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古代有無數為國家做出巨大奉獻的人,諸葛亮在為劉備效力的時候,盡心盡力,沒有一句怨言,諸葛亮在輔佐劉禪的時候,也同樣是用盡自己全部的心血,所謂忠臣,就是如此。
鴉片戰爭爆發之後,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列强也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此後,抗日戰爭爆發,許多中國人都經歷了家破人亡的痛苦,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抗日,無數的英雄在抗日戰爭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1945年,日本投降,長達14年的抗戰終於結束。有這樣一個人,他14歲就被抓壯丁,因遵守承諾照顧長官妻兒66年,自己卻終生未娶。
庹長發家是重慶新家村裏最貧窮的一家人,1938年,國民黨開始抓壯丁,新家村裏的人們都到處躲藏,但是庹長發因為正在給姑爺放牛,被國民黨看見,就被抓走了。彼時的庹長發年僅14歲,但是他的身材卻比較的嬌小,也沒什麼力氣,結果就被國民黨軍官易梓卿給相中,成為了一比特勤務兵。
庹長發是一個老實人,所以他對易梓卿也是言聽計從。在抗日戰爭的戰場上,易梓卿作為庹長發的長官,救過庹長發的命。庹長發是一個心懷感恩之心的人,每當人們問起庹長發被易梓卿搭救的這段經歷的時候,庹長發都會說,自己非常的感謝易梓卿,因為若是易梓卿沒有救他,他也就被流彈給打死或者是在路上因為沒有糧食給餓死了。
庹長發24歲那一年,易梓卿把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兒子託付給了他,庹長發對於自己的救命恩人的請求,就沒有拒絕。其實,上面是同意易梓卿帶走一些家人的,但是這個名額卻是有限的,所以易梓卿為了能够帶走幾個下屬,便只能放弃帶走自己的家人,把自己的家人託付給了庹長發。
抗戰時期,內憂外患,作為軍官,自然是得首先為國家著想,然後再去思考自己的家人。易梓卿在這樣的情形之下,為了大局著想,也只能先把自己的家人託付給庹長發。庹長發以為,易梓卿只是短暫地把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兒子託付給他,所以他也是竭盡全力地照顧著易梓卿的妻子和兒女。庹長發一直在等著易梓卿回來找他,但是這一等就是66年。
解放之後,庹長發帶著易梓卿的妻子和兩個孩子留在了湖南邵陽的鄉下。但是,庹長發畢竟不是什麼英雄人物,而且在湖南邵陽的居民看來,庹長發是外來客,所以他們經常會欺負庹長發。庹長發也寫信並且讓人幫自己帶回重慶,想找到自己的家人,但是他還是找不到他家人的任何音訊。
庹長發徹底地留在湖南照顧易梓卿的妻子陳淑珍以及易梓卿的兩個兒子。自然灾害爆發,庹長發寧願自己吃野菜,也要把糧食留給陳淑珍和她的兩個兒子。陳淑珍也多次懇求庹長發不要再這麼照顧她和她的兩個兒子,讓他趕緊回重慶去,但是庹長發還是堅持照顧他們,自己已經答應了易梓卿的請求,並且易梓卿救過自己的命,所以自己一定得照顧他們。
易梓卿給庹長發寄來了信,說自己已經在臺灣成家,易梓卿還勸庹長發和陳淑珍結婚,但是庹長發立即拒絕了這件事,因為陳淑珍是自己的嫂子,自己是萬萬不可以和自己的嫂子結婚的。二零零九年,陳淑珍去世,庹長發也在易梓卿的後代的幫助下,成功地和自己失去聯絡的親人們都取得了聯系,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重慶。
庹長發的大侄子是一個非常有孝心的人,他說自己一定要為自己的大伯養老送終。對於庹長發來說,照顧陳淑珍是自己的責任,不娶陳淑珍為妻,是遵守自己心中的道義。庹長發無比的重情重義,他用盡自己的努力,保護陳淑珍和她的兩個兒子的安全,自己受到欺負也不會讓他們受到欺負。
庹長發作為抗戰老兵,也獲得了很多的榮譽,他的家人也找到了他,一直在照顧著他,這對於他而言或許是一個最好的結局。二零一六年,庹長發去世,一代英雄就此辭世,但是他也教會了後世人,做人一定要始終堅守著心中的仁義道德,無論何時都要保持自己的忠義之心。
參考資料:
《雁門太守行》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