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萬“老漂族”現狀:離開故鄉再難回,誤把“虐老”當孝順

養生健康 70℃ 0
摘要:在老人的眼中,子女的需要與一起住的提議就是他們表達孝順的管道,然而真正體驗到老漂族的苦衷後,才明白少不更事的孩子與頻發的代際衝突無異於“虐老”,“老漂族們”做著最辛苦的事,晚年生活狼狽不堪也都是因為他們誤把“虐老”當孝順,錯把啃老當養老。而“老漂族”的出現也是當下中國快節奏社會的階段性現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60歲的年紀應該做著什麼樣的事?頤養天年,修生養息,回望前半生的風霜,從容不迫地迎接新的生命旅程?

對於部分六十歲的老年人來說,晚年生活悠閒愜意,怡然自得,對於另外一部分“老漂族”來說,晚年生活反而比年輕時候更加辛苦。

所謂的“老漂族”就是指,退休之後的老人沒有去過頤養天年的晚年生活,而是從老家風塵僕僕地輾轉到子女所在的地上,幫子女照看孩子。

在老人的眼中,子女的需要與一起住的提議就是他們表達孝順的管道,然而真正體驗到老漂族的苦衷後,才明白少不更事的孩子與頻發的代際衝突無異於“虐老”,“老漂族們”做著最辛苦的事,晚年生活狼狽不堪也都是因為他們誤把“虐老”當孝順,錯把啃老當養老。

一、隔代撫養現狀與“老漂族”的無奈

60歲左右還在漂泊的老年人在我國有1800萬,大部分子女為了方便照看孩子與老人,讓家裡的老人出來和自己一起住,不僅解决了照顧孩子的問題。也解决了父母的贍養問題。

1.苦不堪言的“老漂族”

這位65歲李阿姨本該過上令人羡慕的退休生活,然而她卻成為了“免費保姆”,為了照顧小外孫,老兩口從湖南來到上海,本以為會得到子女的體諒,沒曾想兩代人發生了更多不愉快的事。

“晚年幫助子女照看孩子是她最後悔的决定”,李阿姨感歎道。隔代養育成為了無數中國家庭的真實寫照,家有二老如有一寶,年輕人打著“贍養”的旗幟讓自己的父母再次成為了最辛苦的人,以養老的管道再次壓榨父母的剩餘價值。

而“老漂族”的出現也是當下中國快節奏社會的階段性現象。

據悉,隔代撫養在我國城鎮與農村地區十分普遍,《2015家庭發展報告指出》在全國0-2歲的兒童中,主要由祖輩照顧的比例高達60-70%,其中30%的孩子完全由祖輩照看,即便是3歲以上,也有40%的祖輩在直接撫養,可見隔代養育已經成為了我國跨地區,跨階層的主要的幼兒撫養模式。

2.大環境趨勢下的隔代撫養成主流

而距今已過去6年之久,隔代撫養的趨勢並沒有消减,其實不光是老漂族的無奈,也是眾多年輕人的無奈,老漂族的出現更多的是環境選擇的結果。

與日俱增的工作壓力與生活壓力讓無數年輕人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與時間投入到生活質量的提升上,對於孩子的教育與日常生活的管理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年邁的父母身體也大不如前,孩子的監管與對父母的贍養讓無數年輕人選擇了隔代撫養的解决管道。

然而,對於本該頤養天年的老人來說,這種管道並不能解决最根本的問題,隔代撫養下,孩子的心理健康與父母的心理狀態也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假使隔代撫養成為主流趨勢,那麼很多年輕人會越來越懼怕養育後代,這是社會應該反思的,是誰剝奪了老年人享受退休生活的權利?現實令人無奈,“老漂族”也是迫不得已。

二、有誰注意到了“老漂族”的真正需求

隔代撫養,三代人同堂,說小一點是正常的家庭衝突與爭執,說大一點是三代人,兩個世紀的育兒觀與認知層次的碰撞與摩擦。

1.被忽視的需求與衝突的迸發

對於大部分“老漂族”來說,看著自己的子女成家立業自然會有油然而生自豪感,特有的文化環境中,中國式父母大多對子女的一生都尤為操心,一輩子都覺得孩子長不大,對於無數父母來說,幫助子女照看後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子女也是本著時常照看父母的初衷,讓父母與自己同吃同住,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初衷與現實發生了巨大的分歧,育兒觀念與認知層次有著鴻溝的兩代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因為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導致更多的代際衝突。

衝突與衝突的產生是必然的,任何衝突的背後是需求被忽視的結果,誠如文章開頭的李阿姨盡心盡力地照顧小外孫,還是沒得到孩子的理解,每個“老漂族”成員都希望自己能够幫到孩子,又發現真正一起生活後有諸多不可調和的衝突,而衝突並沒有對錯,只是角度不同。

不過,還是要將“免費保姆”與父母的好心有所區分,不應該過度地索取父母,也要兼顧父母未被理解,未被滿足的需求。

2.需求的平衡立足於“課題分離”

從某個程度上來說,老漂族的出現也與他們自己的行為息息相關,大多數中國父母都有著强烈的家文化觀念,他們眼中的完整人生是結婚生子,成家立業。

於是,不少年輕人被父母催婚,結婚之後又開始催生,一環扣一環讓本就活得狼狽的年輕人又多了新的責任,父母的好心不可置否,不過人生的選擇權在自己手中。

從子女的角度來看,對父母的過度索取已然成為了一種習慣,免費保姆似乎是父母應盡的義務,兩代人的自以為是,讓兩代人的生活都苦不堪言。

任何被過度干預的生活都無法過得幸福,不管是本該頤養天年的老人,還是本該有著其他選擇的年輕人,心理學家阿德勒口中的“課題分離”是每個人都應自發做出的選擇。

“課題分離”的覈心是不越界,是平衡需求的關鍵所在,即便他是你的孩子,他是你的父母,都應該有著界限,每代人都有需求,也都有自己選擇生活的權利與自由。

- The End -

作者|湯米

編輯|廿九

第一心理主筆團|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Rotenberg,K. J.(1995). The Socialisation of Trust: Parents’and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Tru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18(4),713–726.

标签: 父母 隔代撫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