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無錫紹興為啥許多地名帶“蠡”,因為江南人身上的河南基因

浙江 86℃ 0
摘要:前段時間,河南豪雨洪灾中,市民互相救助的視頻讓人動容,捷運裏的人獲得救援時,他們自發先傷病、再婦幼,生死一線間卻秩序井然,讓出逃生通道的默契,讓我們在天灾的悲痛中,遇見人性的暖。這種暖,可以看作民族精神的“熱傳導”:鎮定、無畏、包容;從古到今,從一座城到另一座城,從古老的中國到現在的中國。

前段時間,河南豪雨洪灾中,市民互相救助的視頻讓人動容,捷運裏的人獲得救援時,他們自發先傷病、再婦幼,生死一線間卻秩序井然,讓出逃生通道的默契,讓我們在天灾的悲痛中,遇見人性的暖。這種暖,可以看作民族精神的“熱傳導”:鎮定、無畏、包容;從古到今,從一座城到另一座城,從古老的中國到現在的中國。

文獻古籍中,最早的中國一詞偏向於形容詞,指的是“天下的中心”,也就是後來說的“中原”,黃河中下游的河洛地帶,也即今天的河南地區。很久以後,“中國”才成專有名詞,成了現代意義上的中國。

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占了一半。談中國,要從河南開始,談中華民族的精神,也要從河南開始,談中華的文化,亦如是。

譬如江南地名中有許多含“蠡”字的,蘇州城北曾有個蠡口,城南有個蠡墅,無錫有個蠡湖,常州有個西蠡,紹興也有個蠡園。這些地名的由來,據說都和範蠡有關。這個在吳越春秋的刀光劍影中,以浣紗諜影謀得家國雪恨的人,官場、戰場、商場、情場,場場得意、所向披靡。這樣一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的奇才,其傳奇一生中對後世產生的最大影響,當是改寫了江南的歷史。

當然,現在的江南在當時還不叫江南,叫吳地;帶領越國軍隊從太湖一路殺來的範蠡,也不是越國人,而是楚國宛地人,即今天的河南南陽。在他的謀略輔佐下,越國滅吳雪耻,國力迅速强大,進而北上稱霸,而範蠡自己則急流勇退,泛舟五湖,創下了“三致千金”的商業神話。在江南地區的一則傳說中,範蠡旅居無錫時,在五裡湖和梁溪河地區教導當地百姓養魚之道,還把自己的養魚經驗寫成了一本《養魚經》,被尊為太湖地區水產養殖業的祖師。

無錫人非常感念他,在當地命名了許多含“蠡”字的地名。這個其實挺有意思,江南人看河南人,可能覺得有點“土”,覺得自己是雅致的典範。可範蠡這個河南人卻在吳地歷史和江南文脈中,佔據了不可或缺且備受尊敬的一環。

當然,江南人也有去河南的,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陸機。他的《吳趨行》被認為是文人吟詠吳地之作的第一首。雖然貴為世家子弟,但家國之變,讓他不得不和弟弟陸雲一起離開家鄉到了洛陽,戰戰兢兢,以吳國舊臣的身份仕晋。陸機的時代,三次大規模的“衣冠南渡”還沒有發生,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上,中原對吳地都是碾壓性的。但陸機兄弟的到來,引發了洛陽知識份子的轟動,甚至有“二陸入洛,三張减價”之說。當陸機遭讒遇害,有不少洛陽當地士人先極力營救,後為之痛惜,在那個南北地域衝突深不可越的艱難年代,是對彼此文化的認同,溝通了南北士人之間的天塹。

還有和陸機同時代的張翰,以“蓴羹鱸膾”的吳地美食之思,讓自己得以離開洛陽,卻讓包括洛陽在內的全中國士人把江南看作了最想去打卡的時髦地。

這些還只是個別人的脚步,等到後來的數次衣冠南渡,大量北方士族,從洛陽、從開封,從原本人口稠密的中原渡江到了今天的江蘇、安徽一帶,帶動了原本屬於中原的農業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南移,江南的繁榮經濟和厚重人文基礎就此奠定。吳人原本尚武,古代四大刺客當中,有兩個是吳地人,大量中原士人的到來,讓地理的江南逐漸衍生出了詩畫江南、人文江南。江南,也逐漸成了“中國人的隱秘故鄉”。

所以,是以河南為首的中原人的大量遷入,一次次開發、拓展、塑造了江南,江南又用它的溫和、包容、勤勞、堅韌,接納、滋養了河南。面對歷史的風雲變幻,都自認是華夏兒女,江南和河南都把黃河看作母親,那誰還斷言,自己的祖先到底是生於江南還是河南?

因為民族精神是一致的,都從古代“熱傳導”而來,從一座城到另一座城,從河之南到江之南,到我們所有的中國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