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為新青海建設注入強勁新動能——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綜述

青海 79℃ 0
摘要:“企業開辦便利高效、成本降低……本月起,青海省政府從四個方面實施22項措施,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為企業鬆綁減負,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企業開辦便利高效、成本降低……本月起,青海省政府從四個方面實施22項措施,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為企業鬆綁減負,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這兩天,這樣一條消息上了熱搜,羣衆紛紛為這一改革舉措叫好。

這正是改革釋放出的巨大制度紅利。去年以來,我省緊盯黨中央重大改革決策部署,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的改革任務,緊緊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部署推進了一系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性改革舉措,系統研究部署“十四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持續推動改革向更深層次挺進,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青海篇章提供了持續動力。

  改革,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現在辦企業真是太方便了,有了‘跨省通辦’服務,辦理營業執照主要環節均在網上進行,效率很高,給企業節約了人力、財力和時間。”今年4月,江蘇籍企業家打算在互助土族自治縣開辦企業,在辦理營業執照的過程中瞭解到“跨省通辦”業務,通過“青海省政務服務統一平臺”提交了相關審批資料,成功領到了營業執照。

這正是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縮影。“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3個工作日以內,個體工商戶實現當日辦結,省級政務服務大廳網上可辦率達98%。”這是全面深化改革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反映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所釋放出的發展活力和澎湃動力。

就拿過去的2020年來說,我省全力開展抗疫鬥爭,在全國率先實現“五個清零”,在全國率先實現復工複產,各類市場主體增長11.6%,190項重點專案全部開復工……這每一幅輝煌畫卷的背後都與持續推進的全面深化改革息息相關,是全面深化改革成就了我省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加速跑起來需要動力活力,動力哪裡來?活力哪裡來?改革是引擎,是源泉。我省直面經濟高品質發展面臨的衝突和挑戰,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持續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和活力。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成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和綠色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綠色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新舊動能持續轉換穩步推進。編制“四地”建設專項行動方案,優化國際生態旅遊發展空間佈局,做優做强綠色有機農牧產業,綠色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

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出臺《青海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優化科技創新體系。籌建先進儲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啟動重大科技專案,完善科技人才培養、發現、激勵、保障機制,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准。

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探索建立小微企業信用融資服務新模式,建立完善金融基礎設施,聚合政府服務和金融支持,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比重,以信用賦能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全面提升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可得性、時效性和滿意度,為探索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提出“青海方案”。“青信融”平臺上線運行以來,歸集各類涉企金融信用資訊1557萬條,注册小微企業2.4萬餘戶,入駐金融機構30家,信貸放款總額突破14億元。

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扎實推進高原美麗城鎮示範省建設,出臺《高原美麗城鎮建設促進條例》,推動建立幫建機制。認真落實鄉村振興重點任務,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主體改革任務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完成。

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建成西寧綜合保稅區,促進海東、西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出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施意見,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寘體制機制。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企業改革脫困取得實效。組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聯盟,打造小微企業信用融資服務平臺。

全面深化改革的堅定步伐,讓高原大地處處煥發著生機,在高品質發展的路上篤定前行。

  改革,為打造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提供保障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今年7月8日,省政府新聞辦、省委改革辦組織召開“奮進十四五、開啟新征程”系列之全面深化改革專題新聞發佈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總體安排和重點任務。其中,在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積極打造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方面部署了38項重點任務。

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我省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大膽探索實踐,切實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重大使命,實施一系列原創性改革。

全力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園,祁連山國家公園設園工作扎實推進,青海湖、昆侖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論證,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試點有序推進,國家公園從試點向示範邁出堅實步伐。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加快編制《青海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和《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加快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統籌協調管控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制度。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評估制度,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法治化、規範化、信息化。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礦產資源管理改革。積極推進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健全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持續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護和系統修復治理。出臺《關於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全面推行林長制,加强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實施三江源、祁連山等重點生態工程,主動對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木裡礦區和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扎實開展。

建立保護“中華水塔”“極地保護”聯動機制。編制《保護中華水塔行動綱要(2020—2025年)》,開展保護地球“第三極”研究論證,積極推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實施三江源國家公園“星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及數據平臺建設和開發應用重大科技專項,初步構建星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

站在“國之大者”的高度,青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正在繪就徐徐鋪開的綠色長卷。

  改革,為持續改善民生增進福祉再添動力

2020年,國務院通報表揚西寧市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打造高原幸福養老之城。這是我省深化民生領域改革的典範。

發展無止境,改革無窮期。改革,對老百姓而言,看得見、摸得著,因為他們的創業夢實現了,錢袋子鼓了,看病便宜了…….

今年70歲的西寧市湟源縣城關鎮居民張煜,曾一度為自己的糖尿病揪著心,但自從有了家庭醫生,他再也不擔心了。“只要我的血糖有波動,家庭醫生就能馬上知道,他就會給我打電話或者是到家裡來看我。”張煜心態的變化,來自當地為“兩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配備的監測設備,不僅能實时上傳數據,家庭醫生團隊也能及時有效地介入干預。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我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把有利於增强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伴隨著密集而鏗鏘的改革鼓點,一項項含金量高的民生領域改革措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切實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

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貫徹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評價指標體系,開展穩就業“四送”專項行動,落實社會領域公共服務“五大工程”,不斷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管道靈活就業機制,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扎實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所有縣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評估認定標準。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簽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戰畧協定,構建產教融合“一體兩翼”新格局。深化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優化高等教育佈局結構。強力推進“雙减”政策落實。

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全面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省級統籌的基礎上,率先在全國實施醫療救助省級統籌。建成全省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開展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照護服務試點,不斷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强化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制。推動社保提標擴面,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再創新高。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五醫聯動”,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執行國家帶量採購結果,取消各級醫療機構醫用耗材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全面深化縣域綜合醫改,建設“一主十輔”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完善資金打包改革等配套措施,支持中藏醫藥傳承創新等重點專案建設。加快推進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基層衛生人才評估機制,鼓勵醫療衛生人才服務基層。創新“青南支醫”模式,聚合優質醫療資源、優質醫療人才對口支援青南地區公立醫院,青南地區公立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有力推動了“健康青海建設”。

新時代,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强,惟改革創新者勝。改革的路上,青海的脚步從未停歇,黨的制度建設、民主法治建設、幹部人才隊伍建設、文化體制改革、政法領域改革、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群團協同化改革次第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省創建成果豐碩,成為第一個所有市州實現國家級示範全覆蓋的省,第一個建成全國示範縣(市、區)數量超過三分之二的省,建立四級黨委書記負責的領導體制,在全國開創了黨委總攬創建的先例,民族地區發展水准、民生保障水准顯著提升,打造了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青海模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走在了全國前列。

新階段改革已開啟新征程,青海將高舉改革開放偉大旗幟,繼續堅持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推進“十四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氣在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大力度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再出發,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青海新篇章。(於瑞榮)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