研究創造,王詩雨的服做不到。

就在一家人絕望之時,北京四中卻發來了邀請函,原因是看上了王詩雨的寫作能力。

是的,父母拼盡全力、勒緊褲腰帶給女兒報奧數班、雙語課,藝術技能全部點亮,卻比不過王詩雨從小沒怎麼花費功夫的“寫作天賦”,雞娃輸給了孩子的業餘愛好,這讓王詩雨的父母陷入了迷茫。

▲雞娃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王詩雨的親身經歷發佈到網上後,不少家長都對雞娃產生了懷疑,認為雞娃是否屬於無用功?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在我看來,王詩雨的經歷很有借鑒意義,雞娃是有用的,雖然王詩雨是憑藉自帶的寫作天賦進入了北京四中,最終考取北影。但在這個過程中,王詩雨被父母從小培養的雞血思維方式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在幫助她的寫作天賦進一步發展。

說實在的,有天賦的孩子太多了,雞娃也是激發孩子潜力的一種管道。我們要做的,便是學習王詩雨父母的堅持,避開對方的“廣撒網”,找准孩子的興趣,進一步挖掘孩子的潜力,這樣,我們才能少走彎路,實現雞娃的真正意義。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