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病,她三年不敢出遠門,去景點,家人還嫌她事多……

北京 83℃ 0
摘要:北京初秋的早上。我像往常一樣匆匆走進地下通道,趕8點05分的班車。旁邊站著一個男人,像是她的老伴兒,用方言大聲咒駡著。“最近兩三年她都不愛出遠門、不愛去景點,理由是怕找不到廁所。這個十一假期我們車票、住宿都訂好了,全家勸她都沒成功,最後她自己一個人待在家裡。”中老年女性容易中招的原因多和懷孕、生育等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礙相關。

北京初秋的早上。

我像往常一樣匆匆走進地下通道,趕8點05分的班車。

下了樓梯經過轉角時,猛地看到一幕:

一個五十多歲的阿姨扶著牆、叉著腿站著,尿液急嘩嘩地順著她的褲襠、褲腿流下。

旁邊站著一個男人,像是她的老伴兒,用方言大聲咒駡著。

大意是怎麼就不能堅持一下,太敗興了!一副要和這個丟人現眼的老婆子切割的樣子。

阿姨雖然背對著人,但也能聽到她不斷自責歎氣,窘迫不堪。

猛地看到這一幕,我有點驚著了。但像其他匆匆趕路的人一樣,也只是邊走邊看了幾眼,迅速走掉了。

班車上一路,我腦子裏都一直浮現這個場景。

從外貌裝扮看,這對老年夫妻應該是從外地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可能剛從早高峰的公車上下來。

那個阿姨也不知道憋了多久,下了車沒走幾步,實在憋不住了只得就地解决。

想到她又窘迫又難受,還被老伴兒責駡的樣子,我鼻頭一酸,有點想哭。

中午休息時,我把這個事講給兩個同事聽。

她們聽後也是很震驚,其中一個同事表情很凝重地問我:

“真的會有這種憋不住的情况嗎?我婆婆好像也有類似的問題。”

“最近兩三年她都不愛出遠門、不愛去景點,理由是怕找不到廁所。這個十一假期我們車票、住宿都訂好了,全家勸她都沒成功,最後她自己一個人待在家裡。”

“說實話,我沒以為是病,還覺得她事兒多。”

聽完她的話,我建議同事儘快帶婆婆去婦科或泌尿科看看,是不是得了急迫性尿失禁或混合性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兼有)。

早上見到的那個阿姨很可能也是這個病。

推測原因:

症狀相似。急迫性尿失禁的典型症狀就是:突發尿意且排尿不受控制;排尿次數增多;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地需要排尿,難以控制。

年齡和性別吻合。尿失禁好發於中老年女性,我國成年女性尿失禁(包括壓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患病率為31%,10個女人3個中招,其中四成都有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狀[1]。

中老年女性容易中招的原因多和懷孕、生育等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礙相關。隨著年紀增大,盆底肌肉鬆弛、力量减弱;同時,激素水准的改變等原因可能導致子宮、膀胱等臟器離開原來的位置,因重力而下垂。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推測,如果真的有這些症狀,還是需要到泌尿科或婦科診斷,有些患者不是單純的急迫性尿失禁,有些可能合併壓力性尿失禁,或是膀胱過度活動綜合征引起的。

總之,總覺得尿急可能是病!一出門就找廁所,不是個人意志力差或矯情、事兒多。如果家人有類似的症狀,要引起重視,及時帶Ta就醫。

急迫性尿失禁早期症狀不嚴重時,可以在專業醫務人員的指導下,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康復訓練改善症狀:

1.生活方式的改變:肥胖患者需要减重、改變液體攝入量、减少利尿物質的攝入[3]。

2.膀胱訓練:包括延時排尿和定時排尿。

延時排尿:在每次有尿意的時候嘗試延后排尿10分鐘,訓練目的是降低膀胱的敏感性、延長去洗手間的時間間隔,直到兩次去洗手間的間隔能達到3~4小時,使每次排尿量大於300毫升[2,3]。

定時排尿:可以用圖表記錄每次排尿和漏尿的時間,儘量固定在這些時候去洗手間[2]。

3.凱格爾運動:可以先在排尿初期嘗試停止排尿,感受控制排尿的肌肉收縮;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練習這個動作。

具體做法:持續收縮盆底肌(提肛運動)2~6秒,鬆弛休息2~6秒,每組10~15次,每天訓練3~8組,持續至少8周[3]。

嚴重的情况,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藥物或手術治療。

絕大多數患者,接受了正規治療後,尿急這個難言的尷尬都能得到很好的緩解。

後記: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希望自己能走過去對阿姨說一句:“沒關係,沒關係的。”我更希望他們能看到這篇文章,早點去醫院看看。

審稿專家:

祖雄兵|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王姝|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朱蘭,郎景和,劉春燕,等.我國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狀況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誌,2009,044(010):776-779.

[2]WebMD.Urge Incontinence.2020.https://www.webmd.com/urinary-incontinence-oab/urge#1-3.

[3]那彥群.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手册:2014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蒐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