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連名字都不會寫的放羊老頭,憑獨門絕技成了警界頂尖追跡專家

内蒙古 115℃ 0
摘要:1959年農曆臘月29日夜,是闔家團圓過除夕的日子,內蒙古赤峰市水地鄉供銷社分銷店被盜了。接到報警後,赤峰市警察局刑警隊長史海濱立刻帶人趕往供銷社勘查。供銷社的門鎖被人用鐵鎬撬壞,偵查人員在現場發現可疑足迹,經辨認屬於兩個人,一個穿膠鞋,一個光脚。聽到馬玉林的名字,大家似乎都眼前一亮,紛紛表示可以一試。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身份卑微的老頭,卻在放羊中學會了一項獨門絕技,這套絕技讓他日後成了警界頂尖追跡專家。

1959年農曆臘月29日夜,是闔家團圓過除夕的日子,內蒙古赤峰市水地鄉供銷社分銷店被盜了。

盜賊偷走4匹棉布,4條香烟,7斤糖果,1桶豆油,另卷走300元現金,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這可是一件大案。

接到報警後,赤峰市警察局刑警隊長史海濱立刻帶人趕往供銷社勘查。供銷社的門鎖被人用鐵鎬撬壞,偵查人員在現場發現可疑足迹,經辨認屬於兩個人,一個穿膠鞋,一個光脚。

偵查人員沿著足迹向外追跡,足迹在門外不遠處變得雜亂無序,進而消失不見。當年辦案條件落後,沒能力採集指紋,為數不多的足迹印也不見蹤影,偵查人員根本無從下手。

這時,人群中有人突然說道:“要不找馬玉林來試試?“

聽到馬玉林的名字,大家似乎都眼前一亮,紛紛表示可以一試。這馬玉林究竟是何方神聖,竟讓堂堂刑警隊的人都能想到他?

說出來您可能不信,此時的馬玉林,只是個50多歲窩在山溝溝裏放羊的老頭,大字不識一個,連自己名字也不會寫。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身份卑微的老頭,卻在放羊中學會了一項獨門絕技,這套絕技讓他日後成了警界頂尖追跡專家。

馬玉林生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赤峰安慶溝盧家營子村人。

馬玉林幼年家貧,童年時期以給地主家放羊為生。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幾十年間,天天和羊群混在一起,觀察羊的一舉一動,時間久了,竟被馬玉林悟出一套碼踪的本領。

碼踪,是偵察科技術語,通常指警方刑偵人員根據現場一切形迹,追跡、判斷、尋找犯罪嫌疑人的科技。

馬玉林的碼踪絕技可以說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只要看一眼羊群踩過的蹄印,他就能知道羊群的數量,每只羊的大小、肥瘦、毛色及特徵,幾乎不會走眼。

馬玉林放羊,無需查羊,跟在羊群後面看蹄印就行。哪只羊丟了,跑去了哪兒,他順著蹄印不出一頓飯功夫就能追回。除了羊之外,牛、馬等牲畜同樣逃不出他的法眼,四鄰八鄉誰家牲畜丟了都會來找馬玉林,他幾乎從未失手過。

到了後期,對家畜的尋蹤覓跡已經無法滿足馬玉林的興趣,他開始嘗試辨認人的足迹,並且利用自己的碼踪絕技,幫助生產隊抓一些小偷小摸,逐漸打響了名氣。

馬玉林的事蹟,赤峰警局的人也有所耳聞,囙此當供銷社盜竊案陷入僵局,有人提出要找馬玉林試試時,大家幾乎一致贊同。

接到赤峰刑警隊長史海濱的邀請後,馬玉林連夜騎著毛驢趕路,天還沒亮就到了供銷社,沒有休息,直接投入了工作。

他蹲在地上,仔細觀察盜賊留下的足迹,時而用手比劃,時而拖著腦袋沉思,不一會兒,他站起來輕輕說道:

“穿膠鞋的這個不超過20歲,身高1.65米左右。光脚的40來歲,身高1.7米。”

見眾人還沒反應過來,馬玉林把大家叫到門外,隨手找來一根樹枝,開始在地上邊走邊圈畫起來。

馬玉林在前面一步一圈,警局的人在後面步步緊跟,門外不遠處,脚印開始變得雜亂無序,但絲毫沒影響馬玉林繼續畫圈。馬玉林走後,大家看到被圈起來的地方,才發現脚印如果不趴在地上細看,根本發現不了。

前期趴地上看,還能隱約瞧見脚印,可隨著馬玉林走出的距離越來越遠,大家在他畫的圈裏就看不出一點印記了。

有人嘀咕道:“你這圈裏啥也沒有啊?”

馬玉林笑著回:“你再仔細看看,是不是有塊小石子翻白了?那是壞人踩得。”

眾人齊刷刷的看去,果不其然,圈裏有個小石子,朝上的一面有濕土,朝下的一面卻是幹的,這說明有人不久前剛踩過,把朝向土裏一側帶出來了。

看到這,大家或許會有疑問了,不可能每個脚印踩過去都帶起石子,若是沒有踩動的石子,又沒有脚印,那馬玉林怎麼畫圈呢?

這就要說到馬玉林碼踪科技的出神入化了,他厲害到什麼程度呢?

一個普通的脚印,馬玉林只看一眼,就能從脚印的輕重、步態、步幅、虛邊、壓力、帶土等情况,判斷出嫌疑人的性別、身高、胖瘦、年齡、職業、體態、走路姿勢、個人習慣等等。

簡單來說,馬玉林看到脚印,能馬上在腦海中刻畫出嫌疑人肖像,而後模仿嫌疑人的步伐,進而合理推測嫌疑人出逃時場景和路線。

不僅如此,馬玉林還針對土質、天氣的不同,摸索出一套在沙土、硬地、草地、礫石地、雪地、河水、雨天如何辨迹追跡的規律。

囙此,即便是沒有脚踩翻動的石子,也沒有明顯的脚印,馬玉林也能憑藉大腦中構建的模型,繼續往下走,圈定他認為的兇手最可能的落腳點。

馬玉林說:“我畫10個看不到的脚印,就能在第11個地方看見脚印。”

就這樣,馬玉林向著嫌疑人一步步靠近。不多久,他走到一處小土包,對著眾人又說道:

“那個穿膠鞋的人,當時就站在這個小土包上,朝店裡盯梢。對了,他的膠鞋應是剛買不久的新鞋。”

此時,刑偵人員已經完全被馬玉林折服了。

繼續追跡,警方跟隨馬玉林找到一個村莊的一戶人家,這戶人家有兩個男人,經過審問,他們正是盜賊。

這兩人的年齡、身高等,都和馬玉林構建出的嫌疑人完全符合。

經此一戰,馬玉林的名聲更響了。在那個刑偵手段極為落後的年代,馬玉林可是難得的人才,警局自然不想錯過這麼一比特大神級人物,經向上級請示,馬玉林被吸收進赤峰警察局刑警隊。

自那以後,赤峰刑警隊就多了一名不穿警服,沒有公職身份的編外刑偵隊員,馬玉林也開始了他更為傳奇的後半生。

很快,馬玉林的名號就響徹警界,北上廣、陝西、寧夏、山東、東北,河南,天南地北的警局遇到破解不了的大案要案,都首先來找這位全國頂尖的追跡專家,或是將嫌疑人的足印寄來求馬玉林幫忙分析。

馬玉林經手的追跡案件太多了,比如1965年南京市電影院連環盜竊案,現場只選取到一枚足迹照片,南京市局全力奮戰卻毫無進展,不得已求助馬玉林。

馬玉林看完足迹照後,馬上就斷定兇手身高約1.64米,年齡在25歲以上,中等身材,稍胖,應是個復員兵。南京市局根據馬玉林提供的犯罪嫌疑人肖像,3天內告破案件。

又比如1972年6月間的北京海澱“鬧鬼案”,先後發生10餘起,警方佈置大批警力偵查,始終未能“捉鬼”成功,馬玉林奉命進京“捉鬼”。

馬玉林經過足迹分析,判斷有兩隻“鬼”,身高都是1.7米左右,年齡在23至25歲之間,兩“鬼”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差异,囙此他斷定是兄弟倆作案。

警方據此暗中偵查,最後成功將“二鬼”揪出,原來罪犯是一對外籍混血兒兄弟。

再比如1973年春,河南安陽鐵礦銀行分理處發生特大搶劫殺人案,警方動用400餘偵查人員,馬玉林也受邀參與調查。

他很快就從為數眾多的鞋印中,找到兩枚屬於嫌疑人的鞋印,一枚判定是“回力”膠鞋留下,一枚是布鞋底。

馬玉林進一步斷定,穿“回力”膠鞋的嫌疑人,年齡約21歲左右,身高1.67米,鞋印前端邊緣不實,形成重疊,由此斷定此人是“小脚穿大鞋”。

通過這枚鞋印,馬玉林一直追跡到了位於案發現場南的一個生產隊,成功鎖定兩個嫌疑犯。事後驗證,穿“回力”膠鞋的罪犯鞋子是借的。

諸如以上的種種疑難雜案,馬玉林參與的太多了。在那個完全沒有刑偵儀器的年代,馬玉林靠著他的獨門絕技,從一個放羊老頭,躋身頂尖刑偵專家,他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至今無人能超越。

他的絕技後被編輯成步法追跡的教材,供警局刑偵人員學習。90年代拍攝的電視劇《神眼馬玉林》,便是改編自馬玉林的故事。

1981年1月23日,75歲的馬玉林永遠閉上了他的神眼。非常可惜,由於馬玉林的尋蹤覓跡本領太過於神奇,即便留下了一些書籍教材,馬老的獨門絕技,也沒人能學會了。

看完馬玉林的事蹟,我只想說這才是真正的民間高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