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出現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牽動著福斯的心。針對個人防護、疫苗接種的作用和意義,以及德爾塔變異株的“威力”等市民最為關心的話題,記者昨天前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邀請院長寧光、副院長陳爾真及臨床病毒研究室主任張欣欣等專家進行解答。
戴口罩不是在臉上“捂塊布”
個人防護依舊是現時行之有效的手段,最重要的就是切斷傳播途徑
長期宣導的“三件套”真的還有用嗎?寧光首先給出了旗幟鮮明的觀點,“個人防護依舊是現時行之有效的手段,我們不能忘記,新冠病毒肺炎的根本性質是呼吸道傳染病,最重要的就是切斷傳播途徑,即戴口罩。這是對於公眾而言成本最低的防護措施,當大家始終將視線聚焦在疫苗接種上時,是不是可以先檢查:今天好好戴口罩了嗎?”
陳爾真直言,戴口罩不是“用一塊布捂在臉上”,“口罩的質量、正確佩戴時間、管道,是從去年疫情暴發以來,每個人都應牢記於心的知識點”。他提到,公共場所有些市民沒有規範佩戴口罩,尤其是人群聚集的娛樂場所,如酒吧、影院、鬧市街區等,希望市民可以儘量克服天氣炎熱的困難,及時、隨時佩戴口罩。
“不規範的佩戴,等於沒戴。”陳爾真介紹,第一,市民仍需選用有濾網的外科口罩,花布口罩、防曬口罩等都沒有防疫作用;第二,外科口罩上方的金屬條一定要按壓與鼻樑緊貼,否則也難以起到防疫效果;第三,天熱出汗易打濕口罩,此時口罩就失去了效用,市民們應根據自身情况,外出時攜帶備用口罩,及時更換。”
疫苗對德爾塔仍有高保護力
“重型病例”的定義並非“危重症”,本身有基礎疾病、年齡大於65周歲的感染者就算重型病例
多地近期出現的本土病例,大多為德爾塔變異株感染。許多人認為,疫苗失去了保護力,果真如此嗎?張欣欣介紹,《新英格蘭醫學雜志》7月22日發表了來自英國公共衛生部的真實世界研究,包含4000餘例德爾塔變異株感染病例的大規模病例對照和病毒測序分析表明,兩劑新冠疫苗對預防德爾塔變異株有症狀感染的保護力可高達88.0%。
“南京、揚州公佈的確診病例中均出現了重型病例,也有人問,是否這也說明疫苗失效?”陳爾真解釋,在樣本數量較少的情况下,簡單計算重症率是不科學的,容易出現數據偏移,同時,現時對於“重型病例”的定義也並非福斯認為的“危重症”,例如本身有基礎疾病、年齡大於65周歲的感染者就算重型病例。
陳爾真說,此輪本土病例在各地均屬於早發現、早治療,囙此不存在醫療資源擠兌的情况,預後也會更好,“德爾塔變異株的傳播速度較之前更快,如果不加管控任由其傳播擴散,難以保證不出現醫療資源擠兌的風險,後果不堪設想。”他呼籲,希望市民能理解、支持,每個人都應自覺維護社會秩序、提高個人防護意識,保護自己,不紮堆、少外出。
及時勇敢求醫不要有病耻感
一旦不幸被傳染,千萬不要躲藏、隱瞞,耽誤了自己的治療時間,也造成了對他人、公眾的危害
寧光說,從去年至近日,上海“穩、准、狠、快”的防控體系,使得即便在出現本土病例後,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大家仍能安心、平穩、有序生活。在他看來,上海經驗就是以最快速度、穩妥方法、精准方向和堅決决心,把傳播源切斷,從而將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內。“我們看到,8月2日出現本土病例後,不僅迅速排查了密接、次密接人員,截至8月3日9時,也就是短短一夜,就完成了對64860名篩查對象的核酸檢測採樣。上海速度的背後,是科學、專業和信心,與新冠病毒長期共生的狀態下,我們依舊要時刻不鬆懈,尤其做好重點場所、人群的管理。”
陳爾真提到,醫療機構內,發熱哨點診室、發熱門診與院感防控是重點工作;社會層面上,密閉環境如棋牌室、影院、冷庫等,尤其要做好氣溶膠檢測和冷鏈監控;近期多例與出遊相關的病例也提示,在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內的環境與氣溶膠採樣尤為重要。
“我還想談談市民面對病毒時應有的態度。”寧光總結,“不要麻痹、不要僥倖、不要恐慌、不要歧視”,科學坦然面對新冠病毒。“一旦不幸被傳染,不是你的錯,就像得了其它疾病一樣,千萬不要躲藏、隱瞞,耽誤了自己的治療時間,也造成了對他人、公眾的危害。”
他提到,近期公佈的確診病例中,有發熱後自行買藥的、隱瞞行程的、拒絕配合進行核酸檢測的,諸多案例均說明,福斯對新冠病毒仍懷着“怕”的情緒。“我希望,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不要有病耻感,福斯也不應有歧視情緒,即便患者之前在個人防疫中有疏漏和錯誤,也應該及時勇敢求醫,儘早恢復健康,而不能一錯再錯。”
寧光呼籲,“三件套”、“五還要”、打疫苗、不恐慌,是市民可以簡單做到、經濟高效的防疫措施,“每個人的堅持就能最終匯成福斯的勝利。”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