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年,孫權派呂蒙襲取荊州,並在第二年年初俘殺了關羽。消息傳來,蜀地震動,劉備更是怒髮衝冠,想要出兵奪回荊州,並為關羽報仇。可是,劉備的行動卻非常遲緩,直到221年七月,才領兵御駕親征。東吳剛奪取荊州時,當地不少人還是支持劉備的,然而劉備為何沒有第一時間派兵,而是拖延了那麼久的時間呢?
對於劉備集團來說,西元220年是個不幸之年。首先,集團內部出現了很多問題。就在劉備得知荊州陷落、關羽被殺消息的同時,東北部的上庸又出現了問題,守將孟達率領部曲投降了曹魏。之後,曹丕派夏侯尚、徐晃率軍奪取了上庸諸郡。劉封逃到成都後,受到了劉備的譴責,最終劉備含淚賜死劉封。
由於曹魏進攻並奪取了上庸諸郡,應該說對蜀漢還是造成了一定的軍事壓力,此時的劉備自然不會貿然率領主力去討伐東吳。除了劉封、孟達外,還有兩位重量級人物也離開了劉備,一比特是謀主法正,另一比特是後將軍黃忠。220年,法正、黃忠先後病死,謀臣猛將的離世,對劉備集團而言是個沉重的打擊。
到了這年十月,北方又出事了,使得伐吳的準備工作又陷入停滯。漢獻帝劉協被迫將皇位禪讓給曹丕,至此東漢正式滅亡,曹丕建立曹魏政權。消息傳到成都後,群臣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為“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於是,劉備集團開始籌畫、準備登基事宜。
直到221年四月,劉備才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政權。之後,“置百官,立宗廟”,劉備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權建設活動。就在劉備準備發兵的時候,蜀漢內部出現了反對的聲音,而且反對的人還不少。雖然丞相諸葛亮對此事緘口不言,但其實他是反對的,只不過由於自己的身份非常尷尬,才沒有站出來說話。
在將領之中,趙雲站了出來,因為他與劉備的私人關係很好,敢於發言。趙雲認為“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劉備沒聽,還把趙雲留在了江州。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劉備之所以行動遲緩,還有兵力集結、後勤補給的因素,囙此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除了上述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劉備的用兵策略問題。交戰之初,劉備用兵還是非常小心的,先鋒將領吳班、馮習擊破李异、劉阿,佔領了秭歸。直到第二年正月,劉備才抵達秭歸,並派“將軍吳班、陳式水軍屯夷陵”。
直到二月,劉備才發動大舉進攻,“率諸將進軍,緣山截嶺”,抵達夷陵。吳軍在陸遜的指揮下堅守不出,雙方陷入對峙階段。到了這年六月,陸遜發起突襲,火燒連營,大破蜀漢軍隊。劉備狼狽而逃,幾乎是僅以身免。諸葛亮聽到前線戰敗的消息後,歎息道:“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複東行,必不傾危矣。”
參考資料:1.《三國志》;2.《資治通鑒》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