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睿智的買房人
都關注了「子木聊房」
正文3684字,閱讀時間:大概13分鐘
文/子木
房價貴,物價高,收入還低,窮有雄心抱負,苦於無地可用,我們這個地方真的沒啥盼頭,到底哪裡才能賺錢?
昨天一比特讀者發來求助諮詢,細一問,這位讀者已經三十四歲了,這個年紀想換一個地方生活,勇氣可嘉。
可能他想通了,搏一搏可能單車變摩托,不搏,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這跟賭場一樣,砝碼多的時候,往往要考慮風險,砝碼少的時候,儘量一把梭哈,萬一扭轉機遇了呢。
關於哪些都市賺錢,我今天不用什麼GDP、人均收入、產業規模等乾巴巴的數值作分析,而是選擇最通俗易懂的:
“人才吸引力”。
高學歷人才最愛去的地方,自然是中國經濟最繁榮的都市,有錢人積聚、消費旺盛,創富效應連帶各行各業受益。
拿北京舉例,國貿的外賣小哥好好幹,一個月萬把收入,還包住,但如果跌落在隔壁的廊坊,一個月頂多也就是5K左右。
城運即人運,最近澤平宏觀和智聯招聘的一份《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報告》,告訴了我們真相,接下來是子木的獨家解讀。
1
流動趨勢
報告顯示,2020年約有4成求職者選擇跨城流動,年後是高峰期,男性多,占57%,年齡在18-35歲之間,高學歷居多,56.7為本科以上,IT、房地產、製造業為主要供職產業。
全國近40%的求職者在跨城流動,這個數值,每年都在上升。
一是來源於,全國城市“馬太效應”大格局。
京津冀地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北京一大獨大,河北其他城市產業升級緩慢,兩者形成劇烈的財富對差。
很多河北區域的大學生,畢業後只能首選去北京工作,淘金或者攢經驗。
這些年崛起的都市不少,但主要還是集中於各大省內的覈心都市,其他地級市或者縣鎮,經濟和人口被虹吸,導致經濟差進一步放大。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加速了人才的流動效應,而且,每年的大學畢業生都在急速上漲。
以2020為例,高校畢業生874萬人,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2021年勢必會創造更巔峰的紀錄,高薪工作,供不應求。
其二是交通網的貫通,讓求富之路,簡單明瞭。
依然拿京津冀地區舉例,張家口和呼和浩特等北部都市,本以為進京高鐵開通,可以帶來財富和產業機遇。
但沒想到,高鐵一開,辛辛苦苦培養的大學生都跑了。
很簡單,過去從呼和浩特去北京,需要8個小時,而現在,2.5個小時,异地工作的財富效應,變成了强市的磁鐵。
2
男多女少
跨城流動男性多,這個也很好理解。
據我這些年走訪全國各地,發現,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北方,越小的地方,男性求偶競爭壓力越大。
男方不單需要像樣的工作,要買房買車,還要在結婚時,給予女方家庭巨額彩禮金。
對於普通人家的男孩來說,完全競爭不過那些靠父母傳承財富的家庭,最主要,小地方公平的競爭機會和平臺基本是被壟斷的。
但大城市,只要肯努力,就可以嶄露頭角,而且女性擇偶資源豐富,可以遇到和自己門當戶對的另一半,從而降低整體婚姻成本。
還是賭場原則,小地方畢業的男大學生,如果家庭一般的,儘量要去大城市搏一搏,否則光宗耀祖的概率,極低。
而對於產業來說,高學歷的年輕人肯定會追逐最賺錢的工作。
現時第一梯隊是互聯網/電商、房地產和製造業,其次是教育培訓、諮詢(財會、法律)、電子技術/電晶體等。
不過,產業是有週期的。
前段時間,雙减政策下,教育培訓被一紙禁令化為泡影,而房地產也在輪番打擊,淪為普通行業。
整體來看,未來互聯網薪資會逐步下調,電子技術,高科技工業會上位,電商、製造業會持續火熱。
不過,無論哪一類行業崛起或衰落,產業聚集依舊具有地域性,比如北上廣深,深厚的人才基礎,能趕上任何一個行業風口。
下麵我們來看都市。
3
最賺錢的都市
報告顯示,從人才吸引力指數觀察,2020年北京、杭州、上海位居前三名,北京近三年來首次位居第一,深圳、廣州、南京、蘇州、成都、寧波、長沙位居前十。
這個“人才吸引力指數”是通過六大維度加權得出的,我自己推演過,算是現時市場上比較成功的算灋模型。
其中北京居首位,有意思的是,這是三年來首次位居第一。
總的來說,還是北京“想開了”。
一直以來,北京對人才都是愛答不理的,道理很簡單,人才資源過於富足,五道口八大院校包攬各行各業高材生,戶籍制度更不可能放開。
但近幾年,問題出來了。
北京高材生,尤其是清北畢業生紛紛南下去了深圳和廣州,弃北京而去。
再加上人口疏解政策,北京人口生育率開始預警,高校畢業流失率預警。
今年出臺“搶人”新政,7所院校畢業生可直接落戶,才間接遏制了這股“逃離潮”。
北京搶人,效果卓著,主要是教育、醫療資源稀缺,而且是500强企業雲集之地。
接下來你會發現,第二名不是一線都市,而是新一線的杭州,居然排在上海之前。
很多人不相信這個結果,但親歷了杭州崛起的人,都是認可的。
杭州近幾年創富效應非常誇張,主要源於一直踩對產業風口,比如曾經不可一世的P2P,區塊鏈,經久不衰的電商,以及網紅產業,醫美等等。
所有最賺錢的新興產業,都可能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並快速施肥狂奔,而且產業門檻低,受益人群基數較大。
我之前聊過杭州的網紅產業,只要是膚白貌美的年輕女子,去杭州淘金相當容易。
大量的網紅機构會從服裝、化妝、攝影、人設培養等多個層面進行包裝,然後輸送到各大網絡平臺,成為主播。
無論是才藝表演還是帶貨,都有上下產業鏈無縫對接。
今年4月份,羅永浩就帶著400人的直播團隊,浩浩蕩蕩從北京搬到了杭州濱江互聯網小鎮。羅永浩說,杭州背靠長三角,這裡有濕潤的空氣和漫山遍野的製造業加工廠。
無論P2P、區塊鏈、還是電商、大數據,甚至是拆遷,這些財富新潮,創造了一波接一波的暴富群體,這是杭州一年流入55.4萬人口的秘密,也是房價劍指一線都市的答案。
不過,杭州這座炒房之城,今年被中央重點約談了,出臺了史上最嚴限購政策,而且還準備對“二手房指導價”深入研究。
不出意外,杭州房價會有一段放量陰跌週期。這對想去杭州發展的年輕人,是一個非常好的緩和機會。
4
崛起之城
其次,吸引力指數榜單上,深圳、廣州、南京、蘇州、成都、寧波、長沙均位於前十。
南京這幾年發展得不錯,2016-2020年GDP平均增速在十城中排名第一,而且2018年實施“寧聚計畫”吸引人才,效果顯著,主要人才來源是,上海、北京、蘇州、合肥。
這幾年背靠長三角,把一系列產業,比如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業接駁落地。
主要優勢是高校資源豐厚,自帶人才基因。只要把每年高校大學生留住,就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長沙,是我比較喜歡的都市。
這些年因為房價低,生活幸福指數高,成為外來人才趨之若鶩的都市。
不過最近這個房地產調控模範生,房價也在蠢蠢欲動,尤其是梅溪湖覈心板塊,房價漲得不一般。
道理很簡單,無論怎麼調控,總不能不讓人買房,像長沙這種純靠剛需推起來的房價,鐵打是跌不下去的。
在人才吸引力榜單上,詫異的是,武漢作為中部第一大城,落榜前十。
主要原因我認為是本地大學生規模全國第一,但產業體量和經濟模式卻與北上相差一半多。
GDP跟南京一個水准,但產業結構,要比南京落後一些,多國企大廠。
這會導致社會資源分配不足,平均薪酬工資收入不高,這對吸引外來人才是重要因素。
天時地利人和,武漢缺的是天時。
如果能像杭州、南京一樣,善於佈局新興產業,把握住幾次創富機遇,就可以穩坐中部第一大城的地位。
所以,你會看到,武漢人才吸引力缺席前十,但單從人才淨流入占比層面,排名全國第8,從2019年的0.0%上升到了0.9%,更能留得住人了。
(人才淨流入占比=(流入某都市的人才-流出某都市的人才)/全國流動人才總量,分別反映該都市引得來和留得住的能力。)
單2020年人才淨流入占比來看,排名依次為:深圳、上海、廣州、北京、杭州、南京、重慶、武漢、天津、成都。
這裡面,基本流入形勢都不錯,唯獨天津,人才淨流入占比逐年下降,2019-2020年,占比從0.2%降至0.0%。
主要因為發展速度放緩且薪資水準在十城中倒數第一。
其他城市都可以展開細說,但篇幅有限,這裡不錶。
5
勇敢飛翔
通過觀察,你會發現,對人才吸引力較强的都市,跟我第一部分講述的原因一致,馬太效應,强弱分化明顯。
主要表現在:
區域分化,都市能級分化,城市群分化。拿2020年,人才吸引力排行前50强來說:
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分別有36、5、7、2個;
一二三四線分別有4、29、16、1個,分別占一二三四線都市數量的100.0%、82.9%、19.5%、0.5%;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長江中游城市群分別有18、7、3、2、3個。
東部地區虹吸中部、西部、西北以及東北。
其中東北最慘,從2017-2020年,人才流出占比分別為-2.3%、-3.0%、-3.2%、-3.7%,人才淨流出且幅度擴大。
一二線都市虹吸三四線都市。
三線還可以勉强扛一扛,但四線都市人才淨流出趨勢在加劇,從2017-2020年,分別為-2.5%、-2.3%、-0.3%、-5.8%。
五大城市群虹吸全國,超60%的人才湧入這些地方。主要受益者是長三角和珠三角。
看完這些後,再有人問你:
眼下,哪個都市最賺錢?
你心裡應該基本門兒清了。
6
飛翔
“人挪活,樹挪死”,這句老祖宗留下的話,實乃真理。
如果家裡不是富甲一方的名門望族,有錢有勢,我鼓勵年輕人應該像鷹一樣,跳下懸崖,展開翅膀。
雖然艱苦,甚至摔斷翅膀,但金錢或者經驗,你總能得一份兒。人生的意義,何不是,苦中作樂,破繭成蝶呢?
賭場就是人生場。
·本文已完感謝閱讀·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