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共青團新聞聯播報導:今年,赴新疆參與西部計畫人數再創新高。自7月27日起,4400多名新招募的西部計畫志願者陸續進疆報到,加上續簽的2400多名志願者,2021-2022年度新疆西部計畫實施規模超過6800人,為項目實施19年來之最。
在新疆,西部計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1年。近年來,新疆西部計畫實施規模逐步擴大,志願者數量由2003年的401人擴大到2020年的5631人,增長14倍。2021年,新疆西部計畫地方項目實施規模擴大1000人,增長幅度為歷年最高。
而據不完全統計,今年7月月底前結束服務期的志願者,留疆就業的已有9949人。
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畫(簡稱西部計畫)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組織實施,是中央部門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五個專項之一,是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高校畢業生基層培養項目”的子項目。
當看到這麼多莘莘學子奔赴新疆,你腦海中是否想像到幾十年前,大批知青進疆的場面,你是否想像到一批又一批援疆幹部進疆的場面。
時代在變,而總有一些人他們肩負起時代的使命,追求那個大寫的“我”,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他們是時代的中流砥柱。
你看1955年吳明珠從西南農學院畢業,一頭紮進吐魯番田間地頭,幾十年培育出數十個甜瓜品種,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數十億元,全國人民都吃上了瓜。網友說“我們今天的甜,是因為您當年吃的苦。”
你看1955年劉守仁從南京農學院畢業,寫下“去最艱苦的地方,幹最艱苦的工作”毅然將所有志願都填寫為新疆,一輩子從事細毛羊的培育,中國羊毛在他的堅持不懈下,屹立於世界之巔!
你看知青薑萬富,1966年從上海支邊來到了農三師二牧場,他開過荒、放過羊、采過礦,先後擔任過葉城二牧場連隊衛生員、場衛生院醫生、院長等職。他每年的接診量達到1.1萬至1.4萬人次。他擁有最豐富的寂寞,最光榮的平凡,最樸素的感動,用最好的年華詮釋兩個字——職守。
你看北大博士生導師孟二冬主動要求到石河子大學支教,他在給大學生上課時全身心地投入,備課授課一絲不苟;他甘於寂寞、潜心治學支教期間,即使出現嚴重的嗓子喑啞,但他堅持為學生和教師授課,直至病倒在講臺上。經診斷,他已患食管惡性腫瘤,但就是這樣他仍以頑強的毅力坦然面對病痛折磨,堅持課題研究和指導研究生的工作。
你看清華大學博士生藥寧有著光鮮的履歷,但他一聲不響的跑到南疆,使疏勒縣2015年進出口總量翻了一番,讓農村公路里程數較上年增長366%,他用扎實的工作回答了清華博士在南疆能幹些什麼,他也用奮鬥的故事激勵著更多學子投身西部建設。
一批又一批人的到來,一個又一個閃亮的星辰,讓新疆的的發展日新月异。
他們奉獻著,他們被人需要,他們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
而有人卻會以自己的認知維度來揣測他們的選擇,認為他們“傻”,以為他們是被忽悠來的。
其實他們恰恰是悟透了人生的本質,做出了符合時代和自我的選擇。
人的一生很短,最後終會歸化作一堆土,如果不被社會更多人需要,物質生命停止時,你在世上的一切都戛然而止。我們每個人看似都是一座孤島,但因為社會生活又被緊密聯系在一起,相互發生作用。
優秀的人總是被人需要,到最艱苦的地方更是被人需要,因為被需要,我們作為超越動物意義上的人,有了社會價值,即使物質生命消逝,生命在世界上曾經劃過的痕迹也被大大延長。
雷鋒說“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被一些人看做空洞的話,恰恰是人生意義的真諦,個體的人如果不乾涸,只有肩負社會和時代的使命,才會獲得無窮的動力。
今年6800餘名學子選擇到新疆來,這是國家的戰畧,也是他們個人的選擇,他們找到了使命,這樣的使命匯聚成洪流也將推動新疆的快速發展。
來源:新疆我的家——一個蚱蜢
編輯:豔陽天
稽核:月之終審:海峰
其他人都在看
看完文章,覺得不錯點個“在看”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