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單Y”變“雙Y”,深珠通道,“新深中通道”……都來了!

广东 277℃ 0
摘要:國慶日前夕,廣東省政府官網全文發佈了《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在“廣東交通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研究深圳經港珠澳大橋至珠海、澳門通道,更好發揮港珠澳大橋作用”。港珠澳大橋建設之前,有過激烈的“單Y方案”和“雙Y方案”之爭。

文/劉曉博

國慶日前夕,廣東省政府官網全文發佈了《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

這份檔案公佈了多項激動人心的規劃,對大灣區的發展構成較大的利好;一批都市——珠海、汕頭、湛江、韶關等,交通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

下麵是這份檔案中的幾大亮點。

亮點一:港珠澳大橋,有望“單Y”變雙“Y”!

在“廣東交通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研究深圳經港珠澳大橋至珠海、澳門通道,更好發揮港珠澳大橋作用”。(下圖)

這意味著,港珠澳大橋有望通過改造,從“單Y”變成“雙Y”。

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是珠江口的“外環線”,連接了東岸的香港和西岸的珠海、澳門。這座總造價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的通道,自通車之後一直面臨著利用率不足的壓力。之所以利用率不足,是因為只有經過準予的兩地車牌才能通行。符合要求的車輛,不過數萬輛而已。

港珠澳大橋建設之前,有過激烈的“單Y方案”和“雙Y方案”之爭。

所謂“雙Y”,就是上圖裏的紅色方案,東邊連接香港和深圳,西邊連接珠海和澳門。所謂“單Y”,是“不帶深圳玩”,也就是圖裡的藍色方案,也就是後來實際執行的方案。

為什麼最初沒有採用“雙Y方案”?其中的原因非常複雜,除了雙Y方案造價較高之外,還反映了當時深圳定位偏低、缺少話語權,以及周邊各方對深圳迅猛發展的複雜心情。

但歷史的發展往往出人意料:香港“資源外溢珠三角”的時代迅速終結,大灣區的發動機變成了深圳。深圳不僅GDP超過香港、廣州,城區人口也超過香港、廣州,一躍成為大灣區第一城,以及最具活力、最具外溢能力的都市。

深圳的汽車擁有量甚至超過了“香港+澳門+珠海”的2倍!就連東莞的汽車擁有量,基本上達到了“香港+澳門+珠海”的2倍。

這時候珠江口西岸才發現,他們盼望的、通過港珠澳大橋引入的“香港資源”並沒有多少。而真正蓬勃發展的,是此前不太放在眼裡的深圳、東莞、惠州。而深圳+東莞的700多萬輛汽車,因為沒有兩地牌照,沒有上橋的通道,根本無法使用港珠澳大橋。

珠江口西岸的中山、珠海,眼睜睜看著深圳豐厚的外溢資源流向東莞、惠州、汕尾,而很難“分一杯羹”——虎門大橋太擁堵了,南沙大橋太繞遠了,深中通道還要2年才能使用。

於是,有專家重新提出了“雙Y”方案,希望通過修建深圳連接線,讓深圳搭上港珠澳大橋,這樣至少有近400萬輛深圳的汽車,可以通過蛇口半島—大橋連接線—港珠澳大橋,直達珠海。

這樣,异常冷清的港珠澳大橋就可以發揮作用,而不至於資源閒置了。

上圖是港珠澳大橋、深珠通道(方案製定中,又稱“伶仃洋通道”)、深中通道(2024年通車)和港珠澳大橋可能的深圳連接線示意圖。

可以看出,從深圳蛇口半島出發、搭上香港屯門西北部,然後通過兩個小島為跳板,在港珠澳大橋東側人工島實現聯通。整個連接線大部分以隧道管道修建,避免影響香港的航道以及機場運作,連接線長度大約20公里。這樣,從深圳到珠海的總長度估計在56公里左右。

從長遠看,珠江口兩岸的確需要多個通道,只有深中通道、深珠通道是不够用的。

港珠澳大橋如果變身“雙Y”,對深圳南山區、蛇口、前海構成利好;對香港北部也構成利好,事實上可以新增一條香港到深圳的新通道。

對珠海、澳門也是大利好,深圳的資源可以過來了,400萬輛車將拉著深圳人,到珠海、到橫琴消費、購物、買房,到澳門旅遊。東莞居民也可以走這條通道,跟走深中通道到珠海和澳門差不多的距離,還可以體會不一樣的風光。

到那時,僅駕車體驗海上風光的人,每天都會有不少。

港珠澳大橋“回歸雙Y”再次告訴我們:城市群、都市圈內部,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都市和城市之間一定不能築牆,而要千方百計通路。

亮點二:深珠通道、“新深中通道”來了!

第二個亮點,仍然在珠江口東西兩岸之間。

“廣東交通十四五規劃”提出“完善跨珠江口通道佈局”,具體包括:

統籌珠江口兩岸都市軌道、市政道路規劃銜接,推動形成以公路、軌道交通、水上高速客運等多管道跨江通道格局。加快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獅子洋通道、蓮花山通道等公路通道建設,同步完善兩岸配套集散道路。推進深圳至江門鐵路、佛莞城際鐵路、中南虎城際鐵路等鐵路通道建設,研究論證以鐵路功能為主的伶仃洋通道,謀劃深圳至中山城際鐵路。優化兩岸客運碼頭佈局,支持發展珠江口水上高速客運,打造“水上高速公路”。

在這段話裏,黑體部分最值得關注。

“伶仃洋通道”,就是大家常說的深珠通道。之前有報導說,這個通道將是“雙向8車道+4條軌道”的複合體,運輸能力超過“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合計雙向14車道)。但軌道的運輸能力,顯然會更大、更穩定。

“廣東交通十四五規劃”沒有提及“伶仃洋通道”的具體方案,但明確了它將“以鐵路功能為主”。

從規劃的表述看,方案仍然在研究製定之中,沒有最後確定。希望真的可以建成“雙向8車道+4條軌道”的綜合通道,其中2條軌道走高鐵,2條走捷運,這樣功能最完備。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謀劃深圳至中山城際鐵路”這句話。

上圖:廣東交通十四規劃裏的配圖,裡面清晰地標注了深中城際、伶仃洋通道(深珠城際)的位置。

此前就有媒體報導說,“深大城際”(深圳機場T4航站樓—惠州大亞灣,此前被稱為深圳捷運33號線)可能向西延伸,或將穿越廣州南沙的部分區域、以及馬鞍島進入中山市區,最終延長到江門。

後來,廣州一度公佈過廣州地鐵18號線向東延長到深圳機場、向西延長到中山市區的方案。廣州的設想跟深大城際西延線,以及“深圳至中山城際鐵路”是高度重疊的。

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深圳版本、廣州版本和廣東省的最新版本,或許說的就是同一條線路。

“深圳至中山城際鐵路”是一條激動人心的新的跨越珠江口通道,補足了“深中通道”只能通行汽車,而不能通行軌道交通的不足。

我們或許可以稱之為“新深中通道”。

“深圳至中山城際鐵路”如果建成通車,對中山、江門的帶動作用將非常大,這兩個都市的居民可以乘坐城際,直達深圳機場T4航站樓,也可以到深圳腹地,乃至惠州大亞灣。

如果這條城際繼續西延,連接佛山的廣州新機場,那就更棒了!

亮點三:珠海、汕頭、湛江、韶關的交通地位獲得提升。

“廣東交通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在全省打造“一中心三極點”綜合交通樞紐佈局。具體要求是:

依託國際航空樞紐、國際樞紐海港和國際鐵路樞紐建設,强化廣州、深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建設珠海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完善廣佛-深港、廣佛-珠澳以及跨珠江口通道佈局,聯合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樞紐集羣。加快建設汕頭、湛江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提升韶關綜合交通樞紐能級,增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聯系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周邊地區的交通區位優勢。

“一中心”,就是廣深中心,雙黃蛋的結構。

早在2017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就明確提出,要“重點打造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這7個都市,也就是現時的全部“超大都市”,為中國最頂級的交通樞紐。

所以,廣東省的交通構建要以廣深為中心,兩個都市定位都是“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而在十三五規劃裏,深圳的交通地位比廣州低一個層次。

“三極點”,是珠海、汕頭、湛江,它們的定位都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在廣東省地位僅次於廣州深圳,高於其他16個都市。

在其他16個都市裏,韶關被突出了(提升韶關綜合交通樞紐能級)。這跟近來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要把韶關納入廣東省副中心都市有關。

廣東省最早確認了3個副中心都市——珠海、汕頭、湛江。後來可能考慮到珠海在大灣區,是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中心,還享有橫琴新區的利好,所以副中心不再提及珠海,只提及汕頭和湛江。但事實上,珠海做不做副中心,都是大灣區重要的極點。

韶關代表粵北,從此次交通十四五規劃看,省裡有突出韶關地位的考慮。未來韶關是否會成為新的省域副中心之一,有待觀察。

亮點四:進一步明確了廣州、深圳的“第二機場”。

廣州和深圳,都希望建設第二機場。廣州面積較大,在自己區域裏選址沒有問題;而深圳面積太小,第二機場在本土選址有難度,選在深圳和惠州邊界是有可能的。

但廣東省最終確定,為了帶動更多地區的發展,廣州和深圳的第二機場都遠離本土。

原來規劃的佛山的新機場,也就是珠三角幹線新機場,被加上“(廣州新)”的標注,顯然將成為事實上的廣州第二機場。只不過,這個機場選在了佛山高明和肇慶邊界處,距離肇慶市區更近,距離佛山稍遠,距離廣州市就更遠。

惠州平潭機場則受命“承擔深圳第二機場功能”,這個機場距離深圳覈心區超過100公里,從蛇口開車過去則超過140公里。

此次“廣東交通十四五規劃”再次明確:

1、開工建設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推動廣州白雲機場、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協同發展,共同打造廣州-佛山國際航空樞紐。

2、强化惠州機場承擔深圳第二機場功能。

3、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聯合管制中心,推進大灣區機場間資訊共用和協同管控。加强廣州白雲機場與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深圳寶安機場與惠州機場快速軌道交通連通。

4、培育珠海、揭陽、湛江、惠州等地區性樞紐機場,完成湛江機場遷建,推進揭陽潮汕機場航站區擴建和惠州機場改擴建,規劃建設珠海機場第二跑道。

亮點五:推動都市圈軌道交通聯通

規劃提出,以增强軌道交通、公路等連接性貫通性為重點,建設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等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其中具體點到了:

加快廣佛環、深圳至惠州等城際鐵路建設,研究佛肇城際鐵路與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鐵路連通運營,探索廣州、深圳捷運線路向周邊城鎮延伸的可行性,增强廣州、深圳中心城區與周邊都市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系。

這對於深圳及其周邊都市,廣州及其周邊都市,都構成了較大利好。

此外,規劃還提出强化廣州和深圳之間互聯互通的交通新項目,比如:研究廣州至深圳高鐵新通道;廣深中軸城際(原常平至龍華城際)等。此外,規劃還提及了將在深圳和香港的西部修建“港深西部快軌”。

總之,大灣區內部城市交通聯系將更加緊密,通勤圈在擴大,不動產的價值在重構。以前的覈心位置,如果沒有好的規劃,地位會下降;邊緣區域的,如果能躍升為交通新極點,價值會大幅躍升。

這是一個多中心、郊區化發展的新時代,選“點”比選“片”更重要。

下麵是規劃裏的一些表格,大家可以看一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