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名將如雲,為何偏偏錯看於禁,葬送七軍?

湖北 86℃ 0
摘要:關羽發起襄樊之戰後,曹操以於禁為將,率軍救援襄樊。以於禁為將,可能是當時唯一的選擇。只有於禁趕得及關羽發起襄樊之戰時,襄樊一帶的曹軍實力非常薄弱。襄樊危急,必須有人儘快領軍抵達。於禁對“水淹七軍”不負主要責任於禁抵達前線後,與關羽大戰。無奈之下,於禁只得率軍投降。戰敗之罪,曹魏並未苛責於於禁。但是,於禁作為當時級別最高的异姓將領,居然舉軍降敵,這一點,曹操是不可能諒解他的。

關羽發起襄樊之戰後,曹操以於禁為將,率軍救援襄樊。

以於禁為將,可能是當時唯一的選擇。

只有於禁趕得及關羽發起襄樊之戰時,襄樊一帶的曹軍實力非常薄弱。

曹仁守樊城、曹仁的部將呂常守襄陽,兵力不過數千。

襄樊危急,必須有人儘快領軍抵達。

可是,曹操卻只能選擇於禁。

因為:其他人趕不及。

諸夏侯曹:夏侯淵前一年已經撲街了;夏侯惇在東線;曹洪、曹真、曹休都剛退到關中;曹仁嘛···正在樊城等人來救呢。

五子良將:樂進在前一年已經死了;張遼在合肥;張郃、徐晃都在長安、陳倉。

所以,除非於禁特別被曹操鄙視,否則,只有派於禁可以儘快領軍抵達襄樊戰場了。

於禁可擔大任於禁,沒有被曹操特別鄙視,相反,曹操對他還特別看重。

於禁當時為左將軍,假節鉞。

在武職中,左將軍於禁僅次於前將軍夏侯惇(當然,與諸夏侯曹合作時,還是要聽人家調遣的)。他是异姓將領中職務最高的,也是唯一一比特假節鉞的,

就過往表現來說:於禁辦事,曹操是非常放心的。

於禁一路走來的豐功偉績就不贅述了,我們只說一件事。

官渡之戰前,面對袁紹十萬大軍,於禁僅率數千兵馬在延津、廣武阻擊袁紹大軍,為曹操官渡戰場的準備爭取時間。

當年,於禁數千人,在十萬袁紹軍面前來去自如,這是何等的將才!

如今,他領兵三萬,對陣兵力差不太多的關羽,要說打不過,有可能,但要說全軍覆沒,估計狂傲如關羽都不敢相信。

於禁對“水淹七軍”不負主要責任於禁抵達前線後,與關羽大戰。

交戰之初,各有勝負,龐德還曾射中關羽。

可是,八月時,洪水猛漲,曹軍全部被淹,於禁只得帶軍逃到高地避水。

關羽率水軍來攻,曹軍擁擠一處,施展不開,毫無抵抗之力。

無奈之下,於禁只得率軍投降。

此次戰敗,曹軍之敗,在於紮營地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所淹。

那麼,於禁應不應負“選址失誤”之責呢?

不負!

選址,是曹仁選的!

《三國志.龐德傳》、《資治通鑒》都記載:曹仁下令於禁、龐德駐於樊北十裏處。

所以,“水淹七軍”主要是天灾,如果非要追究人禍的話,主要責任人是曹仁。

後來,司馬懿、蔣濟說:於禁被水淹,不是戰守上的失誤。

夏侯淵被殺時,曹操連罵夏侯淵不知兵,是“白地將軍”。但這次,曹操所感慨的,只是於禁為何臨事會投降,並沒有指責於禁在戰術上的問題。

所以,“水淹七軍”的慘敗,並非於禁指揮失誤,當然也就不是曹操擇將失誤了。

降敵,令曹公失望於禁雖對戰敗不負責,但臨陣投降卻不能令曹魏接受。

於禁投降後,被關在江陵監獄。

東吳襲取江陵後,於禁又成了東吳的俘虜。

於禁的餘生,充滿耻辱。

東吳的虞翻對他多番羞辱,甚至建議孫權殺掉他,以警示大家:不要心懷二心。

於禁被放回魏國後,曹丕以春秋時期的荀林父、孟視明安慰於禁。

荀林父、孟視明,都曾戰敗。曹丕以此安慰於禁,看得出:於禁戰敗之罪曹丕能接受。

但是,曹丕令於禁前往曹操陵墓時,以於禁投降的壁畫羞辱,可見:於禁投降之事,曹丕終究不能諒解。

通過行伍間奮戰出人頭地的於禁,應當不是貪生怕死之輩。

在軍隊失去抵抗力時,放下武器,或許是因為於禁有愛護阿兵哥之心。

不過,將軍投降,至少在東方文化中,無論何時,都難免被人詬病!

總的來說,曹操選擇於禁,在當時是合理的抉擇。

戰敗之罪,曹魏並未苛責於於禁。

但是,於禁作為當時級別最高的异姓將領,居然舉軍降敵,這一點,曹操是不可能諒解他的。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