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之冤:酒池肉林是否真實存在?歷史真相是什麼?

江西 226℃ 0
摘要:為紂王翻案或者鳴冤的確實不少,尤其對酒池肉林的真實性很是質疑。我認為紂王確實有冤情在,但也要注意事實基礎。在司馬遷之前實際沒有“酒池肉林”的描述,倒是有說紂王酗酒,而且被《尚書》列為第一條罪名。但酗酒與酒池肉林相差甚遠,其中有什麼貓膩呢?可見紂王酗酒一直是周人的共識,到了太史公司馬遷這裡才被誇張成“酒池肉林”。

為紂王翻案或者鳴冤的確實不少,尤其對酒池肉林的真實性很是質疑。我認為紂王確實有冤情在,但也要注意事實基礎。

“酒池肉林”考證

酒池肉林最早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殷本紀》中“以酒為池,縣肉為林”對於紂王荒淫享樂的描述,但變成成語還是在東漢班固的《漢書·張騫傳》中。在司馬遷之前實際沒有“酒池肉林”的描述,倒是有說紂王酗酒,而且被《尚書》列為第一條罪名。但酗酒與酒池肉林相差甚遠,其中有什麼貓膩呢?

原來,在周朝的《尚書》中紂王的罪名僅有六條,到了戰國時期就變成了三十三條了。不過仍舊沒有“酒池肉林”之說,依舊還是酗酒擺第一條。《韓非子·說林》中也特地提到過,紂王非常喜歡喝酒。可見紂王酗酒一直是周人的共識,到了太史公司馬遷這裡才被誇張成“酒池肉林”。

以商朝的生產力來看,做一個酒池確實不容易,因為酒這麼露天放著太容易壞了。要天天維持酒池新鮮的狀態,就必須天天更換池子裏的酒水,酒水的需求量是難以想像的。而酒的釀造,是需要大量糧食的,需要的糧食也難以估量,我認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要圓好這個謊言,估計得這麼解釋——所謂的酒池實際是清水池,在池子旁邊放酒壺酒杯供紂王與妃子們隨時享用。“肉林”也需要改解釋,變成實際是臘肉,掛在池子邊上的樹枝上,紂王與妃子們肚子餓了就摘下來啃。這畫面總感覺有點怪怪的,好像有點滑稽。

最關鍵是“酒池肉林”沒有考古證據,是不是太史公司馬遷硬掰出來的難說。

初始六大罪

《尚書》將紂王酗酒列為第一大罪名,似乎有點奇怪。表面上看這只是紂王個人的興趣愛好,無傷大雅。唯一能解釋得通的是,紂王酗酒之後大發脾氣,使用暴力之類。但這被列為最大的惡行,需要被滅國的罪證,感覺明顯分量是不够的。

而事實上,其他五大罪名也有部分經不起推敲。

第二大罪名是不用貴戚舊臣,大概指的是紂王的兄弟、貴族、諸侯、士大夫階層。眾所周知周朝是非常重視尊卑跟等級制度的,還發明了周禮那一套,對世人,尤其是諸侯與百姓進行限制。任用地位比較高的權貴階層,這明顯是周人的思想。按照現代的理念,不是應該任人唯賢嗎?怎麼會先考慮尊卑呢?

第三大罪名是“登用小人”,大概指的是賤民、奴隸、逃犯之類。這裡需要注意下,先秦的小人跟現代意義的奸詐小人不一樣,多數是指的是地位比較低下的一類人。很顯然,這裡也飽含著周人的等級尊卑思想,忽視了“小人”當中也有能人存在的事實。

第四大罪名聽信婦言,指的是妲己之流。這個倒是可能有部分事實基礎,但至於有沒有後世那麼誇張的程度就難說了。妲己的遭遇其實跟褒姒很類似,確實不排除為男人背鍋的可能。

第五大罪名是信有命在天,我的理解是紂王迷信鬼神,不敬天神。我感覺可能商人與周人的信仰衝突有關,商人的信仰可能相對原始一些,與周人的天神信仰觀念存在巨大差別。按照現代理念,這個是不應該成為紂王必須身死國滅的理由。但考慮到當時普遍愚昧的時代背景,倒是可以理解。

第六大罪名是荒廢祭祀,意思就是不尊重祖先。這個也是有很濃郁的周人思維在裡面,在他們眼裡,祭祀祖先的重要性要遠比治國重要且優先。

請大家注意一下,紂王的初始六大罪名裡面沒有嚴刑峻法,沒有炮烙之刑,沒有殘害忠良,沒有濫殺無辜,沒有大興土木,沒有窮兵黷武——而這些相比六大罪名要嚴重多了,怎麼看周人對紂王的指責實在太輕了。很顯然紂王因為初始六大罪而身死國滅,是站不住脚的。

紂王抹黑史軌跡

很有意思的是到了西漢時期,紂王的罪名變成了五十五條,到了東漢時期變成了五十六條,東晉時期又新增到了六十九條,後面一直累加直至罄竹難書的地步。可見從《尚書》開始,紂王一直被抹黑,新增了許許多多莫須有的罪名。

難怪西漢的淮南王劉安會為他叫屈,認為紂王被誹謗了上千年;孟子也在批判紂王的同時,肯定了他賢人輔佐和善治遺風的一面;宋朝的學者羅泌也認為紂王的事蹟存在誇大的成分,不敢盡信;就連程朱理學的創始人之一朱熹,也曾表露過紂王曾有善政。

近現代的歷史學家顧頡剛也進行過考證,認為後世對紂王的抹黑成分很大,掩蓋了真實的歷史。

殊不知紂王的“紂”字本意是馬車連接馬與車的皮革帶子,這不是紂王的“本名”,紂王正式的諡號其實是帝辛。我估計周人給他“取名”紂王本意是商朝這駕馬車,因為紂王這個連接帶斷了而毀壞。

不過後來“紂”字就變成了惡名了,如《呂氏春秋·功名》裏提出“賤仁多累曰紂”的觀點,東漢末年的蔡邕也認為紂是“殘義損善”的意思。可見紂王的污名化一直是不斷加深的,虛構累加之罪確實不少。

有意思的是,後世批判紂王所用的罪名派前面的主要是後世累加上去的較重的罪名,比如許仲琳的《封神演義》認為紂王昏庸無道、殘害忠良、濫殺無辜、大興土木、嚴刑峻法、窮兵黷武等等,初始六大罪裡面除了“聽信婦言”演變成荒淫,其他五條基本不提。

初始六大罪中大部分都不被後世認為是重點,反而是莫名其妙冒出來的罪名大書特書,你說紂王有沒有被抹黑呢?

真實的紂王

我個人認為《尚書》年代離武王伐紂的歷史時期較近,初始六大罪要遠比後世累加的罪名可信度高,只是沒那麼嚴重而已。很顯然周人是沒有提到重點,商朝在紂王手中滅亡的真實原因。

我認為商朝滅亡最根本原因,應該是制度缺陷。

當時長江流域以及中原的更北方,還存在著諸多平行的文明(或者文化),存在很多未被征服的部落。而且商朝的出土文物表明,他們並沒有類似周朝成熟的分封制,更沒有周禮那一套有效的穩定社會秩序的制度。種種迹象都表明,商朝對周邊部落的統治,實際是非常弱的。

既然統治力度不穩固,就免不了征伐,商人與周邊部落肯定矛盾重重。前面說過商朝的制度不成熟,對貴戚舊臣的控制是很弱的,這難免會導致他們獨立為政甚至擁兵自重。換言之商朝的內憂外患問題,沒有進行特別有效的改革,到了紂王這一代實際已經非常嚴重了。

對於紂王而言,貴戚舊臣不聽使喚,他能用的估計也只有地位比他們低的人了,即《尚書》所謂的“小人”;對貴戚舊臣不信任,也難免會將信任轉移到親近的人身上,即《尚書》所謂的“婦人”;與貴戚舊臣有衝突,就不排除紂王會製定出相應的法律來限制他們,這些都會損害貴戚舊臣的利益。

而這些在後世逐漸演變成寵倖費仲等佞臣,任由妲己擾亂朝政,殘害比干等忠臣,法律則演變成嚴刑峻法,比如誇張成炮烙之刑。

如此看來,《尚書》的初始六大罪,實際也是有客觀事實基礎在裡面的,這一切的背後就是商朝的制度缺陷。我深度懷疑紂王是一直改革不成功,被現實困擾,才逐漸養成了酗酒的壞習慣。商朝到紂王這裡,實際已經搖搖欲墜了,問題已經積累了很多代——亡國這鍋確實不能紂王一個人背,至少得拉上離他比較近的幾代祖先。事實上其他很多朝代的滅亡,都會將亡國罪責强加給最後一任帝王,其實也是不客觀的,很多東西不是一蹴而就的。

幸好紂王的抹黑史是有軌跡的,我們還可以從中還原出部分事實。酒池肉林實際是一種誇張、抹黑,但它也有事實基礎,就是紂王酗酒的習性。其他很多後世累加的罪名,大多也有類似的原型基礎。

瞭解了這些,我們就大概弄清楚了真實的紂王是怎麼樣的。

我是東海尋人,喜歡這篇文章的小夥伴,記得關注、點贊、收藏、分享、評論哦!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