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管專治都市“疑難雜症”

重庆 48℃ 0
摘要:

2020年7月21日,重慶兩江智慧城管綜合管控平臺正在顯示窨井蓋檢測、道路照明、水質監測等資訊。(資料圖片)記者張錦輝攝\視覺重慶

渝北區安裝了200多塊停車誘導屏,方便市民快速停車。(受訪組織供圖)

500多個

感測器24小時

為橋樑做“體檢”

前不久,在對李家沱長江大橋196根纜索進行的例行檢測中,纜索機器人派上大用場。這種長寬各50釐米、高1米的機器人可“攀岩走壁”,全方位、高精度對纜索表面及病害進行檢測,哪怕一個微小的變化也無所遁形。

在有“橋樑之都”稱號的重慶,修橋不容易,管橋也不是輕鬆的事。要全面瞭解橋樑健康狀況,不僅需要纜索機器人“上天”,還要求管理人員“入地”——鑽進“橋肚子”裏,第一時間檢查是否有滲水或水漬,鋼構件是否有凝露、銹蝕等病害。因為每段鋼樑、每顆螺絲都不能掉以輕心,大橋的維護人員一天忙碌下來經常手酸脖子疼。

橋樑健康監測系統的出現,為“橋樑醫生”們解决了不少煩心事。

近年來,城投路橋公司研發出“智慧路橋”系統1.0版——橋樑結構狀態監測系統,在長江大橋複綫橋、菜園壩大橋、李家沱大橋、黃花園大橋、朝天門大橋、千厮門大橋、東水門大橋、牛角沱嘉陵江大橋、蘇家壩交流道陸續建成投用。

不久後,以該系統為基礎,該公司搭建了“智慧路橋”系統2.0版——橋樑結構狀態監測系統雲平臺,通過建立統一的資料介面標準及新的橋樑三維模型,實現了不同橋樑結構狀態監測系統多年來累積數據的集中、統一管理,為科學養護橋樑提供決策參考。

以朝天門大橋為例,該橋安裝有500多個感測器,24小時監測橋樑位移、應力等數據,一旦出現異常數據,系統自動報警。通過採用橋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與視頻監控系統結合、人工巡查兩種方式,朝天門大橋管理處給橋樑安全上了“雙保險”。

“耳聰目明”的不僅是朝天門大橋。為讓橋樑會“說話”、說更多“話”,城投路橋繼續完善“智慧橋樑”系統建設,建立了全國路橋管養企業第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依託博士後工作站與重慶大學、重慶交通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擬打造出“智慧路橋”的更高版本。

聲音

城投路橋公司工作人員:

現時,城投路橋對橋隧智慧管理綜合平臺進行了集中綜合,監控指揮中心接入中心城區12座大橋和4個隧道信息化管理系統,初步實現了橋隧日常管理所需的監控指揮集成化、訊號資訊採集視覺化、資料分析智能化、設施技防自動化、應急通信調度效率化。

6000多公里

地下管網堵不堵

線上監控一目了然

7月12日上午,嘉陵江洪峰過境磁器口。當江水剛在磁器口一低窪處漫過脚尖,沙坪壩區排水搶險指揮中心就接到汛情報告,及時向周邊搶險人員發出“迎戰”指令。

汛情能得到及時回饋,源於沙坪壩區在磁器口等近20個易積水區域安裝了高清視頻和電子水尺等物聯網設備,一旦豪雨積水超過水准路面10釐米以上,系統就會自動報警。

沙坪壩區在洪水中能够從容應考,與其注重“智慧排水”系統建設密不可分。

時間回溯到幾年前。彼時的沙坪壩區每逢豪雨,一些路段就會出現二三十釐米深的積水。究其原因,除了地勢低窪外,地下管網不能順暢“呼吸”也是原因之一。

為此,該區與重慶大學等高校聯手,共同研發地上地下全方位、一體化的水務物聯感知網,希望建立與時間賽跑的應急處置機制,掌握城市排水防澇的主動權。

去年初,全市首個排水管網智慧管理系統——“沙坪壩區地下綜合管網CIM(都市資訊模型)平臺”(簡稱“地下管網CIM平臺”)綜合管理系統初步建成投用,城區的排水管道堵不堵、堵點在哪裡一目了然。

據介紹,該系統採用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建立地下管網CIM平臺,充分利用了三維視覺化、云計算和物聯網科技,基於GIS地理資訊系統,在城區地圖上疊加展示各類排水設施的位置、内容資訊、可運行狀態,實現對管網設施的線上監控、自動監督、遠程監管和巡檢維修。

具體來說,該平臺建立地下管網永久性數位檔案系統,迄今已入庫數據1277564條,覆蓋沙坪壩區26個下轄區域管網6339公里,將完善關聯管網重要參數、缺陷問題、內窺視頻等數據,新建管線亦可隨時更新入庫,實現系統數據永久存儲,可應用、可共亯。

不僅如此,地下管網CIM平臺按照“廠、網、河一體”、“排水監測一張網”的思路,擬通過感知設備採集管網規劃、建設、運維過程的全生命週期數據,並融合各項業務系統,逐步建立全域智慧管網數據體系,構建該區管網數據三維視覺化“一張圖”,使用戶在最短時間內就能獲取準確、可靠的管網數據資訊。

聲音

沙坪壩區地下綜合管網CIM平臺工作人員:

平時,該平臺與感知設備融合,可即時監測重點區域水質、水位、實时影像等數據,即時發現問題;在特殊時期,該平臺與應急指揮調度系統聯動,可提供關鍵數據預警服務,讓指揮中心能宏觀掌控全區態勢,第一時間瞭解現場情况,及時處理突發事件,將洪水、內澇等灾害引起的損失降到最低。

6.27次

“智慧停車”系統

讓車位日周轉率提高

8月9日,張先生到渝北兩路辦事,通過手機上的智慧停車App(翼停),輕輕鬆松就查到空餘停車位。

讓張先生大呼方便的翼停App,是渝北區全力打造的“智慧停車”管理系統的一個縮影。

渝北區“智慧停車”項目的運營方——重慶路泊通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他們已在渝北區安裝路邊車位感測器3899個、監控137套、路邊車位誘導屏216套,接入固定停車場數據96套,對約2萬個車位實現智能化引導管理。

據測算,自“智慧停車”系統投用後,渝北區車位日周轉率增長至6.27次,比以前增長約兩倍,車主尋找空車比特的時間平均縮短8分鐘,道路通行能力大大增强。

不過,解决了找車位困難的問題,路泊通公司又遇到新挑戰:一方面,樹冠下安裝的視頻監控系統,部分監視器因為樹葉遮擋的原因,難以起到監控作用。另一方面,路邊停車位是開放式無人管理的,車主有可能停車卻不繳費。怎麼破?一系列占道“智慧停車”系統的“加强版”裝置應運而生——

將ETC技術應用在占道停車管理上,安裝在路側的ETC設備可以精准識別車輛停車數據,在車輛駛離時就能通過車載ETC自動扣費,實現無感支付。現時,渝北區雙龍大道就試用了這種裝置。

視頻巡檢車、無線貼地視頻樁可以很好解决監控盲區問題,特殊路段還可以安裝智慧地鎖。當車輛駛入,地鎖升起,同時地鎖上的監視器對車牌資訊進行自動識別,車主繳費後,地鎖下降至原先位置。

除了方便車主找車位,“智慧停車”系統還為城市管理帶來哪些便利?記者瞭解到,在渝北區,如果占道停車位發生停車剮蹭事故,該系統可及時調出視頻,為警方處理提供依據;如有惡意欠費的車輛進入停車位,管理人員的手機上會出現預警資訊,提醒前往處置;當某些路段停車位長期緊張,運營方可將這條道路上的車位使用情况上報城管等部門,為首長部門合理規劃停車路段、籌畫停車場建設提供依據。

聲音

市民張先生:

以前停車是人找車位,到了目的地找個空車位都要轉十幾分鐘;現在是車位等人,沒到目的地,先用手機鎖定停車目標,到現場後一兩分鐘就能搞定。

約25%

“數位管家”

提高施工管理效率

地處中心城區覈心區、6條道路同時施工,交通轉換和施工管理如何才能跟得上?這是兩江新區翠雲片區C區縱三路等6條市政道路建設時面臨的最大難題。

然而,自去年底開工以來,短短數月,翠雲片區市政道路項目已基本完成土方開挖及地下管網鋪設工作,部分道路開始路基平整,項目推進速度令人驚訝。

6條道路同時施工,進度如此之快,是怎麼做到的?“這要歸功於翠雲片區市政道路施工採用了‘數位管家’——A-CIM(以地區為基礎的都市資訊模型)。”A-CIM系統的研發方重慶非科智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

“數位管家”的威力有多大?據瞭解,在翠雲片區市政道路施工中,諸多智慧建造“黑科技”運用,使得專案管理效率提高約25%。比如,視頻遠端監控系統,通過在項目高點、周邊佈置多個AI監視器,不僅能全方位把控項目各處施工進度、人員機械資料情况,通過AI算灋還能智慧監測安全違規行為等;無人機定期巡檢,週期性對項目形象進度進行拍攝記錄,與形象進度工程費用支付直接掛鉤,並在項目施工前後進行多角度拍攝,對項目施工前後形象對比、地形地勢對比進行資料分析;設備智慧採集現場數據,通過現場安裝環境監測、人員實名制監測、巡檢巡查控制點比特、設備數值監測等設備,管理者足不出戶便可對現場進行管控。

來自市建築業協會的消息稱,非科智地公司在翠雲片區市政路網項目試行的這套新型管理系統,去年12月獲得重慶市建設工程BIM(建築資訊模型)應用成果一等獎。

翠雲片區為什麼會有“數位管家”?據介紹,重慶市地產集團一直致力於做大“土地整治+”產業鏈,不斷探索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數位化系統提升土地整治能力的路子。在此基礎上,重慶市地產集團及其下屬渝地北部公司聚焦建造智慧都市的新技術,加大與非科智地公司等企業合作,將BIM科技融合到城市管理中。最終在市地產集團所負責翠雲片區近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試點智慧化管理研究,希望通過點(建設單個項目)—線(項目群)—面(整個整治區域)的管道,建設集智慧感知、智慧響應、智慧運維為一體的A-CIM智慧城市管理平臺。

聲音

重慶非科智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翠雲片區市政道路施工採用了“數位管家”A-CIM系統,使得看似繁瑣的管理工作變得簡單、有章可循。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