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大一的新生,已經基本上都入校了。
我要是沒猜錯的話,你們這幾天,應該是正在密集地向身邊的同學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你是哪個專業的?
你是哪裡人?
你有什麼愛好?
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誰剛讀大學的時候,還沒跟人聊不起來硬聊過呢。
不過,大多數話題都是越聊越尷尬的。
就比如說聊專業吧,很多同學在上大課時最喜歡問的就是同桌的專業。
但是別說你不理解對方在說什麼了,就連他自己,都不見得真能鬧明白自己學的是什麼。
再比如說聊愛好吧,但凡雙方只要有一點差异,都會在心裡互道一系列違規用詞。
這還聊個什麼勁的!
不過,有一個話題卻是經久不衰的,那就是地域。
因為往正常了聊,可以聊你不知道的風土人情;往“整活兒”裏聊,可以聊出數不清的地域黑。
當同學之間相互熟悉,不再拘謹了之後,那些地域差异上的笑話,甚至可能會承包你們四年的笑點。
那些地域差异上的“沙雕”問題
對同學家鄉的好奇心,可能是與生俱來的。
不過那些地域上的偏見,也經常會讓你的一個問題,就直接把天聊崩。
就比如說當年,在得知一比特同學來自雲南後,大夥就仿佛看到了他騎著大象、抬著孔雀出門的畫面。
而且從那以後,哪個宿舍裏的拖把上只要長出了蘑菇,就會有人讓他給看看有沒有毒。
當然了,這還算是好的,畢竟只是停留在了不瞭解、瞎問的層面上。
那些牽扯到地域黑的偏見,才是大型新生沙雕聊天的主要素材。
就比如說見到河南的同學吧,含蓄一點的,會問他有沒有掉進過下水道。
直接一點的,乾脆就問一個井蓋能賣多少錢了。
再比如說遇見廣東的同學吧,有問他們蜥蜴肉的口感如何的,有問他們蟑螂是不是比猫還大的。
被黑到最後,那位大哥都開始自黑了,不僅承認自己從小都是騎蟑螂上學的,而且還“天克”福建人。
來自其他省份的同學也好不到哪去,因為幾乎每個省都有可以調侃的談資。
比如說四川的同學養過猫熊,江蘇的同學都吃過試卷;山西的同學人均有礦,山東的同學都會開怪手。
遇到內蒙的同學,會問他們的羊皮馬甲寶雕弓在哪;遇到新疆的同學,會問他的名字為什麼這麼短。
碰見湖南的同學,會讓他們學個趕shi的步伐;看到寧夏的同學,會問他們駱駝是不是特別好養。
最奇葩的,是問自貴州同學的那些問題。
問有沒有通水通電的就算了,問寬帶有沒有進社區的也忍了。
但更過分的是,居然還有問他貴州是屬於哪個省的…
自黑起來的大學生,有多自信
其實吧,大學裏的地域黑,一般都是開玩笑。
畢竟如今的大學生,可都是吃過見過的主,辨別能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事實上他們早就知道,東北的同學不是只會說“你瞅啥”、“瞅你咋地”;廣西的同學也不一定就穿豆豆鞋和緊身褲。
福建的同學也有會說普通fa的,陝西的同學也不是沒喝過自來水的。
吳橋的同學不一定會演雜技;鹽城的同學也未必吃得了鹹。
甘肅的同學上學不騎駱駝,甚至連廣東人也不一定會說粵語。
所以,也只有當關係融洽,互相之間的稱呼已經由“兄弟”變成了以“傻”字開頭的各類詞彙後,才會有上面那些沙雕對話。
而且這種對話還能延續下去,從互黑變成自黑。
就比如說河南的同學可能會理直氣壯地說:犯我河南者,有井無蓋。
山東的同學會閒庭信步地說:把我的怪手開來,我給你表演個怪手炒青島大蝦。
這些事要是放在十幾年前,那估計一句話就能讓雙方動手比劃起來。
但是在如今,卻顯得沙雕而又風趣。
難道他們對家鄉的感情淡了?
不,這就像是大夥都懶得去反駁“上海比孟買只落後20年”一樣,是當代大學生自信和開朗的表現,也是如今各個地區生活水準大幅提高的底氣。
所以,別再張嘴就說現在的大學生不如過去了。
因為如果對他們的含金量產生質疑的話,那麼自詡“含霾量”更高的他們,會用你想像不到的管道,重繪你對當代年輕人的認知。
趣談教育新鮮事,大型表情包工廠。
在這裡,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