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召開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推進會”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說起長城,人們一般想到的是北京八達嶺長城、山海關長城、嘉峪關長城……看到這條新聞後,很多人疑惑:內蒙古也有長城嗎?內蒙古的長城分佈在哪兒呢?
今天,我們就來驕傲地告訴大家,內蒙古有全國最多、最集中、種類最全、內容最豐富的長城古迹。
在我國擁有長城的16個省區市中,內蒙古的長城在5個方面居全國第一:
長度最長:內蒙古歷代長城相加總里程約1.5萬公里,占全國長城總長三分之一。
種類最全:擁有從先秦一直到明末,包括戰國時魏、趙、秦、燕和此後的秦、漢、北魏、北齊、隋、遼、金、明等歷代長城12種。
修築歷史最長:前後跨越2000多年。
修築朝代最多:有12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
分佈地區最廣:遍佈內蒙古全境12個盟市約80個旗縣區。
內蒙古15段(處)長城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
2020年11月26日,國家文物局對外發佈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的通知,內蒙古自治區納入15段/處,具體為秦漢長城9段、明長城3段、戰國秦長城1段、戰國趙北長城1段、金界壕遺址1段。
此次“內蒙古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推進會”上,強調要加大新城區坡根底秦長城、清水河縣明長城、包頭市固陽縣秦長城3個項目要的建設力度。那麼我們就來瞭解一下這三段長城吧!
新城區坡根底秦長城
秦長城修建於西元前214年,《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長城東起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坡根底村北部的大青山南麓……”
秦長城與戰國趙北長城在新城區坡根底村北部的大青山脚呈“T”字形相匯,是戰國、秦、漢三朝代長城交匯並存的節點。
新城區坡根底秦長城全長4.36千米,沿線有牆體3段,烽燧2座。
整段長城就地選材,以石築、土石混築為主。
清水河縣明長城
清水河縣境內的明長城遺址是萬里長城的中段,也是長城的重要地段。
清水河縣境內明長城總長155公里,從盆地青新村入境,跨越韭菜莊、北堡兩鄉到西南的黃河邊上。
沿線有烽火墩台108座、敵臺243座、馬面253座、保存較好的城堡(敵樓)5座。
近年來,先後保護修繕的重要地段有口子上丫角墩和徐氏樓、箭牌樓、板申溝、小元峁、窑窪等敵樓。
包頭市固陽縣秦長城
固陽縣境內的秦長城,距今2200多年。長約120公里,橫穿三個鄉鎮。
多半修築在山巒北坡,依山就險,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帶多用夯土築成,山地則多用石塊或土石混築。
保存較為完好的是固陽縣九分子鄉那一段,長約12公里,城牆外側高5米,內側高2米,頂寬2.8米,底寬3.1米,牆體為黑褐色厚石片交錯疊壓壘砌而成。
在城牆內側,每隔千米有一座烽火臺,並發現107幅岩畫。
此外有蒙恬大將點將台、匈奴萬箭穿石處等歷史遺址。
等內蒙古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成後,你會來內蒙古看長城嗎?
(喵了個咪)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