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國放生野外的普氏野馬,如今怎麼樣了?

新疆 87℃ 0
摘要:普氏野馬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後的野馬種群,早在2001年,也就是20年前,我國曾經在新疆卡拉麥裏自然保護區放生了27匹普氏野馬,原因是盡可能的讓普氏野馬再次恢復野生種群。那麼,如今被放生的普氏野馬怎麼樣了呢?早在1879年,科學家首次在野外發現並命名得了普氏野馬,根據當時的數量統計,已經將其列入瀕危動物之中。

普氏野馬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後的野馬種群,早在2001年,也就是20年前,我國曾經在新疆卡拉麥裏自然保護區放生了27匹普氏野馬,原因是盡可能的讓普氏野馬再次恢復野生種群。那麼,如今被放生的普氏野馬怎麼樣了呢?結果是並不樂觀,我們簡單的來瞭解一下。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瞭解一下普氏野馬

01普氏野馬不是野馬?

普氏野馬又稱蒙古野馬,它是原產於我國新疆准葛爾盆地北塔山及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的馬,一直以來普氏野馬都被當成是現存唯一的野馬,但根據2018年一篇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看,事實並非如此,研究人員通過對普氏野馬以及多種野馬的基因分析得出:普氏野馬與波泰馬的基因最為接近,囙此,普氏野馬實際上是波泰馬馴化後的馬,馴化的時間大約在距今約5500年前,只不過,一部分地被馴化後的馬再次返野,才形成了如今的普氏野馬。

也就是說野馬其實早已經滅絕了,不過普氏野馬的珍貴之處是它是由野馬(波泰馬)直接馴化後再次返野的,囙此它是最接近野馬的馬。而且在漫長的野外生活中,普氏野馬已經形成了野外的習性和外觀(豎立的馬鬃),囙此一些科學家主張將普氏野馬歸為野馬。

02普氏野馬之殤

早在1879年,科學家首次在野外發現並命名得了普氏野馬,根據當時的數量統計,已經將其列入瀕危動物之中。但是僅僅90年的時間,到了1969年,地球上僅剩的最後一匹野生環境下的普氏野馬就死亡了,至此90年的時間內,普氏野馬從瀕危到野外滅絕。不過好在,在20世紀內,許多普氏野馬被人馴養,也為它們留下了最後的火種,同時為普氏野馬的再次野化提供了先决的條件。

03普氏野馬的“新生”

家馬的祖先並不是普氏野馬,而是歐亞草原上歐洲野馬,家馬的馴化史已經有約6000年了,囙此,當時的普氏野馬也沒有被大面積的馴化(畢竟已經有家馬了),所以到普氏野馬野外滅絕,全世界範圍內就只有15匹從野外捕獲的普氏野馬。由於普氏野馬曾經經歷過馴化後再次野化,所以在人為的干預下,它們很快就完成了野外繁殖,並且數量達到了如今的約2000匹左右。至此,普氏野馬的“血緣”算是保住了。

放歸野外的普氏野馬

有了一定的種群就可以考慮放歸野外了,於是在2001年,我國在新疆卡拉麥裏自然保護區放生了27匹普氏野馬。但是原本的繁榮景象並沒有看到,反而是有3匹普氏野馬直接被凍死(當年入冬後,保護區內迎來了-20到-40℃的低溫),為了不讓其他的24匹馬凍死,工作人員用飼料將它們重新引回了當初飼養它們的大圍欄當中。第一次,普氏野馬的放歸野外以失敗告終。不過,對於普氏野馬的放生並沒有囙此而終止,從2001年到2019年間,我國先後分16次在新疆和甘肅放生了110匹普氏野馬。

其中較大規模的是發生在2010-2012年間,在2010年,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保護區進行了實驗性野外放生,一共放生了7匹普氏野馬,經過一年,這一批普氏野馬成功的在野外繁育了後代。有了這次成功放生的經驗,研究人員在2012年,再次在敦煌西湖國家級保護區內放生了21匹普氏野馬,

經過20年的努力,截止到現時,放歸野外的110匹普氏野馬已經繁衍到了351匹,其中甘肅有107匹野放野馬,新疆有204匹野放野馬。除此之外,甘肅和新疆的普氏野馬野化工作依然在繼續,現時新疆有198匹圈養下的普氏野馬(其中有108匹半野化),甘肅有48匹圈養下的普氏野馬。至此,我們再度成為擁有普氏野馬數量最多的國家(數量在700匹以上)。

普氏野馬的野化並不是很樂觀

雖然從數據上看,普氏野馬的放歸是喜人的,但是這背後依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說一下:

第一:基因問題。現存的普氏野馬雖然有2000匹左右,但是它們均是20世紀初捕獲的那15匹野生普氏野馬的後代,所以這些普氏野馬不可避免的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就像我國的華南虎一樣,它們如今的數量早已經突破了110頭,但是它們均為當年那5頭野生華南虎的後代,所以它們也存在近親繁殖導致的疾病發生率高、幼崽成活率低等問題。普氏野馬也是一樣的,如果不是保護,人為的干預,它們也很難完成野化,而在保護區的野化離真正的野生還是有距離的。

第二:天敵問題。野馬都有著很强的攻擊性以及奔跑能力,這是人工圈養下的馬所不具備的,徹底放生野外外,野馬會面臨狼群的侵襲,而面對狼群,這些野馬能不能够成功的存活下來,現時依然是個未知數。

第三:環境問題。現時真正的野生環境大都被畜牧業佔據,過度的開發已經使得野生環境碎片化,在碎片化的環境中生存,需要遷徙的能力。但是,人工飼養下的馬是沒有遷徙意識的,一旦到了冬季,它們食物極為匱乏,這也是問題之一。其次,與牧民爭奪棲息地,必然會新增“人獸衝突”,這也是一個大問題。

總結

20年前返野的普氏野馬以失敗告終,不過,在過去的20年內,我國又多次進行了實驗,囙此才有了數量較多的野放野馬。但是野放與真正的野化還是有距離的,再加上野化的阻力也不小,囙此,普氏野馬的野化也是一個長期的工程。

通過對圈養動物的野化,我們也可以看到,等到物種野外滅絕後,再想讓它們恢復原本的野生種群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保護野生動物從當下做起,這樣才能事倍功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