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麼得心血管病的?35年研究揭示“崩盤”全過程

養生健康 69℃ 0
摘要:對於心血管來說,年齡似乎是它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年齡增大,心血管也跟著越來越脆弱,發生卒中、心衰、心臟病的風險日益增高。事實上,心血管“崩盤”並非一夜之間。一項35年新研究顯示,它的健康和一生中3個年齡段直接相關。紮心的是,自成年後,心血管健康狀況就在走下坡路。該階段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概率,主要受到成年期生活影響。心血管疾病並不是到了年齡就會全部發作,只要提前做好預防,就能避免大部分風險。

對於心血管來說,年齡似乎是它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年齡增大,心血管也跟著越來越脆弱,發生卒中、心衰、心臟病的風險日益增高。

事實上,心血管“崩盤”並非一夜之間。一項35年新研究顯示,它的健康和一生中3個年齡段直接相關。

《生命時報》(微信內蒐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分析我國居民心血管走下坡路的11項原因,並為護好心血管提供一套“健康策略”。

受訪專家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李劍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張冕

本文編輯|徐文婷

35年研究:心血管一生有3個變化階段

近日,《美國心髒病學會雜志(JACC)》發表一篇綜述,梳理了中青年人冠狀動脈危險因素研究(CRADIA)迄今為止的重要發現。

文章還指出,從健康青年期到中年時期,心血管會跨越不同的健康狀態,主要分3個年齡階段。紮心的是,自成年後,心血管健康狀況就在走下坡路。

該研究於1985年~1986年期間,共招募來自美國4個社區的5115名18~30歲的觀察者個體,並在第2、5、7、10、15、20、25、30年時對他們進行隨訪檢查,同時收集他們的身體名額、生活方式、行為和心理變化量、醫療和家族史等資訊。

一生中,心血管健康的關鍵行程分為以下階段:

第1階段

25歲~45歲,低風險

此時大多數人處於低風險,只有少數人具有極端風險或遺傳風險。

大約5%~15%的人出現了早期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亞臨床心血管疾病和肺功能喪失、心臟結構/功能的變化。

這個時期的生活方式會决定心血管未來的風險、生活質量和醫療需求。

第2階段

45歲~65歲,出現亞臨床疾病

這個年齡段的人群總體面臨著中等風險。20%~40%的人患有亞臨床疾病,3%的人發生臨床事件,認知功能開始普遍下降。

早期生活方式的影響,開始逐漸體現在當前階段心血管健康的風險因素上。

第3階段

65歲後,心血管事件開始出現

此時人們已經普遍面臨心血管風險,醫療需求新增。

60%~80%的人有亞臨床心血管病,15%發生臨床事件,認知功能下降已明顯能量測到。

該階段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概率,主要受到成年期生活影響。

11個原因讓心血管走下坡路

近日發佈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下文簡稱《報告》)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於持續上升態勢,現時患病人數約3.3億,其中以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分別為:

腦卒中1300

冠心病1139

肺源性心臟病500萬

心力衰竭890

心房顫動487萬

風濕性心臟病250萬

先天性心臟病200萬

下肢動脈疾病4530萬

高血壓2.45

3.3億人究竟是怎麼得上心血管病的?從《報告》可以看出,影響國人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眾多,具體可歸納為11項。

1

愛吸烟

《報告》顯示,我國15歲以上人群吸烟率雖略有下降,但仍不容樂觀,總體吸烟率達26.6%,二手烟暴露率為68.1%。

煙霧裏的焦油和尼古丁會刺激血管發生痙攣性改變,損傷血管最裡面的一層內皮,進而使低密度脂蛋白更容易進入血管壁,引起冠狀動脈或全身動脈粥樣硬化。

2

吃得差

這裡的“差”指飲食結構不合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居民畜肉攝入較多,城鄉膳食脂肪供能比合計已達到34.6%,農村首次突破30%推薦上限。

另外,雜糧和薯類、果蔬、奶類、水產品、大豆類、堅果等食物攝入量偏低,而油、鹽平均攝入量遠高於推薦量。

熱量攝入過多時,如果不通過鍛煉消耗掉,就會在體內沉積,導致內臟脂肪新增,給血管“添堵”,新增高血壓等風險。

3

動不够

《2020大眾運動健康報告》顯示,目前國內仍有三成人群運動鍛煉次數少於每月1次。

人群方面,運動頻率從高到低依次是:

45~54歲人群

“00後”和55歲以上人群

不含上述年齡段的中青年人

不愛動的人,壞膽固醇和脂肪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厚厚的粥樣硬化斑塊。

4

腰圍粗

肥胖不僅讓人行動遲緩,還會損傷血管,尤其是腹型肥胖者(男性腰圍≥90釐米,女性≥85釐米),發生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新增29%,急性冠心病事件風險新增30%,缺血性心臟病死亡風險新增32%。

中國高血壓調查顯示,2019年,全國歸因於高體重指數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數為54.95萬。

如果能保持正常體重,則可預防5.8%的主要冠心病事件、7.8%的缺血性心臟病以及4.5%的缺血性腦卒中。

5

抑鬱症

1990~2017年,中國抑鬱症患病率從3224.6/10萬上升到3990.5/10萬。研究顯示,中國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鬱症患病率為51%。

以往人們認為,抑鬱症只有情緒低落、悲觀甚至自殺傾向等外在表現,但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抑鬱症還會影響全身的激素調節,進而影響心臟功能,造成心臟疾病惡化。

6

血壓高

中國高血壓調查發現,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粗患病率為27.9%。2017年,我國有254萬人死於高收縮壓,其中95.7%死於心血管病。

血壓高最常見的危害就是引起冠心病。脈管腔內血流壓力長期增高,會破壞動脈內膜的完整性,方便血液中的膽固醇趁機進入血管壁,久而久之形成斑塊,斑塊增大就會導致冠狀動脈狹窄,造成心肌缺血。

若冠狀動脈內的斑塊突然破裂,就會引起血栓,使管腔閉塞,無法輸送新鮮血液,導致心肌梗死等嚴重後果。

7

血脂高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2017中國資料顯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水准升高是中國心血管病的第3大歸因危險因素,僅次於高血壓和高鈉飲食。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是導致冠心病以及冠心病惡化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甘油三酯偏高的人,血液就像多了一層油,對心腦血管損害也很大。

8

血糖高

研究顯示,2015~2017年,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1.2%,糖尿病前期檢出率為35.2%,估計患病人數達1.298億。

糖尿病會使人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引起全身各系統血管炎性改變。

9

腎不好

我國約有1.2億慢性腎臟病患者。心臟和腎臟看似毫不相干,實際上是不分家的。

“心腎綜合征”就是心臟和腎臟中的一個發生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礙,另一個也跟著發生功能障礙。

腎功能下降後,尿毒素物質滯留在體內,會發生代謝性酸中毒,損傷心肌細胞,進而影響心臟功能。

10

睡不够

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發現,每週至少3天出現入睡困難或睡眠維持困難、早醒、白天困倦等失眠症狀的患病率分別為11.3%、10.4%和2.2%。

若每晚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將會導致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和慢性缺血性心臟病。

植物神經有晝夜消長的自然節律,如果睡眠不足,體內氧化應激水准會升高,新陳代謝的廢物無法順利排出,日積月累容易造成動脈管壁損傷。

11

空氣差

大量研究證實,大氣污染物濃度升高與心血管病死亡及發病新增有顯著關聯。

與一直使用清潔燃料做飯的居民相比,使用固體燃料做飯的居民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分別新增了19%、24%,轉用清潔燃料後,全因死亡和心肺系統疾病死亡風險均降低。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我國空氣品質已有很大好轉,對心血管的傷害程度也在慢慢降低。

4招避免心血管提早“失控”

通常認為,在預期壽命為70~80歲時,導致人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心腦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並不是到了年齡就會全部發作,只要提前做好預防,就能避免大部分風險。

控制3項名額

無論處於哪個年齡段,都要將血壓、血脂和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一旦名額异常,就應該通過調節生活方式或在醫生指導下幫助名額逐漸恢復正常水准。

管住嘴

營養搭配均衡,做菜少放油,每天吃鹽不超過6克,不要為了减肥而少吃或不吃穀薯類食物,以免引起血糖异常。少吃畜肉,可適當吃點禽肉,每週都應吃魚,每天都要攝入蛋和奶。

戒烟禁酒

改變生活方式,從戒烟、少喝酒做起,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概率。

規律運動

堅持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强度運動。或者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每分鐘130下。

已經患有心血管病的人也不要過分擔憂,應該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牢記以下“戰畧”:

發現疾病苗頭,早診早治,遵醫囑將各項名額控制在理想範圍內;

除了用藥外,可以試試中醫療法、運動、改善飲食、冥想、瑜伽等管道;

把心血管病當成夥伴而不是累贅,這樣才能保持心情愉悅,有利改善疾病症狀。

此外,護血管不能僅靠個人“單打獨鬥”,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做好預防和健康管理工作。具體包括:

蒐集居民健康資訊,建立資料庫;

對各類人群的疾病進行危險分層;

通過分析,給出個體化干預措施。

國家還應加大科普力度,通過醫院、媒體、社區等通路做好健康生活管道的文宣,比如現時提倡的“三减三健”“全民健身”就起到了極大的正向作用。▲

本期編輯:張宇

右下角點個在看再走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