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這麼重要,為何劉備會派魏延去守呢?

陕西 111℃ 0
摘要:談到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魏延,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大部分人對於他的印象是“生有反骨”、二投劉備、以及最後的“誰敢殺我”,但是這僅限於小說的藝術加工和虛構寫法,正史中的魏延並非如此,其將才與帥才是可以達到蜀漢武將的一線水準,甚至與“五虎上將”媲美只高不低,從先主劉備創業立業之時就已經受重用,這一點從先主劉備平定漢中入主益州後封魏延為漢中太守一職則可看出。在對於漢中的防禦部署方面,魏延可謂別出心裁。

談到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魏延,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大部分人對於他的印象是“生有反骨”、二投劉備、以及最後的“誰敢殺我”,但是這僅限於小說的藝術加工和虛構寫法,正史中的魏延並非如此,其將才與帥才是可以達到蜀漢武將的一線水準,甚至與“五虎上將”媲美只高不低,從先主劉備創業立業之時就已經受重用,這一點從先主劉備平定漢中入主益州後封魏延為漢中太守一職則可看出。

▲魏延和諸葛亮

漢中簡略

漢中,是現在陝西省的地級市,位於陝西省南部,處於巴山秦嶺之間,居於漢中平原之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十分悠久,甚至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西周中期可見漢中之名,取“漢水之中”之意,春秋戰國直至秦漢,漢中一直是軍事重地,在東漢初改名南鄭,東漢末年由軍閥張魯割據於此,改名漢寧郡,張魯於此建立起一個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建安二十年,張魯歸降曹操,複為漢中郡;建安二十三年,劉備在益州站穩腳跟後,進軍漢中;建安二十四年(215年),經過數場大戰,劉備佔據漢中,自立漢中王,準備遷回成都的時候,要選拔一個重要的將領作漢中太守,鎮守漢中。而這時,論資歷論能力,眾人都認為張飛可以擔此重任,張飛自己也如此認為,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劉備“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也就是說,劉備破格提拔魏延擔任了督漢中鎮遠將軍兼任漢中太守,將鎮守漢中的重任交給魏延,自此,魏延得以成為蜀漢歷史上灼目耀眼的將星之一。

▲東漢末年漢中情况

魏延其人

且看魏延出道歷史,三國志對此記載,“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甚是簡略,但是三國演義對於這段歷史的記載與加工則是精彩得多,最早出場是打開作為劉錶部將襄陽城門讓劉備軍馬入城避難但未成功只能投靠長沙太守韓玄;後在關羽攻長沙時,在韓玄因“作戰不利”斬殺黃忠之時殺死韓玄救下黃忠向關羽獻城投降,自此歸劉備,卻有“反骨”一說;後隨劉備入西川戰鬥,與黃忠並為主要將領攻伐劉璋,大小戰鬥數十次,對此進行簡要說明:

▲魏延影視形象

第一戰,雒城包圍戰,黃忠魏延對陣劉璋部將泠苞和鄧賢,本是分兵各個擊破,卻因為魏延心急想要爭功,想要一舉擊破二人,卻身中埋伏險些被包圍,還好黃忠及時趕到救下魏延,並擊潰敵軍,緩過來的魏延將計就計,埋伏泠苞得手。第二戰是著名的落鳳坡,魏延與龐統一路進軍成都,卻被張任埋伏,龐統身隕,可謂是一次慘敗,雖然並非魏延的責任,但是黃忠趕來救下魏延,立了大功。之後是雒城戰役,二將齊心攻下雒城,隨後是葭萌關和宕渠山兩場戰役,前者對陣馬超馬岱,魏延主動出擊,卻被馬岱一箭射回(馬岱不愧是魏延一生之敵);後者是協同張飛與魏將張郃的戰役,張飛設計,取得輕鬆的大勝。

在此之後魏延參戰主要有兩場大戰,其一是漢中戰役,黃忠和趙雲在正面攻堅,張飛和魏延繞背夾攻曹操,取得大勝併入主漢中;漢中最後一戰追擊斜穀,是我們所津津樂道的一戰,魏延大顯神威,一箭射中曹操人中穴,射落門牙兩個,驚出曹操一身冷汗。

▲漢中之戰曹操遭遇慘敗

由此觀之,魏延坐鎮漢中的第一個原因不難看出了,因為魏延戰功主要集中在攻伐漢中的戰役,在進軍益州之時常遭遇失敗,卻在北伐漢中之時不僅挫敵軍鋒銳,還有效打擊了敵軍士氣,借此契機讓魏延坐鎮漢中,不僅出於戰術層面考慮,在戰畧上也有效對敵軍予以高度威懾的效果。

而魏延之所以坐鎮漢中,這也與他高超的個人素質是緊密相關的。史料記載,魏延“善養兵”,也就是說他對於阿兵哥及下級將領關照有加,這與常常鞭撻士卒的張飛是截然不同的,而漢中是什麼地方?是曾經張魯的地盤,張魯通過佈施“五斗米教”的政策,牢牢把控住民心。直到後來歸降曹操,有十幾萬漢中居民內遷中原之後,五斗米教餘威仍然流於漢中地區,囙此坐鎮漢中的人物不能僅僅依靠武力,還要善於懷柔來進行安撫,而當時的蜀漢政權主要的“五虎將”,關羽坐鎮荊州,馬超因為與羌人關係緊密鎮守西部邊境,趙雲的工作更相當於保衛隊長而不是真正能鎮守防衛的將軍,黃忠年邁不宜堪當艱苦任務,所以最合適的人選也就是張飛,但是張飛的個人因素表明他並不適合鎮守漢中。這時,謀略尚可同時能够服眾的魏延自然出任漢中太守了,當然這與先主劉備的知人善任也有很大關係。

▲五虎上將歇業馬黃趙

其次,魏延之所以能够出任漢中太守,這與他卓然的自信心同樣有很大關係,參攷《三國志·魏延傳》,關於漢中鎮守事務,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今日我把鎮守漢中的重任委託給你,你打算怎麼辦呢?”魏延十分自信地回答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什麼意思呢?就算曹操率領全國大軍來攻漢中,我能為大王抵擋;如果是派一支十萬人的隊伍來,我能替大王消滅。如此豪言壯語,自然讓劉備心生快意,聽了這話的文武大臣都認為魏延很有氣魄,劉備也就放心將鎮守漢中的重任交予魏延手中,而結果,終究是不負眾望。

事實上,漢中的意義遠不止於蜀漢北部的戰畧要地,其實還有另一個重要作用:北伐出川中轉站。也就是說,如果蜀漢集團想要北伐曹魏,一路是東部的荊州地區通過水路運兵向中原地區北伐,另一路就是通過漢中地區,越過秦嶺直取長安,兩路各有各的優劣,東路需要荊州作為中轉站,而西路則是漢中作為中轉站。但是自從荊州失守,關羽敗走麥城之後,東路出兵幾乎毫無意義,囙此西路從漢中出兵幾乎成為了唯一的選擇,而劉備派魏延鎮守於此,自然也有他的打算:先以荊州方面為主要進攻方向,漢中派遣一員可攻可守、個人謀略能力强的將領,經營十年,之後兩線一起北伐曹魏。但是這一計畫終究破產,不過魏延經營的漢中最終諸葛亮六出祁山甚至最後防禦曹魏滅國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影響。

▲三國鼎立

經營漢中

劉備稱帝後,封魏延鎮北將軍,後來又加封都亭侯,魏延在漢中站穩腳跟後,備兵馴馬,練就一支强大的軍隊。諸葛亮北伐時,魏延積極予以協助,這與《三國演義》中記載的兩人之間矛盾重重是截然不同的,正史記載,諸葛亮對於魏延欣賞有加,朝中多有大臣與魏延不和,諸葛亮也護著魏延,還讓他兼任丞相司馬,可謂非常倚重。而魏延同樣沒有辜負諸葛亮的期望,在北伐作戰中多次擊敗魏將郭淮的部隊,立下了卓越功勳。

▲諸葛亮北伐路線

而除了守備漢中和參與北伐之外,魏延在戰畧上的獨特眼光也超絕常人,這就是千古流傳的“子午穀奇謀”。北伐時,魏延常與諸葛亮談論,想要自己帶領一萬人馬,學習古代的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從子午穀天險快速趕到長安城下,一舉攻破長安和潼關,之後與諸葛亮從斜穀出動的大軍前後夾擊魏軍,直至會師。但是此戰畧被一向用兵謹慎的諸葛亮乙太過兇險為由而直接否决,給魏延著實造成了不小的打擊。雖然這一具有高度前瞻性和極大風險性的計謀最終也沒有實施,但是如此妙計被魏延所提出,可見其高超的戰畧才能,不愧為蜀漢的一代名將。

▲子午穀奇謀示意圖

在對於漢中的防禦部署方面,魏延可謂別出心裁。正史記載,當年劉備留下魏延鎮守漢中時,魏延堅壁守壘,以重兵駐守各營寨,採用《周易》“重門”的道理,多層交錯防守,極大提高了漢中地區的防禦能力,一旦北方曹魏來攻,就交錯防守,使得無法進入漢中平原。後來的興勢之戰中,王平抵禦曹爽的進攻,就採用了這個辦法。然而因為蜀漢國力日漸衰微,到蜀漢後期,諸葛亮接班人薑維統領軍事之時,漢中的軍隊已經無法支撐“重門”的防守戰畧。

為了抵禦曹魏入侵,薑維只能在昔日魏延“重門”戰畧基礎上,進行修改,取消原來的層次防禦戰畧,改為聚集軍隊在重要城池,敵軍來犯,堅壁清野進行流動式防禦戰鬥,而這種軍事戰略退可守進可攻,雖然大大削弱了防禦力量,但是也是一種繼承前人戰略思想下在特殊情况的無奈之舉。然而因為蜀漢後期國力確實衰弱,加上漢中守將作戰不利甚至開城出降,魏將鐘會帶領十幾萬大軍長驅直入,大破漢中直擊劍閣,在天亡蜀漢的悲慘情境下,魏延多年經營的漢中防禦終究灰飛烟滅。

▲魏延的漢中防守戰畧暗含《周易》重門

總結

總而言之,魏延其人戰功卓著,智勇雙全,優秀地完成了鎮衛經營漢中的任務,隨諸葛亮北伐也兢兢業業,但是最終下場慘澹。但個人認為,魏延並無謀反之意,他的死因是與張飛完全相反,張飛“敬君子而輕士卒”從而被軍士害死,而魏延則是善養兵但輕視滿朝文武,與楊儀等人不合,因而在丞相身隕後,本來安排給魏延斷後任務,但是魏延害怕自己的保護傘諸葛亮死後無人為自己出頭,就一心想繼承丞相遺志繼續北伐,但最終被誣造反,死在了楊儀等人的政治鬥爭中。而實際上當時蜀漢的朝政已經腐朽不堪,其實魏延的死因更像是主張北伐的荊州派和主張守土的益州派之間的鬥爭:丞相在世,由丞相帶領荊州派開疆拓土,益州派卻在朝廷弄權(李嚴等人);丞相死後,魏延想去執行子午穀奇謀,但是最終因觸犯益州派的利益被益州派害死,自此之後,堅定北伐的益州派只有薑維一人,但那時的蜀漢早已垂危,自保尚難何况北伐?同時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蜀漢最終只有薑維和夏侯霸兩名魏國降將為蜀漢盡心盡力,而益州派滿朝文武不僅阻礙復興漢室、北禦曹魏的鬥爭,甚至最後成為了堅定的投降派,可謂諷刺至極了。

▲魏延之死

而對於魏延當年出任漢中太守,可見劉備對魏延之於蜀漢的忠心是毫無保留地相信,而魏延也沒有辜負其期望,魏延以高超的個人素質和卓越的軍事素養贏得了劉備的青睞,也自然用他的一生回報這份恩情,直至後來諸葛亮時代,兩人雖然在戰畧上有所不合,但對於諸葛亮竭盡全力的保護,魏延也願意為他鞍前馬後,盡其所能執行北伐的戰略目標,同樣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君臣不相負,來世複君臣。”魏延為蜀漢竭忠盡智,卻落得如此下場,或許在他頭顱被斬下的瞬間,他又回憶起了那位德隆望尊的君主,授予他漢中太守官印的那一天。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