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顧茅廬前,水鏡先生為何會說臥龍雖得明主,然不得其時?

河北 209℃ 0
摘要: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軍事謀略樣樣精通,可謂是個全才。當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相助時,諸葛亮欣然同意,然而水鏡先生司馬懿卻說“臥龍雖得明主,然不得其時”,這是為何呢?以上便是司馬徽口中臥龍得明主的由來,那麼為何司馬徽在臥龍得明主之後,還要加一句“不得其時”?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軍事謀略樣樣精通,可謂是個全才。當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相助時,諸葛亮欣然同意,然而水鏡先生司馬懿卻說“臥龍雖得明主,然不得其時”,這是為何呢?

臥龍得明主

諸葛亮原本是琅琊人,因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他才跟隨叔父來到荊州,之後便在荊州紮下了根。諸葛亮的岳父是黃承彥,而黃承彥是荊州名士蔡諷的女婿,劉錶的老婆也是蔡諷的女兒,所以說其實黃承彥和劉錶是連襟,諸葛亮和劉錶是有沾親帶故的關係的。有這層關係在,按理說諸葛亮是很容易為官的,隨隨便便也可以在劉錶手下謀下一個差事,加上他本身才能頗大,只要願意出手,說不定還能够成為荊州的頂級幕僚。不過令人奇怪的是,諸葛亮雖有關係在身,但他卻並沒有出山做官,而是一直耕作於南陽,似乎就打算這樣躺平了。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後來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所以說他並不是一心想要歸隱,只是在等待機會而已。我們從諸葛亮和朋友的對話中就可以看出,諸葛亮這個人,其實是自視甚高的,輕易不願意出山,他在等待著一個能讓他全力施展才能的主公!

原文:徽曰:“其人乃琅琊郡人也,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並徐元直,為友甚密,常一處學業。此四人務於精熟,惟孔明獨觀其大略。每晨夜相隨,孔明自抱膝長嘯,而指四人曰:‘汝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眾皆問孔明其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可見其人之志也。”

諸葛亮點評朋友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徐元直四人,說人家的才能可以做刺史或者郡守,然而當眾人問他,他可以當什麼官時,他直接笑而不語,可見他這人其實是自視甚高的,他認為刺史、郡守根本不足以施展他的才華!諸葛亮真正用以自比之人,乃是管仲樂毅,可見在諸葛亮內心深處,他認為自己乃是經天緯地之才,而非區區地方的刺史郡守。

諸葛亮的這份志向,司馬徽也是知道的,但是當劉備第一次和司馬徽碰面時,司馬徽卻並沒有直接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這是為何呢?

當時劉備被蔡瑁追殺,無意中闖入了司馬徽的居住地,於是和司馬徽產生了一番交談。司馬徽知道劉備仁義,有一統天下之志,於是和劉備談起天下大事。劉備顛簸半生,想到直接霸業未成,年紀已大,發出命運多舛的感歎。而司馬徽見劉備有點灰心,便提點了劉備一句,說劉備你之所以奔波這麼多年,卻一事無成,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人才。劉備一聽不對啊,自己手下有關羽張飛等名將,哪裡缺人了。於是司馬徽又說,你劉備缺的是通曉謀略之人,缺的是為你規劃天下之人。劉備一想,司馬徽說得很對,於是詢問誰可以幫助劉備完成這個目標?結果司馬徽只是說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得天下,之後便沉默不語了。

原文:玄德急問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鏡曰:“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玄德曰:“伏龍、鳳雛何人也?”水鏡撫掌大笑曰:“好!好!”玄德再問時,水鏡曰:“天色已晚,將軍可於此暫宿一宵,明日當言之。”

劉備求才若渴,但司馬徽卻只是說出臥龍鳳雛可以幫助他,並沒有告訴劉備臥龍是誰,鳳雛又是誰,令人非常奇怪,司馬徽幹嘛不直接言明,這樣諸葛亮不就可以早一點加入劉備集團了嗎?事實上,司馬徽之所以說話吞吞吐吐,故意隱瞞諸葛亮的資訊,乃是他想試探一下劉備,看看劉備是否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胸懷包容諸葛亮!

諸葛亮有才,而且人家條件不差,他如果真的想要主動出山的話,機會其實是非常多的!荊州劉錶和諸葛亮有親戚關係,諸葛亮可以輕鬆地在荊州為官,但是諸葛亮沒有去。諸葛亮的親哥哥諸葛瑾在東吳為官,深受孫權的器重,但是諸葛亮沒去。諸葛亮的好朋友龐統在周瑜手下為官,深受器重,但是諸葛亮也沒去。可見,諸葛亮這人並不是沒有去處,而是人家根本不想去,至於說為啥諸葛亮這麼傲嬌,就是不願意去為其他人效力,其實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諸葛亮在等待一個能够讓他不受限制的發揮才能的主公!

試想一下,如果諸葛亮在荊州為官,以劉錶那不求上進的心態,諸葛亮能完全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嗎?不可能的。那麼諸葛亮去投奔自己的大哥呢?此時他哥哥諸葛瑾雖然受到重用,但畢竟還沒有完全進入權力中樞,所以諸葛亮投奔過去,肯定會居於諸葛瑾之下,他並不願意。諸葛亮把自己比為管仲樂毅一樣的人物,足見他心氣是非常高的,要麼不出,要出的話就必須得做大!

可以說,在當時的天下,除了劉備,估計也沒幾個主動能提供給諸葛亮足够的施展平臺!有人說,曹操實力大,平臺大啊,諸葛亮要是投奔了曹操,有足够的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實際上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曹操那邊的平臺是大,但他的職位早就被占滿了,諸葛亮要是投奔過去,只能從基層一步一步地爬,最終止步於某個職位,再也上不去了,徐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其實和我們現在的求職非常相似,如果你想賺大錢,那你最好是去加入那種有潜力的創業公司,而不是加入成熟的大公司,大公司雖然福利待遇好,但你在裡面根本賺不到多少錢!如果你足够努力,估計是能過上小富即安的生活,但根本不可能財務自由。真想賺大錢,真想財務自由,必須得進入有潜力的創業公司,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進入公司的核心層,才能攫取到最大的利益!當然了,對於普通人來說,能够進入大公司,已經算是不錯了,畢竟有比較好的物質保障,但對於諸葛亮這種大才,人家可並不想要這種小富即安的生活!

諸葛亮真正需要的,乃是一個包容他,給他很大權力的主公,只有這樣,他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全部實力。縱觀當時的天下,其實也就劉備比較符合諸葛亮的選擇,可以說,劉備就是諸葛亮理想中的主公。劉備適合諸葛亮,但劉備能不能做到放權,讓諸葛亮大展才華呢?這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所以說司馬徽遇到劉備時,只是告訴臥龍可以幫助劉備,但並沒有告訴劉備臥龍的具體資訊。最終,諸葛亮的資訊,還是通過徐庶才告知劉備的。

而劉備得知了諸葛亮的具體資訊後,便主動前去拜訪,於是三顧茅廬的故事便出來了。事實上,諸葛亮之所以讓劉備來了三次,其實和司馬徽不告訴劉備諸葛亮的具體資訊一樣,都是為了考驗劉備,看看劉備是否真的有那個耐心。幸運的是,劉備通過了考驗,最終成就了一對最佳君臣搭檔!

以上便是司馬徽口中臥龍得明主的由來,那麼為何司馬徽在臥龍得明主之後,還要加一句“不得其時”?事實上,司馬徽之所以加上後面這一句話,乃是因為下麵兩個原因!

一、曹操强大,有吞併山河之勢

諸葛亮和劉備在這裡玩套路時,曹操已經徹底地擊敗了袁紹家族,佔據了袁紹的地盤,統一了北方。此時的曹操,可以說是天下間最强的勢力了,且又有天子在手,怎麼看曹操都有可能一統天下。此時劉備實力弱小,諸葛亮加入劉備,想要在亂世中幫劉備做大,甚至一統天下,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在司馬徽看來,凡事都要講天時地利人和,此時曹操已經統一北方,占盡天時,諸葛亮很難幫助劉備翻身了。如果諸葛亮早生幾年,那個時候曹操還沒有一統北方,估計幫助劉備翻盤的可能性更大,所以說,司馬徽才會發出“雖得明主,不得其時”的感歎。

不過諸葛亮的能力確實逆天,雖然當時情况危急,劉備很難翻身,但諸葛亮還是為劉備製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夾縫中求生存,最終成功的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而且若不是關羽在不恰當的時間出兵襄樊,荊州不丟,劉備其實還是有希望爭奪天下的!

二、羅貫中借司馬徽之口表達感歎

站在我們後人的角度,都知道諸葛亮必敗,即便能力再逆天也打不贏曹魏,畢竟雙方國力差距太大。但是站在當年的角度,蜀漢未必沒有擊敗曹魏的機會!赤壁之戰時,曹操多麼的厲害,最終不也敗在了周瑜手上?官渡之戰袁紹多麼的倡狂,最終不也敗在了曹操手上?歷史上這種以少勝多的戰績並不少,這其實就是諸葛亮的希望,是蜀漢的希望!只要諸葛亮一戰擊潰了曹魏的主力,曹魏內部的反對勢力和外部東吳勢力群起攻之,曹魏未必就沒有失敗的可能!

站在諸葛亮的角度,他當年確實是有獲勝的希望,只是很可惜,諸葛亮去世得太早,最終星落五丈原,令人遺憾。一千多年後,當羅貫中得知了諸葛亮的最終結局,為之歎息,於是在劉備和諸葛亮相遇之初,借司馬徽之口,便說出了這句“臥龍雖得明主,然不得其時”,感歎良久……

結語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才能非常高,已經到了多智近妖的地步,不過他為人志向遠大,想要做管仲樂毅一樣的經天緯地之才,所以他並沒有隨意出山,而是一直在等待一個能够讓他全力施展才能的明主,而這個明主便是劉備。司馬徽聽說劉備要去請諸葛亮出山時,說“臥龍雖得明主,然不得其時”,其實一方面是在為諸葛亮找到明主高興,一方面則為諸葛亮已經錯失天時而感歎,要是諸葛亮早生幾年,曹操未成氣候該多好啊。不過事實上,跳出演義本身,這句話很有可能是羅貫中對諸葛亮一生的感歎,因為他知道諸葛亮的最終結局,知道諸葛亮最終也未能幫助劉備匡扶漢室一統天下,所以借司馬徽之口發出感歎!

(本文主要參攷《三國演義》)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