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古代最令人聞風喪膽的毒物,那絕對不是砒霜,而是一種名叫“鴆鳥”的鳥類。據說只要用它的羽毛放入酒中浸泡,就能製作出“鴆酒”,而在中國古代的政治暗殺之中,“鴆酒”的身影也屢見不鮮。那麼問題來了,所謂的“鴆鳥”到底是一種什麼鳥呢?在現實之中,它又究竟是否存在呢?
其實早在很久之前,中國就有了“飲鴆止渴”的成語,而在古代,“鴆鳥”是一種毒性很强的鳥,由於它喜歡吃蛇、蜘蛛、蜈蚣等很多劇毒之物,囙此它渾身上下都有很强的毒性,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被古人所用了。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從古至今,由於缺乏對於鴆鳥的樣貌描述,囙此很多人就覺得“鴆鳥”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鴆酒”只不過就是加入了砒霜的酒,實際上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
這裡我們舉一個賜予鴆酒的例子:南北朝時期,宋明帝準備賜死王景文,於是命令使者帶著鴆酒和詔書前往王景文家,結果當時王景文正在下棋,看到這杯毒酒不禁對客人感歎道:“可惜這杯酒就不能與友人共飲了。”於是他鎮定自若,接過了皇帝的詔書,然後將這杯毒酒一飲而盡,頓時就斷氣了。從這裡我們能够看得出來,鴆酒的毒性是非常猛烈的,絕非砒霜可以比擬。
而另一方面,鴆鳥確實是一種存在的動物。北宋時期,有人曾經去廣西出差,夜晚就住在當地的驛站之中。有一天晚上,他聽到有一種鳥發出了擊鼓一樣的聲響,於是詢問當地的驛站工作人員,有人告訴他,這就是鴆鳥找蛇吃所發出的叫聲。而對此,清代的魯筆在《楚辭達》記載說:“鴆即孔雀,血毒人。”也就是說,所謂的“鴆鳥”應該是孔雀的一種,但是根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孔雀的羽毛和血液本身是沒有毒的,那為什麼古人會留下孔雀有毒的記載呢?
對此著名名醫李時珍也有解釋:由於孔雀會吃蛇,囙此它的血液和羽毛有毒性,但是在其他的醫書上卻記載,孔雀血不僅沒有毒,並且還能解毒,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蛇類出沒的地方,孔雀的血液和羽毛毒性很大,一旦蛇類冬眠或者根本沒有蛇作為孔雀食物的時候,孔雀就沒有毒了。所以說,古書上的“鴆鳥”實際上就是孔雀的一種,只是因為現在的孔雀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都不吃蛇等毒物,囙此才失去了毒性。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