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80萬,因和安徽一個縣重名而改名!

重庆 74℃ 0
摘要:東西相距48.5千米,南北相距40.5千米,幅員面積960平方千米。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名為定遠縣,因為和安徽省下轄的定遠縣重名,所以改名為武勝縣。截至2019年底,武勝縣下轄23個鄉鎮,總人口約為85萬人。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省會是成都市,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北宋真宗咸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轄18個省轄市,3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108個縣,4個自治縣,54個市轄區。

其中,就武勝縣來說,人口超80萬,隸屬四川省廣安市,地處四川盆地東部,嘉陵江中游,廣安市西南部,四川、重慶兩省市結合部,東臨岳池縣,西連蓬溪縣、南接重慶市合川區,北交南充市。東西相距48.5千米,南北相距40.5千米,幅員面積960平方千米。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名為定遠縣,因為和安徽省下轄的定遠縣重名,所以改名為武勝縣。

首先,武勝縣隸屬於四川省廣安市。全縣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6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37.9mm,年平均日照時數1280.8小時,年平均氣壓977毫巴,年平均相對濕度82.0%,年平均日照率39.0%,年平均風速1.5m/s,主導風向-北東風。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從426米降到210.3米,形成典型的方山丘陵地貌。武勝是典型的“三山一水六分田”的淺丘農業大縣。境內“一江四河七十四溪”,河道總長351.5公里,嘉陵江流經縣境117公里,水域面積19.1萬畝,年徑流量總量約285億立方米。就武勝縣的歷史來說,武勝縣歷史悠久,縣境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居住,從事漁獵,農業等生產勞動。

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巴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秦國消滅了巴國,今四川省武勝縣一帶屬巴郡這一建制。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廣安市武勝縣一帶成為蜀漢的疆域。南朝齊(479年至502年),析墊江縣以北地,始置漢初縣。據《讀史方輿記要》記載:“相傳漢初雍齒曾築城於此”,縣名由此而來。漢初縣屬益州東宕渠僚郡,《南齊書:志第七·州郡下》:“東宕渠潦郡,宕渠、平州、漢初”。縣治在今武勝縣烈面鎮漢初村。南朝梁大同(535年至545年)中,漢初縣屬楚州新興郡(郡治漢初縣,轄漢初一縣)。南朝齊(479年至502年),析墊江縣以北地,始置漢初縣,屬益州東宕渠獠郡,縣治在今武勝縣烈面鎮漢初村。北朝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楚州新興郡為合州青居郡(郡治漢初縣),又分漢初縣地置青居縣,屬合州,該地區屬之。

隋開皇三年(583年),並青居縣入漢初縣,漢初縣屬涪州(原合州)。大業三年(607年),又改行郡、縣制,改涪州為涪陵郡,漢初縣屬涪陵郡,今武勝縣一帶屬之。唐朝建立後,改涪陵郡為合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合州為巴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巴川郡複為合州。領漢初縣。元至元四年(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設立武勝軍,取“以武力勝南宋”之意。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漢初縣(《元史·地理志》),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複置縣,改名定遠縣,意為“永遠安定”(《蜀中名勝記》),屬四川省重慶路合州轄。自此開始,該地區長期為定遠縣這一建制。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定遠縣屬明重慶府合州管轄。

最後,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省定遠縣入合州。雍正六年(1728年),複置,屬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到了1914年,因為和安徽省下轄的定遠縣重名,所以,四川省下轄的定遠縣,改名為武勝縣。對於這一次更名,是因為元代設立武勝軍,縣治東北又有武勝山,遂更名武勝縣。1928年,武勝縣直屬於四川省。1968年6月,武勝縣屬南充地區。1993年7月,廣安地區成立,武勝縣屬四川省廣安地區。1998年7月,廣安地區改為廣安市,武勝縣屬之。如今,武勝縣屬四川省廣安市。截至2019年底,武勝縣下轄23個鄉鎮,總人口約為85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