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文道|唱經樓:唱經嗣響

山西 58℃ 0
摘要:太原道按:2019年,太原市提出在明太原府城範圍內修建24.5公里長的府城文道,綜合府城內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資源,串聯起數量眾多的文物古迹和歷史街巷,展現太原都市新形象、彰顯“最太原”文化魅力。現在,部分項目已經竣工,太原道將推出一組文章介紹府城文道上的重要地標。“此樓唱經日,金榜題名時”的唱經樓,是最能體現儒家科舉制度榮耀的一例。

太原道按:2019年,太原市提出在明太原府城範圍內修建24.5公里長的府城文道,綜合府城內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資源,串聯起數量眾多的文物古迹和歷史街巷,展現太原都市新形象、彰顯“最太原”文化魅力。現在,部分項目已經竣工,太原道將推出一組文章介紹府城文道上的重要地標。

█府城文道示意圖

“文能進士冠天下,武必將軍穩江山。”這是古時金榜題名的幸運者的最高理想。在太原城裡就有一座樓閣,巷道裏傳出的交響,牽繫幾多才俊曉夢,命運翻轉又是幾重天……

尋斯樓燕踪,是一方讓文武最想知曉可否“躍過龍門”的地方,彙聚著舊年華各色舉子個體“心靈史”。若放大心量去,這裡有無“唱過”獨佔鰲頭的“狀元郎”呢?可以肯定地說:“有!”

晋地“不出天子出宰相,狀元偏出武狀元。”這種不排除是受“重商輕文”風氣所影響,進士出身的陳廷敬、徐繼佘、祁隽藻皆是才堪大用的文官,是持久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藝員。清代山西出了六比特武狀元。為此,雍正帝一朱批:“山右大約商賈居首,其次者尤肯力農,再次者入營伍,再下者方令讀書應試,朕所悉知。”

這是一比特受中國傳統思想“聞雞起舞”“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而有所得的人物——賈廷詔。他在鄉試的“大比之年”進入教場,各位考官分列兩側,考場威嚴肅穆。身著精幹白衫的賈廷詔颯爽英姿地走進考場,行禮後,收腹起拳,疾如電,快如風,猱進鷙擊,虎躍鵬飛,直看得考官叫好不絕。接著他又揮舞大刀,左盤右旋,上下翻飛,風雨不透,考官連連點頭。舞到興頭上,漸入佳境來,只見他不慌不忙地用脚踩住刀柄,往身前一搓,然後用脚尖輕輕一挑,大刀“嗖”地一下飛入半空,旋轉著,徐徐落在他的手中。一主考後問:“這是何招?”賈廷詔忙回道:“這叫‘珍珠倒捲簾’。”考官連聲讚歎:“好!好!……”

這是賈廷詔此番鄉試的第二場,即步射、硬弓、舞刀等武藝,是在他經過一場“馬射”合格後進行。考舉人光靠秀肌肉是不能勝出的,之後他又經過內場策論的考試。

放榜的日子“唱經樓”前總是熱鬧的。賈廷詔與士人們紛紛雲集於此,他知道自己中舉的希望極大,但不知道名次。官府所派“報捷官”在二層樓閣上鏗鏘宣佈,並在榜牆上張貼中試喜訊。這一張金榜見證了無數悲歡離合,人潮湧動中有人歡喜有人憂。賈廷詔喜出望外地豎起耳朵聽,當第一個念到他的名字,且試中“解元”時,他輕輕地舒了一口氣,壯志得申的他一時間在士人眼裡是“天之驕子”。消息也不脛而走、滿城皆知……

清乾隆元年(1736年),二十二歲的賈廷詔經過了會試、殿試中丙辰恩科武狀元。“自古行伍風盛,惟晋地才俊多。”繼賈廷詔後,又有五位品嘗了以示恩典的鷹揚宴、會武宴,斬獲狀元,分別是張大經、馬全、張從龍、李相清、李廣金,皆將所學賣於帝王之家,且風生水起。

█修繕前的唱經樓

聳立在太原府鼓樓街的“唱經樓”,為揭曉“五魁首”的放榜之地,在科舉應試中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王世貞《觚不觚錄》載:“諸生中鄉薦與舉子中會試者,郡縣則必送捷報。”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由當時朝廷的左布政司劉魯重修,原“唱經樓”三個大字由傅山先生所書,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曾修葺。明代科舉的社會習俗,士子中試後,隨即要參加鹿鳴宴、恩榮宴、贄見座主、赴鴻臚寺習儀、上錶謝恩、謁先師、行釋菜禮等系列禮儀活動。“唱經樓”營造著科舉氛圍,激勵著晋地士人,是應試考生最期盼獲取中試消息並及時告知家人的首發地,當然此處也匯流著更多名落孫山者的黯然神傷。

█蕭剛手繪唱經樓

太原人愛在猜酒令時說“五魁首”,就是指這裡五經之魁首,舉子之翹楚。

十六世紀晚期,義大利神甫利瑪竇不遠萬里,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並生活了近三十年,對中華文明有比較細緻的觀察,他認為:“中國的制度可能有很多問題,但其科舉制保證了公權力掌握在知識階層手裡,類似於柏拉圖‘哲學家治理’的‘理想國’。”的確,幾代王朝不吝耗費人力與物力去層層疊疊地選拔官員,科舉制度提供了大量的源源不斷的管理人才,使中華文化保持著有序的延續,這是個重要原因。

“此樓唱經日,金榜題名時”的唱經樓,是最能體現儒家科舉制度榮耀的一例。

點擊下列文字連結,閱讀推薦內容: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