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並不是只有漢中,而是有完整的秦國在漢中和成都平原的全部地盤。即便是這樣,在當時人看來,也是對劉邦不公正的。因為按照楚懷王的約定,先入關者為王,劉邦應該得到完整的秦國地盤,做秦王的。但項羽卻在之後沒有遵守這個約定,而是大會諸侯,調整各國封地,將關中秦國故地一分為三,又把劉邦改封漢王,定都南鄭。
劉邦到漢中去的時候,帶著他原有的軍隊,還有一些諸侯的兵將也轉而追隨了他,比如韓信就是在這個時候從項羽那裡轉而投靠了劉邦。進入漢中之後,劉邦實際上只待了四個月,就開始反攻關中,在漢中並沒有待太多時間。而且,正因為劉邦是從關中進入漢中的,所以道路方面非常熟悉,可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突破關中防線,進入關中,很快擊潰項羽分封的關中三王,也就是章邯、董翳和司馬欣,佔領了關中。
劉邦能够順利攻佔關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項羽自己並沒有在關中留下任何兵力,章邯、董翳和司馬欣三個人雖然被他分封在秦國關中故地,但卻沒有自己的軍隊,因為章邯原來的軍隊早就被項羽全部活埋了。也正因為章邯沒有能保住這些秦國最後的子弟,所以並沒有得到秦人的支持,也沒有多少常備的軍隊,只是在劉邦開始反攻關中的時候,才臨時招募了一些軍隊,且戰且退,最後在櫟陽堅守了一年半才被攻破。
也就是說,在劉邦反攻關中的時候,不僅關中本身是分裂的,無論是章邯還是董翳、司馬欣,實際上都沒有能力自保,所以董翳和司馬欣很快就直接投降了,只有章邯進行了抵抗。項羽本身也沒有留下自己的軍隊來防範劉邦。因為項羽首先要防範的是秦國故地統一起來,變成自己的威脅,而不是防範劉邦。如果秦國故地是統一的,而且章邯投降項羽時的二十萬人還在,你讓劉邦反攻關中試試看是什麼結果?
劉備的情况就不同了。劉備在佔領荊州之後才從荊州進入益州,然後是趁著曹操回洛陽的時候,擊敗夏侯淵,攻佔了漢中。曹操隨之來到關中,調集軍隊,和劉備進行了長時間的對峙,互有勝負,最後覺得沒有機會擊敗劉備,只好退回關中,然後退回洛陽,放弃了漢中。而劉備在這之後就回成都去了,接著就是關羽覆亡,劉備東征,也沒有繼續進攻關中。
在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六出祁山,蔣琬也長期屯兵漢中,都在做北伐之計,雖然沒有成功,也這也是時也命也的事,並不完全是軍事指揮能力的問題。因為這時候他們面對的曹魏是已經佔領了整個北方地區的政權,無論政治、軍事還是經濟上,都處於壓倒性的優勢地位,只要不犯嚴重的錯誤,蜀漢這方面就沒有機會取勝。但諸葛亮北伐、蔣琬鎮守漢中和薑維北伐的時候,曹魏始終沒有犯過嚴重的戰略性錯誤,自然沒有機會。
在劉備去世之後,曹魏這邊對蜀漢的防備是比較忽視的,戰畧重心一直在東線,也就是和東吳方面進行了幾次大戰,尤其是劉備伐吳失敗之後曹丕接著伐吳,是從荊州一線到東線江淮地區,進行了全面進攻,但也同樣無功而返,最後在雨季到來之前,匆匆收兵回去了。這也是曹魏對東吳規模最大的一次全面進攻,之後再沒有出現過這種兩線同時進攻的局面。
到曹丕駕崩、曹睿繼位之後,諸葛亮才開始大舉北伐,天水、南安等四郡直接就叛降蜀漢了,關中形勢非常危險,如果不是張郃和司馬懿及時增援,在街亭擊敗馬謖,直接改變了戰爭局勢,迫使諸葛亮收兵回漢中,曹魏可能就保不住關中了。這之後,無論是曹真還是司馬懿,在關中地區都是採取守勢,並沒有出現很好的機會。而且出現了司馬懿坐鎮關中,曹睿親臨長安督戰的局面,這就是用整個北方的資源來堵諸葛亮了。
在這個意義上說,除了個人努力,還要看歷史的進程。如果你把劉備放在劉邦的時候,也給他同樣的條件,他未必會比劉邦幹得差多少,反過來,如果你把劉邦放在劉備這個位置上來,劉邦也未必能比劉備幹得好多少。畢竟面對的是不同的對手,不同的處境,尤其是劉備面對的不僅是一個完整的關中,而且有重兵集團駐守,背後還有曹魏强大的政治和經濟資源在支持,打贏的難度不是劉邦那時候可以比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