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老地理:熱河省的來龍去脈,瞭解那個已經消失的省份

内蒙古 137℃ 0
摘要:“熱河”名稱來源自承德避暑山莊內的溫泉。溫泉水流入武烈河後,武烈河下游在承德市內的部分,在當地冬季寒冷的氣候下也不結冰,蒸汽蒸騰,所以被稱為“熱河”。全省轄境約相當於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全境、通遼市大部,遼寧省義縣、錦州市以北,彰武縣以西區域,河北省承德市大部。民國十七年據輿地學社調查,全省面積約14萬7500平方公里。東接遼寧省、遼北省,西接察哈爾省,南接河北省。1956年1月1日熱河省正式撤銷。

“熱河”名稱來源自承德避暑山莊內的溫泉。溫泉水流入武烈河後,武烈河下游在承德市內的部分,在當地冬季寒冷的氣候下也不結冰,蒸汽蒸騰,所以被稱為“熱河”。

全省轄境約相當於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全境、通遼市大部(科爾沁區以西),遼寧省義縣、錦州市以北,彰武縣以西區域,河北省承德市大部。民國十七年據輿地學社調查,全省面積約14萬7500平方公里。而據民國二十三年《中華民國新地圖》記載為17萬3960平方公里。民國三十六年,全省面積為17萬9982.05平方公里。東接遼寧省、遼北省,西接察哈爾省,南接河北省。

清朝的熱河廳與熱河都統署:

雍正元年(1723),設立熱河廳;十一年(1733)改設為承德直隸州。乾隆七年(1742),廢掉州,仍然設熱河廳。四十三年(1778),改設承德府。統領一個州五個縣。即平泉州、灤平縣、豐寧縣、赤峰縣、建昌縣、朝陽縣。嘉慶七年(1809)建立熱河都統署,都統署府所在地在承德。

中華民國(轄20縣20旗):

民國二年(1913年),國務院擬設朝陽、赤峰二道,以朝陽道轄朝陽、阜新、建平、綏東4縣,赤峰道轄赤峰、開魯、林西、圍場4縣,但熱河都統未行呈報,囙此二道實際並未設立。民國三年(1914年)7月,置熱河道,並任命道尹。道尹為邊要缺,一等,駐承德縣(今承德市)。轄承德、灤平、豐寧、隆化、平泉、淩源、朝陽、阜新、建平、綏東、赤峰、開魯、林西、圍場等14縣及經棚1設治局。

民國十七年(1928年)9月17日,國民政府正式公佈將熱河改為省,屬於關外東北四省之一。轄15縣和卓索圖盟、昭烏達盟的共20個旗,省會設在承德縣(現承德市)。由奉系軍閥湯玉麟擔任熱河省主席。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國民政府重新劃定熱河省區域,全省轄有20縣20旗。抗戰期間熱河省淪陷,為偽滿洲國淪陷區的一個省,其中北部被另劃為興安西省。

轄縣:承德縣,灤平縣,平泉縣,隆化縣,豐寧縣,淩源縣,朝陽縣,阜新縣,建平縣,綏東縣,赤峰縣,開魯縣,林西縣,圍場縣,經棚縣,林東縣,魯北縣,天山縣,寧城縣,淩南縣。

轄旗:喀喇沁右翼旗,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左翼旗,土默特右翼旗,土默特左翼旗,唐古特喀爾喀旗,錫埒圖庫倫旗,巴林右翼旗,巴林左翼旗,克什克騰旗,翁牛特左翼旗,翁牛特右翼旗,敖漢左翼旗,敖漢右翼旗,敖漢南旗,奈曼旗,喀爾喀左翼旗,劄魯特左翼旗,劄魯特右翼旗,阿魯科爾沁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轄2市16縣4旗):

1948年11月12日人民解放軍收復承德,熱河全省解放。成立熱河省,歸東北局領導。1949年1月10日成立熱河省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5年2月成立熱河省人民委員會。

轄市:承德市、赤峰市。

轄縣:承德縣、赤峰縣、淩源縣、平泉縣、建昌縣、建平縣、寧城縣、圍場縣、烏丹縣、青龍縣、隆化縣、豐寧縣、灤平縣、興隆縣、北票縣、朝陽縣。

轄旗:喀喇沁右旗、敖漢旗、翁牛特旗、喀喇沁左旗。

熱河省的撤銷:

1955年7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於撤銷熱河省、西康省並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一項規定的決議:撤銷熱河省,將熱河省所屬行政區域,按國務院建議分別劃歸河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

原熱河省所屬承德市及承德、平泉、青龍、興隆、灤平、豐寧、隆化、圍場等8縣劃歸河北省;建昌、淩源、建平、朝陽、北票等5縣及喀喇沁左旗劃歸遼寧省錦州專區;赤峰、烏丹、寧城3縣及敖漢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3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

1956年1月1日熱河省正式撤銷。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等,黃翔整理於2021年6月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