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苻(蒲)堅家族與隴右地區

甘肃 70℃ 0
摘要:蒲氏從來源上來講主要有華夏族(漢族)和氐族,氐族蒲氏以發跡於隴右地區的蒲洪(苻洪)、苻堅家族為代表,最終漢化了。隴右蒲氏以蒲草之蒲為姓,後改姓苻。苻姓本是隴右豪氐,與其他豪族大姓保持著較為緊密的關係,有的是姻親,有的則是忠臣與死黨。苻堅重用其他貴族,打壓本族豪强,是其失策之處。在十六國時期,隴右地區大體為今天水、平凉、定西等地。本文所指的苻(蒲)堅家族,包括苻(蒲)堅的直系親屬和苻氏宗親。

苻堅家族與隴右地區

(甘肅省秦安縣博物館安俊維)

【內容摘要】蒲氏從來源上來講主要有華夏族(漢族)和氐族,氐族蒲氏以發跡於隴右地區的蒲洪(苻洪)、苻堅家族為代表,最終漢化了。隴右蒲氏以蒲草之蒲為姓,後改姓苻。苻姓本是隴右豪氐,與其他豪族大姓保持著較為緊密的關係,有的是姻親,有的則是忠臣與死黨。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博物館研究員安俊維(中)在蒲將軍專題研討會上

苻堅家族接受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薰染,全面漢化,為民族融合加了一把助推動力。苻堅重用其他貴族,打壓本族豪强,是其失策之處。苻堅主導了大規模的移民活動,其中包括苻姓宗室及其姻親,一部分隨遷落戶,不再返回原籍。現在的天水蒲氏,很有可能是前秦皇帝苻堅家族的後代,他們沒有在蒲洪時期改為“苻姓”,或在前秦敗亡後為了避禍而從“苻姓”重新改為“蒲姓”。明、清之時,天水蒲氏家族人才輩出,堪稱“天水文化的守護人”。

【關鍵字】:苻堅;家族;蒲氏;隴右地區;民族融合

一、十六國時期的隴右地區

隴右指隴山以西的地區,是個不斷擴大的概念。在十六國時期,隴右地區大體為今天水、平凉、定西等地。這一區域位於絲綢之路要道,在各個歷史時期豪門大族眾多、傑出人物眾多。天水處在“胡煥庸線”附近,即農耕與遊牧交接地帶,成為西北少數民族內遷、南下首當其衝的地區之一。

到了五胡十六國時期,這裡成為風暴的旋渦,不斷走出一些民族首領,其中一些人不愧為叱吒風雲的英雄。氐族、羌族少數民族在這裡興起,後來發展壯大,並逐漸與漢族融合,譜寫了我國西北古代史中的重要篇章。

二、關隴豪族中的相關家族

1、苻(蒲)氏家族

本文所指的苻(蒲)堅家族,包括苻(蒲)堅的直系親屬和苻氏宗親。略陽臨渭氐人苻洪,是前秦國的奠基者。其子苻健於永和七年(351年)建立前秦。到苻(蒲)洪之孫苻堅時,前秦迅速崛起,出現了“兵强國富,垂及升平”的興盛局面,結束了黃河流域長期動亂分裂的局面,基本上統一了長江以北中國的領土。太元八年(383年),苻(蒲)堅強征各族人民當兵去進攻東晉,在淝水傷亡慘重,前秦從此元氣大傷,後被後秦所滅。

2、呂氏家族

呂氏家族是氐族,代表人物是呂婆樓、呂光、呂勉。呂光在前秦時任步兵校尉、驍騎將軍,太元八年(383年),奉苻堅之命進兵西域,降服焉耆,攻破龜茲,歸附者30餘國。在東歸途中,呂光得知前秦在淝水一役中戰敗,苻堅被殺,便留兵割據,攻入姑臧(今甘肅武威),斬凉州刺史梁熙,自任護羌校尉、凉州刺史。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呂光即天王位,國號大凉,史稱“後凉”。

3、權氏家族

權氏家族豪傑英才層出不窮,主要人物有權翼、權景軒、權德輿等。有家族聚居地,有家族墓地兩處,一在王尹鎮,一在西川鎮。

4、長離諸羌

長離水即今甘肅東南渭水支流葫蘆河。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他們在族屬上和姚秦羌族相近,在地理位置上,其南部介於姚秦和苻氏氐族部落。

5、氐族阿姓

秦時有隴城有阿育王,在部分著作中誤為古印度的阿育王,實則是少數民族首領。東漢初平年間,氐帥阿貴有部落萬餘,於在略陽川築興國城,自稱“興國氐王”。興國城的位置在秦安縣五營鎮蔡河村。筆者認為“阿”是氐族的一種句首發語詞。

6、氐族楊氏

元康六年(296年),楊茂搜從略陽出發,率部落四千家,在今隴南市建立前仇池國。後又有了後仇池國、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等政權。

7、巴氐李氏

西晋元康六年(296年),略陽、天水一帶大饑,巴氐人李特隨流民入蜀求食,被流民推舉為首領。太安元年(302年),李特自稱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諸軍事、大將軍、大都督,改號為“建初”。次年,晉軍大舉進攻,李特戰死。其子李雄稱成都王,後又即帝位,國號“成”,史稱成漢。

三、苻(蒲)氏家族的漢化

1、蒲(苻)改姓的軌跡是:

蒲苻符

其他

《晋書·苻洪載記》中對蒲洪的姓名由來作了一番解釋,作為氐人,他們本來沒有姓氏,因為家裡有一個大池子,裡面長了三丈高的蒲草,所以就以蒲為姓。

後來,蒲洪改姓苻氏,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於、三秦王。此為讖緯之說,通過神迹、異象來對自己的家族神化、奇异化,進而收攏人心。取姓和改姓本身即是漢化的一種體現。取姓之前,他們有族群意識(主要是民族意識),取姓之後,他們既有族群意識,也有家族意識。

2、苻(蒲)家族的漢化

苻堅家族是氐族,多以軍功著稱,也有愛好文學和學術的,如苻郎,著有《苻子》一書。當時崇尚武力、好勇鬥狠的風氣,苻堅認為儒學可以讓人們學會對話,崇尚用道德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苻堅擢拔王猛主持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包括提倡儒學,禁止老莊玄學和圖讖神學,廣立學校,文武百官子弟及宿衛戰士、宮中後妃均要入學受業。

錢穆先生認為:匈奴的漢化最早,鮮卑族的漢化最深,其次是氐族。鮮卑族的宇文部、氐族苻氏、呂氏漢化程度都很深。他們之間的文化差异也在逐漸縮小。例如,符氏、呂氏、楊氏、王氏已經改為漢姓了,且接受了很多漢族儒學文化。

胡阿祥先生認為:“這些關隴豪族尤其是隴右豪族,不同於三輔尤其是陵縣的外來世家,他們大多宗族强盛,具有頑強的延續性與持久的穩定性;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環境的改變,這些關隴豪族的文化修養也不斷提高。”

四、苻氏家族與其他關隴豪族的關係

1、苻(蒲)氏家族身份地位的變化

豪族————皇族————普通家族

(苻洪)(苻健、苻生等)(前秦敗亡後)

氐族體現出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苻洪時,苻氏已經是本地的豪族了。魏晋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時期。在西晋以後,很多少數民族豪强地主為了避免戰亂和仇殺,選擇了遷徙,如楊氏、李特。還有一些則留在了略陽本地,或者是後來崛起的。一直居住並繁衍發展的家族有權氏、呂氏、王氏等。

2、苻堅之功:強力推進漢化改革

改革之初,許多氐豪對漢化、封建化不滿意。有一個叫樊世的氐豪,“有大勳於苻氏”,又是先朝老臣,反對得最厲害,揚言若不殺王猛就不活在世上。苻堅聽了大怒,說:“必須殺此老氏,然後百僚可整!”斷然把樊世處死。由於苻堅的强力助推,使得前秦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但也得罪了守舊的氐豪。

3、苻堅之失:重用其他貴族,打壓本族豪强

苻堅“博學多才藝,有經濟大志”,在對待民族關係上則實行較為平等的民族政策,重用王猛、權翼等人。

4、聯姻與死忠

早期,氐族實行族內婚。後來,在刀光劍影的殺戮中,與其他少數民族上層人物聯姻不失為務實之舉。而經過數代聯姻之後,往往會情感深厚,互相依賴,如呂氏與權氏、王氏等有著數代的姻親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皇族與鮮卑皇族聯姻。苻敞的女兒,封東平公主,嫁隴西鮮卑的西秦,被西秦高祖乞伏乾歸封為皇后。

呂光起初追隨苻堅,擔任軍隊要職,能够獨當一面,對苻堅忠心耿耿。淝水之戰時,呂光遠在西域,後班師而回,建立了割據政權——後凉,以武威為國都。其族人後裔一部分在河西走廊,一部分仍然在原籍略陽(今秦安)。甘肅省博物館所藏劉坪鄉任吳村出土的西魏石碑上鐫刻人名為呂氏之後,如呂光之子呂紹,侄子呂超。仇池楊定支持苻登、苻崇,直至苻登、苻崇兵敗被殺。

五、苻(蒲)氏本籍與移民

1、本籍的苻氏後裔

苻承祖(?~491年),北魏馮太后時期的宦官,擔任過北魏中部給事中、吏部尚書等職。《魏書·卷九十四·列傳八十二》《資治通鑒·卷一百三十七》分別記載,其名字為“苻承租”,依舊用“苻”姓。

苻堅雖然建立了前秦政權,可是在故鄉卻沒有留下多少踪迹,也沒有家族墓地發現。乾隆版《甘肅通志》陵墓卷,未有符氏(蒲氏)的陵墓。在天水地區出土的北魏西魏的佛教造像中,權氏、呂氏、王氏等大量出現,但苻姓則沒有出現過。從其他文物遺存上來看,苻氏家族的文物遺存數量稀少。

在苻改姓活動中,是不是全部改為符姓?由於苻堅的失敗和前秦的滅亡,使得政治形勢异常兇險,這一時期,有可能在政治軍事風波中,一部分苻姓人重新改為“蒲姓”。

明代中期,曾有秦州商人蒲銘,在四川經商。清代時,蒲氏家族人才輩出,有多名進士、舉人,有詩集、畫像(現存天水市博物館)等傳世。可惜家譜已遺失。清代、民國時期的蒲家甸一度還歸秦安縣管轄。現在的天水三陽川蒲甸村蒲氏族人,從地域傳承、歷史播遷來看很有可能是前秦皇帝苻堅家族的後代。

2、苻氏宗族的移民

苻洪曾向關中移民2萬戶。苻堅曾主導了大規模的移民活動,其中包括苻姓及其姻親,一部分隨遷落戶,不再返回原籍。苻堅將本族豪强派出到各方:……其後裔中著名的有苻肅(586年~654年),字孝威,河南郡人,唐朝時期大臣,官至房州房陵縣尉。北齊龍亢縣令苻元之孫,隋朝鄴縣丞苻達之子。

【參考文獻】:

《晋書》,中華書局;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

乾隆版《甘肅通志》;

胡阿祥.與諸生談魏晋南北朝之家族文化.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8年第3期P13-17頁;

楊銘.氐族的姓氏及婚姻.西北民族研究. 1992,(01);

黃兆宏.政策失衡與前秦覆亡.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9-15

十六國的華夏化:“史相”與“史實”之間;

下期請繼續關注

《秦末蒲將軍專題研討會會議信息》

[第七期]

欲知更多,請您關注天下蒲氏一家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