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如來壽量品》有雲:“眾見我滅度,廣供養舍利,鹹皆懷戀慕,而生渴仰心。眾生既信服,質直意柔軟,一心欲見佛,不自惜命身。“這就是對高僧圓寂後留下“舍利”的解釋,是希望人們能懷戀慕生渴仰,睹物思佛,信順佛法。
舍利也有其不同的形式,有些是圓珠狀,有些是塊狀骨骼,最特別也最少見的一種,就是“真身舍利”,也叫“肉身佛”。在歷史上,有極少的高僧能在圓寂之後直接坐化,甚至遺體不做任何處理而百年不腐。更多的肉身佛是經過防腐處理的,隨後將遺體放置在坐缸之中,三年後開缸,如果遺體沒有腐爛,就會被塑成金身肉身佛。
一般的寺廟中,能够留存有一兩尊肉身佛就已經非常罕見,而在山西省介休市綿山景區,卻有一間存放了10餘座肉身佛的寺廟,這在世上都是絕無僅有、極其少見的存在。
這座寺廟名為“正果寺”,由於地處偏僻,年代久遠,關於其修建的歷史已經很難考證,所以在全國的寺廟中也並不著名。傳說正果寺是“空王佛”田志超所建,歷年來已經有多處損毀,建國後才開始陸陸續續對寺廟進行各處的修繕工作。
1996年,綿山開發組派遣成員前來修繕正果寺,綿山鎮冀家莊村的村民李金鎖也是其中一員,他被分配負責寺內所有塑像的清理工作。當他用刷子細細地刷去塑像的灰塵時,突然發現其中一座塑像的泥胎有些鬆動,他試著碰了碰,一整塊泥皮就這樣掉了下來。
李金鎖嚇了一跳,但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被塑像內部吸引了過去——泥皮脫落的部分,竟然隱隱顯露出了一個白色的頭蓋骨。李金鎖不敢隱瞞,趕緊向領導彙報了情况,於是這些沉睡千百年的肉身佛,終於得以引起人們的注意。
在後續的清理、修繕工作中,人們在正果寺一共發現了12尊肉身佛,此外在附近的雲峰寺、馬鳴菩薩殿中又發現了3尊肉身佛,共計15尊塑像。這些肉身佛從唐代至明代都有,年齡不一,容貌栩栩如生,有唐代思本、懷德法師,宋代智玄法師,金代法師等等。
如此大規模的肉身佛塑像群,放眼世界也僅此一家,更可貴的是,這些肉身佛並不是金身佛,僅僅只是泥塑佛像,可其中包裹的骨骼、經絡、構架完好無損。15尊佛像千百年來始終保持著圓寂時的模樣,未曾損毀分毫,在日軍侵略綿山並燒毀寺廟的浩劫中亦安然保存了下來,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迹。
《法華經》雲:“時我及眾僧,俱出靈鷲山,我時語眾生,常在此不滅,以方便力故,現有滅不滅。”如今這十餘尊肉身佛依舊靜靜端坐在正果寺中,接受著香客們的膜拜與祝禱,雖是真身舍利,但並不使人恐懼,反而能在寶相莊嚴中感受到千百年來佛法沉澱的心境。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