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南京癡呆老人跳河,獲救後大喊全體上刺刀,身份查明引人淚奔

江苏 70℃ 0
摘要:1951年4月19日,美國五星上將麥克亞瑟在國會大廈作了告別演講。此前,麥克亞瑟被總統杜魯門解除了一切職務。或許是上天冥冥中自有安排,老人跳河舉動引起了附近行人的注意,大家第一時間趕來,將老人救上岸。家人向施救者們表示感謝,告知他們老人患有老年性癡呆症,已經快2年時間,病情有惡化的趨勢。93歲老人跳河獲救的事蹟很快傳開了,尤其老人不停提到抗戰事蹟,這引起了南京當地記者和抗戰史愛好者的興趣。

1951年4月19日,美國五星上將麥克亞瑟在國會大廈作了告別演講。此前,麥克亞瑟被總統杜魯門解除了一切職務。在演講的結尾處,麥克亞瑟神情落寞地說道:

我即將結束五十二年的軍旅生涯。我從軍是在本世紀開始之前,而這是我童年的希望與夢想的實現。自從我在西點軍校的教練場上宣誓以來,這個世界已經過多次變化,而我的希望與夢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記著當時最流行的一首軍歌詞,極為自豪地宣示:“老兵永遠不死,只會慢慢凋零。”

“老兵永遠不死,只會慢慢凋零。”這句話打動了無數人,它成為無數老兵的座右銘。老兵漸漸老去,他們步履蹣跚,早已舉不動槍,但他們的豐功偉績永遠鐫刻在歷史豐碑上,永遠被後人所銘記。與此同時,老兵永遠沒有忘懷自己的滿腔熱血。

2014年12月的一天,江蘇南京高淳區淳溪鎮花奔村一比特93歲高齡的老人悄悄走出家門。老人患有老年癡呆症,這樣的舉動經常出現,每一次都讓家人找了很久。老人步履蹣跚走在馬路上,不知不覺就走到了一條河流邊。

老人遲疑了一會,直接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裏。或許是上天冥冥中自有安排,老人跳河舉動引起了附近行人的注意,大家第一時間趕來,將老人救上岸。老人身體很不好,而棉衣早已濕透,凍得渾身發抖。

周圍人爭先恐後拿來衣物,還有把家中被子都拿來了。當老人身體情况稍微改觀後,大家詢問道:“老大爺,你是不是遇到什麼難事?為什麼要跳河?你家人在哪裡?我們給他們打電話。”

看到眾多陌生面孔,老人滿臉茫然,一言不發。大家七嘴八舌,這時老人突然喊起來:“你們不要攔著我,敵人都沖上來了,我要跟戰友一起沖上去,消滅敵人。我們已經犧牲了很多人,决不能讓鬼子得逞,你們都愣著幹嘛,快把我床底下的刺刀拿來。”

老人說完,就起身高喊:“大家拿著刺刀跟我一起沖!”現場所有人都懵了,這究竟什麼情况?這時有人插話說:“這位老人有點老年癡呆,好像不記得自己剛跳河了。”這時當地幹部來了,經過互相通知,老人的家人來了。

家人向施救者們表示感謝,告知他們老人患有老年性癡呆症,已經快2年時間,病情有惡化的趨勢。這裡插一句,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性癡呆症,這種病多發於65歲以上的老人,其發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尚不明確。

老年性癡呆症最早的表現是以近記憶力下降為主,比如早上飯菜吃了什麼,可能到了中午就記不得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早年的記憶也會受損,到最後可能連自己的親人都不認識。但是,有時患上老年性癡呆症的老人會對自己年輕時的經歷刻骨銘心,比如本文這位跳河老人的舉動。

在大家的建議下,家人將老人送到醫院檢查。幸運的是,老人除了老年性癡呆症外,身體情况很好。醫院病房裏,老人又出現了跳河後被救起不久的异常舉動,不停地大喊要跟鬼子拼命,還在病房裏來回走動。

家人告訴醫生,自從老人兩年前患上老年性癡呆症後,幾乎每隔幾天就會在家中大喊,“跟我一起去衝鋒”、“拼出性命也要跟鬼子一較高下。”從老人所說的話來看,醫生們推斷他可能當年是一名抗戰老兵。

老人的家人也這樣認為,可證明老人身份的證書、資料等很早就遺失了。至於老人有沒有上過戰場,家人根本不知道,如果不是這兩年老人患病後經常說出跟日軍打仗的事情,可能家人永遠不知道老人當年這段經歷。

那麼,這名老人究竟是不是抗戰老兵呢?如果是一名老兵,他又有著什麼傳奇經歷?93歲老人跳河獲救的事蹟很快傳開了,尤其老人不停提到抗戰事蹟,這引起了南京當地記者和抗戰史愛好者的興趣。

那一天,老人在家中接受了採訪。經過一段時間住院療養,老人身體情况有所改觀。老人精神狀態還好,就是記憶出現混亂現象,談話不時說出要上前線打鬼子,還提到很多戰友犧牲的細節。

記者先抱著試探性問:“您還記得當年屬於哪個部隊的嗎?”聽了記者問題,老人似乎來了精神,大聲說:“我的部隊都在長沙!我們跟鬼子戰鬥多次!”村中罕見來了記者,原本就好奇老人身份的鄰居都來了。

鄰居們笑了,這些話他們之前也聽了老人說過。如今面對記者和攝像機鏡頭,老人又說了,很多人還是當玩笑話來看。這不有一個鄰居可能出於好意,就站出來說:“那都是以前很久的事情了,那部隊也早就不在了。”

“胡說!怎麼就不在了,他們就在長沙,都在殺鬼子!我在等部隊的通知,通知來了,我就要出發!”老人邊說,邊用拐杖不停敲擊地面。這一幕讓現場所有人為之動容,他們漸漸相信面前老人肯定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去,或許真的如同他所說的那樣。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老人的身份逐漸浮出水面。老人名叫孫建勳,原名孫秀清,1921年出生,跟其他父母早早就讓孩子從事家務活不同,孫建勳父母頗有遠見,認為孩子不讀書肯定不行。父母省吃儉用,讓孫建勳接受了一般農村孩子無法享受的教育。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全面侵華,中華民族來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也標誌著中華全民族抗戰的開始。事變爆發時,孫建勳正在南京讀書。孫建勳對日軍特別痛恨,而老師們更是不停給學生們灌輸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思想。

隨著日軍不斷擴大侵華戰爭,給孫建勳帶去了極大的刺激,他决定棄筆從戎。1937年12月,日軍向南京發起進攻。在日軍進城前,孫建勳和同學們被提前要求出城。孫建勳回到老家不久,南京淪陷了。

眾所周知,日軍佔領南京後,製造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1937年冬天在南京的那場大屠殺,讓中國人無法忘記,更無法原諒。短短六周時間,30多萬無辜老百姓被日軍屠殺,這意味著平均12秒就有一個生命消逝。

因遇難者遺體太多,日軍為了毀屍滅跡在江邊設了多個屠殺焚燒點。據參與拋屍江邊侵華日軍第13師團65聯隊的分隊長栗原利一就曾參與了在江邊焚燒屍體,他在口供中描述道:

“為了對屍山進行善後處理,特別動員了別的部隊,用整桶的汽油把屍體全部燒掉了。這是因為把槍殺、刺殺的屍體原封不動地扔進江裏,總會留下某些形迹,所以必須盡可能地把屍體‘換換裝’再拋入長江。然而,缺少把大批屍體像火花那樣一直燒到骨頭所需的大量燃料,儘管猛燒一陣,還是燒得不徹底,留下一座焦黑的屍山,把這座屍山炮如長江的工作也是頗為費時的。(12月)18日幹了一天也沒能幹完。用柳樹枝等做成橋滾,拖起沉重的屍體投入江中,這種工作一直幹到19日中午。”

儘管日軍全力封鎖南京大屠殺的消息,可還是很多人知道慘案,尤其是南京周邊群眾更為熟悉。孫建勳所在的家鄉也有很多人被殺害,而孫建勳父母痛惜的同時,也為兒子感到慶倖,因為他在南京淪陷前就回來了。

然而,孫建勳徹夜難眠,尤其獲悉自己不少同學慘遭日軍殺害時,憤怒充斥著他的內心。孫建勳原本就渴望能保家衛國,這一次他再也坐不住了,他不顧父母勸說毅然决定參軍報國。1937年12月的一天,孫建成離開家鄉,走上了保家衛國的抗日戰場。那天,母親早早起床,給孫建勳準備乾糧和行李。

出發時間到了,母親流著淚再一次挽留兒子。孫建勳意志堅定,跟母親說了一番話後頭也不回出了家門。孫建勳參加的軍隊是國軍第37軍,為了表達抗日决心,他將名字孫秀清改為“建勳”,寓意建立功勳保家衛國。

當時村子裏還有4個人跟孫建勳一起約定參軍,但沒有過多久,這裡面有3個人目睹戰場過於殘酷,就悄悄跑了回來。孫建勳一步步昇為連長,因戰鬥勇敢,經常衝鋒線上,被戰友稱為“孫大膽”,最後還考入了黃埔軍校。

至於孫建勳具體加入那支軍隊的番號,孫建勳身份暴露前一直沒有透露,直到記者不斷調查,才大概找到證據,當記者把37軍下麵所有的師長名字依次說了出來,孫建勳只對60師師長陳沛有一點記憶,他的軍旅生涯也是從一名普通戰士開始。

陳沛是國民黨陸軍中將,曾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兵科和中央訓練團將官班的營員。據朱仁中編撰的《抗日志士陳沛將軍》中描述:

“1934年春,平定閩變,十九路軍解體,其殘部收編為第六十師,陳沛晋昇為該師師長。抗日軍興,六十師轉戰江浙,固守淞滬揚涇河、羅店一線。陳沛親臨前線偵察敵情,主動迭次乘夜出擊,殺敵甚多,大挫敵寇囂張氣焰。”

“敵我在宜溧地區周旋旬日,我軍漸被包圍於金雞嶺一帶。雙方酣戰九晝夜,戰況慘烈。在日軍妄圖圍殲之際,英勇善戰的陳沛當機立斷,指揮六十師主力伺機乘夜突圍,至流洞橋一帶,匯同友軍一部,向日軍反包圍。日軍猝不及防,激戰至次日,日軍木傑三郎旅團傷亡慘重,不支潰退。我軍乘勝追擊三十餘裏,斬獲甚眾,造成江南大捷。司令長官顧祝同頒《光榮六十師》錦旗,前敵總司令薛嶽馳電該師賀勉,軍團司令羅卓英親往犒勞。”

1938年初,陳沛率部奉命駐守江西修水縣的麒麟峰。不久,日軍山下奉文軍團一個大隊前來偷襲,結果遭到痛擊消滅,陳沛受到嘉獎,晋昇第十八軍副軍長,仍然兼任六十師師長。不難現象,孫建勳肯定也參加了戰鬥。

但是,真正讓孫建勳記憶深刻的是參加長沙會戰。1939年8月15日,侵華日軍第11集團軍製定了《江南作戰指導大綱》,其戰役指導方針是:實施本作戰時以奇襲為主,儘量在短期內結束戰鬥,然後恢復大概原來態勢。

為此,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集結10萬餘人,分兵贛北、鄂南、湘北三路進犯長沙,目的是最短時間裏將第九戰區國軍消滅。國民黨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嶽為守衛長沙,製定了以湘北魏防禦重點,調集30多個師和3個挺進縱隊約24萬多人參戰。

孫建勳所在部隊參戰,根據上級安排,已經是連長的他率部駐守在新牆河附近。第一次長沙會戰時,日軍把新牆河一線定為進攻的重點。這裡集結了日軍大量精銳部隊,包括今村均部隊、稻葉田郎部隊全部、荻州立共部隊以及甘粕重太郎部隊一部,甚至包括炮兵兩個聯隊等,總兵力達到了5萬多人。

戰鬥前,孫建勳向上級保證:“請長官放心,人在陣地在,决不後退!”日軍對國軍陣地發起了瘋狂衝鋒,戰鬥進行的异常慘烈。孫建勳面前的敵人對他們所在的陣地前後發起9次衝鋒,都被打了下去。

戰鬥到最後,眼看有十幾名敵人從側面摸了上來。孫建勳直接拔出大刀,吼道:“大家跟我沖上去,砍掉這些鬼子!”戰士們被連長舉動感動,全部沖了上去,一鼓作氣消滅了敵人。或許這次戰鬥記憶太深刻,以至於他後來癡呆了也沒有忘懷。

日軍看著始終無法突破新牆河,惱羞成怒後决定釋放毒氣進攻,好在上級第一時間通知,孫建勳所部及其他守軍及時後撤。第一次長沙會戰結束後,中日雙方都公佈了戰果,但雙方列出的傷亡數位差距較大。

薛嶽給蔣介石報捷電報裏是這樣寫的:“……日軍分三路進攻長沙,我誘敵深入,於長沙附近予以痛擊,敵傷亡慘重,向北潰逃……”白崇禧、陳誠等人也向蔣介石發去了捷報。同時,薛嶽在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全體將士忠勇用命,國民努力助戰,激戰20餘夜,先後斃傷敵三萬餘人,俘獲無算。”

至於日軍傷亡,據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著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記載,“敵遺棄屍體約四萬四千具,俘虜約四千名,繳獲主要武器火炮二十六門、機關槍約二百七十挺。我方傷亡為,戰死約八百五十名,負傷約二千七百名。”

除了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外,孫建勳還參加了第二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等。孫建勳究竟參加多少激烈戰鬥,早已無法考證,但他為抗戰勝利貢獻了全部力量。戰鬥間隙,孫建勳還不忘學習,1945年他考入了黃埔軍校。

抗戰勝利後,孫建勳回到了家鄉,他把自己在戰場上所有經歷深埋心底。鄉親們只知道孫建勳當過兵,至於拿著大刀跟日軍死戰等事蹟連親人也不知道。只是每當農忙下雨在家時,孫建勳會發呆走神,對抗戰題材的老電影非常感興趣。

或許那一刻,孫建勳想到了自己在抗日戰場上的點點滴滴。孫建勳的兒子孫鐘順後來向記者透露了父親很多看起來异常舉動,孫建勳83歲那年夏天,突然陰雲密報,電閃雷鳴。孫建勳大喊“不好”,立即將家中曬乾不久的小麥搬出來,壘成了一個防禦工事,說是要封锁“敵人進攻”,原來他把雷聲當成了日軍的槍炮聲。

還有一次,孫建勳跟家人說要“外出偵查敵情”,他跑到一座寺廟裏,說那裡是第九戰區的司令部,要去找薛嶽彙報軍情。不僅如此,孫建勳經常坐在屋簷下發呆,偶爾從他嘴裡聽到《大刀進行曲》: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愛國的同胞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後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中國軍隊勇敢前進,看准那敵人!把他們消滅,消滅,沖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1933年,29軍敢死隊揮動大刀在喜峰口擊敗了日軍。全國為之歡欣鼓舞,遠在上海參加救亡運動的麥新(原名孫培元)受到鼓舞,創作了這首抗日歌曲,結果成為流傳最廣的歌曲,激勵了無數熱血男兒。時間來到2014年,93歲的孫建勳癡呆離開家中,於是就看到了本人開始那一幕。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