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黨和國家歷史上是第一次

福建 94℃ 0
摘要:這在黨和國家歷史上是第一次,,中國福建,福建省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福建省人民政府入口网站(簡稱中國福建政府網),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各部門,以及各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在國際互聯網上發佈政務資訊、提供線上服務和公眾參與的綜合服務平臺。

□人民日報記者新華社記者

時隔十年之後,恰逢同一天,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藏,走進林芝。

2011年7月,習近平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率中央代表團,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慶祝活動。那一次,自拉薩赴林芝再到日喀則,山高路遠,一路走來感慨萬千。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召開後不久,總書記再赴這裡。

此行,習近平總書記盡可能地多看一些地方,多接觸一些當地幹部群眾。從林芝到拉薩,此起彼伏的“紮西德勒”,載歌載舞的各族群眾,絲巾、熱巴鼓、切瑪、青稞酒,幸福的日子宛如綻放的格桑花。

這是一份活動豐富的考察日程。

21日,林芝。尼洋河大橋,林芝市城市規劃館,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工布公園;

22日,自林芝赴拉薩。聽取川藏鐵路建設情況彙報,考察川藏鐵路拉林段建設運營情况,哲蚌寺,八廓街,布達拉宮廣場,西藏人民會堂,觀看民族文藝演出;

23日,拉薩。會見接見西藏有關方面代表並合影,出席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彙報會並作重要講話。

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牽掛著這裡,惦念著這裡的鄉親們。一路上,觸景生情。“目睹了雪域高原美麗壯觀的風采,生機勃勃的新氣象,感到高興!”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幹部群眾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社會制度實現歷史性跨越,經濟社會實現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城鄉面貌今非昔比。”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實踐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新西藏,黨中央關於西藏工作的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

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到西藏慶祝西藏和平解放,這在黨和國家歷史上是第一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就是要表達黨中央對西藏工作的支持,對西藏各族幹部群眾的關懷。”

“我代表黨中央,向奮鬥在雪域高原的西藏各族幹部群眾表示熱烈祝賀和誠摯慰問!”

  西藏的路:

已不是只有藏地雄鷹才能飛過

觀西藏之變,從路開始。

世界屋脊,千年冰雪、崇山峻嶺。地質條件複雜,加上高寒缺氧,這塊西南邊陲在漫長的歲月裏被形容是“只有藏地雄鷹才能飛過的地方”。

解放前,放眼西藏竟沒有一條能走汽車的路。當10多萬築路軍民苦苦鏖戰,終於在1954年將川藏、青藏公路修到拉薩時,這一刻,結束了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多少人魂牽夢繞,熱淚盈眶!

路,於西藏而言,是奇迹,是改變,是希望。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西藏終於通了鐵路。第二條進藏“天路”,就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在關心的川藏鐵路。在北京時,他為這件事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部署、多次對推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2日一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川藏鐵路的重要樞紐站——林芝火車站。

站臺上,兩塊展板,如拼圖拼成一條蜿蜒鐵軌。跨高山峽谷、過大江大河,川藏鐵路這兩段線路有著世所罕見的難度。

一條是拉薩至林芝段。這是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上個月開通運營後,將兩個都市見面的時間縮減到3個多小時。

還記得1998年6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第一次入藏,為的是接回福建第一批援藏幹部、送來第二批。拉薩貢嘎機場到林芝八一鎮,他乘車走了整整一天。撫今追昔,感慨系之:“當時的路况非常險,還好沒有遇到滑坡,窄的地方橫著兩根木頭,我們下來搬。福建派去援藏的,到墨脫那都是騎著馬進去的。”

另一塊展板,雅安到林芝段,更是千難萬險。習近平總書記駐足在幾塊不同“年齡”的花崗岩前,拿起一塊標注著“約10億年”的,細細端詳:“這是我們難以遙望的時間概念。”

“最難的是遇到哪種岩石?”

“泥岩。施工怕軟不怕硬。但現在機械化程度今非昔比,都是我們自己的科技。”

“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總書記肯定他們說,“你們規劃很科學,全路段在推進,看了很振奮。”“‘兩路’精神要繼續弘揚,敢打敢拼,一段一段拿下來。要做就做好。”

登上火車,透過車窗向外眺望。江水一路歡騰,穿峽谷、過隧道、跨大橋,時而是絕壁萬丈,時而是葱鬱叢林,時而是鱗次櫛比的樓房,時而是轟鳴工地。這條路的艱辛不易,這條路帶來的生機活力,恰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建設川藏鐵路“對推動西部地區特別是川藏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火車上,總書記召集相關衕誌,繼續深入研究鐵路規劃問題。

由川藏線放眼廣袤西部邊疆鐵路網建設,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

“全國的交通地圖就像一幅畫啊,中國的中部、東部、東北地區都是工筆劃,西部留白太大了,將來也要補幾筆,把美麗中國的交通勾畫得更美。要充分論證、科學規劃,鐵路建設要算大賬。”

1952年1月,習仲勳衕誌在關於送班禪入藏和民族問題的幾點報告中,對黨中央治藏方針提出了幾點建議。毛澤東衕誌對這份建議予以採納,隨後付諸實踐。

“黨中央結合實際,製定了不同時期的治藏方略。70年來,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2015年、2020年出席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傳遍雪域高原。

彙報會上,自治區負責同志將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評估為“西藏工作的綱和魂”,工作中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能從中找到答案和方法,只要學習好、領悟好、堅持好,做好西藏工作就有方向和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深以為然:“黨的方針政策是正確的,是符合西藏實際的,我們要好好領悟它,使之變成貫徹方案、落地生效。按照這樣一個立場、觀點、方法,自然就能找到方向,找到發展之路。”

  西藏的村:

再也不是“把鞋子拴腰上”的模樣

嘎拉村,習近平總書記21日考察的小村子,一個“桃花盛開的地方”。

1998年來林芝,他去看了巴吉村。2011年,習近平再赴巴吉村看變遷,在那裡他說的幾段話,人們至今念念不忘:

“致富之路就在脚下,就是動腦筋,做聰明人。聰明人實際上就要選好發展之路。西藏的資源很寶貴,有的是很獨特的,還有很强的後發優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而且今後會更寶貴。”

“林芝旅遊業占20%,那麼就需要我們發展精品的旅遊景點和旅遊線路,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發展羣衆旅遊業。”

這次去的嘎拉村坐落在318國道旁,村裡搞起了農牧民運輸隊,發展起了桃花節旅遊。

嘎拉村黨支部書記邊巴,提起母親總有一個縈繞不去的鏡頭:“過去的路,滿是牛糞和泥濘,她總是把鞋子拴腰上,赤脚走過村裡的路。”

而今,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道路,一棟棟藏式樓房在湛藍天空下、在連綿群山前星羅棋佈。嫋嫋炊烟,一片祥和。

總書記走進村民達瓦堅參家做客。

房子敞亮,小院花紅葉綠。桃木雕花的傢俱、藏族風格的畫飾,沖水式的衛生間,還有自家糧倉。

總書記一袋袋糧食細看,小麥、蕎麥、青稞、油菜籽、豌豆、玉米,他欣喜地捧起一捧,迎著光端詳。房梁上掛著一排藏香猪臘肉,一排奶渣子,牆邊是“自家釀的酒”。再看隔壁廚房,牛羊肉堆得滿當當,那些酥油也“得有上百斤吧?”

坐下來,嘮家常。達瓦堅參給總書記算算自家收入賬。

跑運輸是一項收入,家裡一輛怪手、一輛鏟車。

桃花溝門票分紅是另一項收入。家裡6口人,一年能拿十來萬。邊巴補充說,過去野桃樹砍了當柴火燒,現在真切感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每年三四月份,千樹萬樹,千朵萬朵,山坡溝穀如絲路花雨、如雲霞落地。天南海北的遊客慕名而來,今年日子才過半就已經接待了14萬人。

習近平總書記笑著說:“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福利,送給你們一個桃花源啊。”

這家還有種植養殖的收入。22畝耕地流轉,剩下7畝種些自家吃的口糧。家裡養了犛牛黃牛,“犛牛喜歡凉快,等到青稞播種了,它們慢慢就往山上走了。”

習近平總書記很欣慰:“你們的收入,加減法算出來,好幾十萬了。很幸福的一家人。”

達瓦堅參的兩個孩子笑容燦爛。女孩普巴拉姆長大想當醫生,男孩普布次仁告訴總書記自己要當短跑運動員。

在舊西藏,別說讀書了,活下來都不容易。擁有一個“帶屋頂的住處”,是無數農奴想都不敢想的夢。有的甚至住在牛羊圈,拿草垛當被子。農奴還流傳這樣的歌謠:“即使雪山變成酥油,也是被領主佔有;就是河水變成牛奶,我們也喝不上一口。”

如今,在西藏人眼裡有著劃時代巨變意義的,是脫貧攻堅,“讓西藏人民生活管道一步跨千年”。

脫貧攻堅之初,西藏是我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全國貧困率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深度貧困地區。

最深的牽掛,最堅定的信心。2019年底,西藏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62萬多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生動講述西藏的改變:“許多農牧民群眾生活實現了從水桶到水管、從油燈到電燈、從土路到柏油路的進步。”

達瓦堅參家的桌上擺著奶渣子。習近平總書記拿起一塊放到嘴裡。味道甜甜的。

村口,村民們都趕來了。身著節日盛裝,手捧潔白絲巾,歡呼著“感謝總書記”“感謝黨中央”“紮西德勒”……習近平總書記走到他們中間,祝福大家:“紮西德勒。”

淳樸的鄉親們脫帽鞠躬致敬,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

從一無所有到擺脫貧困,再走向富裕,天翻地覆慨而慷!憶苦思甜,更念黨恩。“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西藏”,這句話就寫在家家戶戶比蜜還甜美的日子裏。

“我所到之處,感受到了大家對過上好日子的幸福之情、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情。”總書記動情地說。

  西藏的綠:

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

林芝市城市規劃館裡,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張大幅照片前駐足凝視。

那是雅魯藏布江大拐彎,浩蕩的江水沿著山峰蜿蜒一路高歌,大自然用鬼斧神工揮灑一幅壯美的大寫意。

“從天上看下來一片綠色,處處是山水畫卷。”總書記感歎。

7月9日下午,他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其中一項,審議通過了《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案》。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保障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歷史高度明確要求,堅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抓好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工作。

生態,西藏的“國之大者”。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西藏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水、光照、野生動物、森林礦產……資源之豐富令人驚歎。雄奇的珠穆朗瑪峰、險峻的南迦巴瓦峰、湍急的雅魯藏布江、碧綠的巴松措,是世世代代必須珍惜的寶藏。

“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太重要了!在這裡,生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畧意義。”總書記語重心長。

看西藏之綠,考驗的是歷史的遠見格局。

10年前到西藏考察時,習近平衕誌就指出,西藏生態保護是重要課題,要很好地保護西藏的碧水藍天。

6年前在一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聽了來自西藏的一比特縣委書記的發言,告誡說,西藏要保護生態,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生態出問題得不償失。

西藏交上了一份生態答卷。在23日的彙報會上,自治區負責同志介紹說,保護區總面積,占全區國土面積超過三分之一,禁止開發或限制開發區域面積約占全區國土面積的70%。

距離機場不遠的尼洋河大橋,習近平總書記停車駐足。雅尼濕地水波瀲灩,草木蔥蘢。遠處江河兩色涇渭分明,那是尼洋河與雅魯藏布江的交匯處。一條碧波蕩漾澄澈見底,一條匯納百川逶迤磅礴,一急一慢,一清一濁,相攜相擁奔湧而去。

“雅魯藏布江的水系,難得的一塊綠地、綠肺。它的生態還很脆弱。”講到保護和利用的辯證法,習近平總書記目光長遠:“我們要以保護為主。不是破壞生態地利用,而是在生態和諧前提下利用。”

他強調:“要保護住這一塊‘淨土’,讓我們一起把這件事情做好。”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西藏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些年西藏努力的點點滴滴,給總書記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個是“綠色銀行”。嘎拉村村委會旁邊,有個積分兌換的“綠色銀行”。村民拿可回收垃圾,到這裡就能換積分、兌成日用品。這是村裡的鄉村振興專員看到別的鄉鎮這一招立竿見影,學來的。

一個是“綠色公園”。在西藏,全區的公園和體育設施都不收門票。習近平總書記在林芝新老城區交界處下車,走進沒有圍牆的工布公園。循著歌聲、歡笑聲,走向公園廣場。

上百人正跳鍋莊舞。“樂不思蜀了吧,願意留下來嗎?”總書記笑著問在場的遊客。

“願意!”眾人齊聲答。

好生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西藏的人:

吃苦的人們,戰鬥的人們,忍耐的人們,團結的人們,奉獻的人們

拉薩八廓街雜貨鋪的一個店員,發了張自拍照:“這是我和總書記最近的時刻。”

照片裏,有林立的商鋪、繁鬧的風景和熙攘的人群。歷經千年朝暉的八廓街,在遇見習近平總書記的瞬間,沸騰了。

習近平總書記感慨萬千:“我23年前來過一次,現在建得多麼好啊!全國各地的人都到這裡來,搞事業、轉經、旅遊。千年八廓街,是我們各民族建起來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這裡交流交往交融,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在這裡其樂融融。”

工布公園、布達拉宮廣場,一群群市民遊客偶遇總書記,齊聲高喊:“總書記好!”藏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納西族,還有漢族,中華民族大家庭“相親相愛,猶如茶與鹽巴”。

習近平總書記常用石榴籽形容56個民族。一路觀感,他說:“56個民族是石榴籽,中華民族是整體的石榴。我們是一個中華民族共同體,要同舟共濟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

22日晚,西藏人民會堂,習近平總書記同各族幹部群眾共同觀看了一場民族文藝演出。《各族人民感黨恩》《再唱山歌給黨聽》《祝福新時代》……悠揚的旋律,唱出了西藏羣衆的心聲。

“老百姓特別是藏族羣衆的生活能有今天,因為中國共產黨做了該做的事情。”總書記強調,“只要跟中國共產黨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心協力,加强民族團結,我們就一定能够如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在西藏,習近平總書記見到了很多不平凡的普通人。

黃海芬,嘎拉村的大學生村官。這位在廣東讀書後放弃白領工作的潮汕女孩,揣著情懷奔赴西藏。

“將來留在這裡嗎?”總書記問。

她靦腆地笑了:“留下!安家啦,愛人在隔壁村,也是一起來西藏的。”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她:“從沿海到高原,這裡需要人啊,你在這邊好好幹。”

卓嘎,來自隆子縣玉麥鄉。“家是玉麥,國是中國”,是她的信念。她和家人守邊境的故事,感動了大江南北。

前不久,北京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為她頒授“七一勳章”。在西藏拉薩,她再次見到了總書記。

23日上午彙報會前,習近平總書記先後有6批次會見接見。

第一批,駐西藏部隊官兵代表。當總書記走進接見廳時,掌聲如雷。

“同志們,今天我特意來看望大家。我代表黨中央、中央軍委向駐西藏部隊全體指戰員致以誠摯的問候!”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地說,“70年來西藏部隊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決策部署,紮根雪域高原、忠誠為國戍邊,出色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任務,經受住了艱苦環境、複雜鬥爭考驗,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統一,促進西藏穩定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黨和人民感謝你們!”

西藏自治區及有關部門、各地市負責同志和老同志代表,各族各界代表,援藏幹部代表,政法幹警代表,宗教界愛國人士代表……每一次會見,總書記從隊列一端一邊揮手問候,一邊緩步走向另一端。有老朋友,也有新面孔,有便裝襯衫,也有氆氌藏袍。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拉開了對口支援西藏的帷幕。4年後,習近平衕誌因接送援藏幹部來到西藏。那一次,援藏幹部高規格地由省委副書記陪送進藏。福建對援藏工作的重視,給西藏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話更讓西藏幹部群眾暖心:“林芝地區的事,就是我們省的事。”“要派最優秀的幹部來,好中選優。”

23年彈指一揮間。一批又一批援藏幹部登上雪域高原。拉薩市的“北京路”,山南市的“湖南路”,日喀則市的“山東路”……西藏有著全中國的牽掛,300餘萬高原兒女同操著大江南北口音的援藏幹部一道奮鬥、一道跋涉。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中央的一貫政策,必須長期堅持,認真總結經驗,開創援藏工作新局面。

見到這些曬成了古銅色的援藏幹部們,總書記十分動情:

“援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崇高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顯著優勢。缺氧不缺精神,這個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於天。你們在高原上,精神是高於高原的。這個事情必須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幹下去。一方面支援了西藏,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方面鍛煉了幹部、成長了隊伍。援藏應該是你們一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之一。”

彙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談到要關心關愛西藏的幹部職工。工資收入、住房就醫、子女入學、退休安置,一項項,一樁樁,叮囑得仔細。

彙報會結束後,總書記轉身走向參會的西藏黨政領導幹部。

“你是老西藏吧,身體怎麼樣?”“哪年參加工作的,到過哪些地方?”見到年輕的新入藏幹部,習近平總書記叮囑他們:“一定要看到這個崗位的來之不易,倍加珍惜。這是機會也是考驗,弘揚好‘老西藏精神’。”

“老西藏精神”,在雪域高原工作的人們,將其視為一座燈塔。這精神,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而塑造了、傳承著這些精神的人們,是吃苦的人們、戰鬥的人們、忍耐的人們、團結的人們、奉獻的人們。

  西藏的寺:

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坐落於拉薩西郊根培烏孜山南麓的哲蚌寺,氣勢恢宏、桑烟氤氳。22日下午,當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措欽大殿廣場時,法號齊鳴。哲蚌寺管委會負責人向總書記敬獻絲巾。

僧人提香爐、持寶傘,習近平總書記沿臺階步入措欽大殿。

脚下的石板斑駁,每一塊都沉澱著歷史。多彩的立柱、搖曳的帷幔,陪伴著僧人日復一日的誦經、聽經、辯經。

“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指出,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域中具有特殊重要性。

做好藏傳佛教工作是促進西藏長治久安的一個重點。黨的宗教政策一以貫之:“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在措欽大殿,哲蚌寺管委會負責人介紹了寺廟“導”的方法:“寺管會黨組書記講政治和大勢,寺管幹部講政策和規定,專家學者講法治和歷史,高僧活佛講教義和戒律,老僧講對比和變化,教育引導僧人遵守憲法法律,持戒潜心修學,堅持‘以法治寺、以戒管僧’,健全寺廟管理規章制度,修訂完善寺規僧約,力求導之有力、有方、有效。”

習近平總書記細緻詢問,不時同他們親切交流。

走出大殿,藍色的天,白色的雲,彩色經幡迎風獵獵。寺廟僧人沿大殿走勢站成一排,在太陽下捧著絲巾,靜待總書記。

總書記健步走向他們。僧人裏有耄耋老者,也有青春少年。他們齊聲向總書記問候道:“紮西德勒!”

“我也是慕名而來。哲蚌寺在我們的藏傳佛教地區和信教羣衆中有很高的地位。這些年在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維護祖國統一等方面,都作出了積極貢獻。”

眾僧人專注傾聽。

“宗教的發展規律在於‘和’。任何宗教的生存發展,都必須同所在社會相適應,這是世界宗教發展傳播的普遍規律。藏傳佛教的發展,要有利於人民生活改善,有利於社會穩定。宗教要和順、社會要和諧、民族要和睦。希望藏傳佛教沿著正確發展方向,我相信這條道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好。”

23日上午彙報會前,西藏宗教界愛國人士代表彙聚拉薩飯店。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了他們:

“祝全西藏各寺廟、眾僧人紮西德勒!”

  西藏考察途中的另一份牽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得知河南遭遇極端强降雨,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途中作出重要指示:

“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迅速組織力量防汛救災,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嚴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他要求革命军和武警部隊積極協助地方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國家防總、應急管理部、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加强統籌協調,强化氣象監測預報和地質災害評估,抓細抓實各項防汛救災工作。

考察的每一天,汛情和防汛抗洪的進度,第一時間擺到總書記的案頭。

前不久在北京開會,習近平總書記對省裡主要負責同志叮囑道:“‘七下八上’的汛期,防汛是你們最要關心的事。同時現在這段時間安全生產和防灾减灾工作有點冒頭,關鍵是做好預案,防患於未然,不要不當回事,不要麻痹大意。”

防汛防颱風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在福建工作時候,習近平衕誌堅持“寧肯十防九空,不可用而無備”。後來到浙江,又推動了“百萬人大轉移”。這一切,都是為了把人們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在23日的彙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命重於泰山啊!發展和安全必須處理好。”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做好各項工作,儘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做好受災群眾幫扶救助和衛生防疫工作,注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他的目光望向自治區負責同志:“西藏也要落實好這些要求,也要做好自然灾害防範和處置工作。”

(新華社拉薩7月24日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