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背後有這些江蘇力量!

江苏 127℃ 0
摘要:北京时間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此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太空人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神舟十二號將送三名太空人進入空間站生活三個月。此次成功發射,還閃耀著很多江蘇智慧。

北京时間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此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太空人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19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式,與天和覈心艙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太空人將進駐天和覈心艙,完成為期3個月的在軌駐留,開展機械臂操作、太空出艙等活動,驗證太空人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現時,天和覈心艙與天舟二號的組合體已進入對接軌道,狀態良好,滿足與神舟十二號交會對接的任務要求和太空人進駐條件。

6月17日,太空人聶海勝(中)、劉伯明(右)和湯洪波在出征前揮手。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這背後,也凝聚著不少江蘇力量。此次發射,神舟十二號將送三名太空人進入空間站生活三個月。太空人在整個任務期間的健康和安全是載人航太探索任務的覈心問題,也是航太醫學領域的首要任務之一。生活時間的延長,離不開空間站生存、生活條件的提高。太空人在空間中會受到空間輻射粒子的損傷,威脅到太空人的生命安全。

南京航空航太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豐俊東副教授領銜的核技術與航太醫學工程課題組,聚焦在航太特因環境(輻射、輻射失重複合效應)對太空人腦和視覺的影響及在軌診斷、防護科技方面研究,從2018年起,承擔了“空間站工程航太醫學實驗項目”等多項課題。在地基實驗中,課題組通過人體和動物實驗模型,系統研究了輻射、輻射失重複合效應對腦組織、腦功能(如認知、記憶等)的影響。在天基實驗中,團隊將在軌檢測太空人的腦功能狀態,評估空間站環境下太空人的健康狀態。

航太相關神經-眼部綜合征(SANS)影響到國際空間站約三分之二的太空人。課題組採用生物電信號分析結合形態學、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研究了航太特因環境(輻射、輻射失重複合效應)對太空人的影響。遴選關鍵名額,研發在軌應用的SANS早期診斷科技,為SANS綜合征的預防、診治奠定基礎,為太空人健康保障提供支援。

神舟十二號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於天和覈心艙的前向埠,與天和覈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形成組合體。航天器對接時存在一定的相對速度,由於航天器的質量大,對接時產生的動能比較大,對接機构內部採用了電磁阻尼器消耗對接能量,航太學院王小濤副教授團隊研發了一套電磁阻尼器高低溫測試系統,測試空間環境下電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電磁阻尼器高低溫測試系統

王小濤介紹,電磁阻尼器設計出來之後,需要研究它在空間環境下的阻尼特性和設計的是否一致。課題組研製了類比空間環境,並且測試它的阻尼特性的電磁阻尼器高低溫測試系統。測試系統現時已經應用到包括神舟十二號飛船在內的多個神舟系列飛船任務中。

南京航空航太大學航太學院魏志勇教授領銜的“空間輻射環境探測及效應”課題組面向空間站等長期載人航太任務,開展太空人的輻射劑量及損傷研究。課題組現時主要通過建立中國太空人數位人體模型,結合已有的空間輻射場模型和在軌實測數據,採用電腦建模模擬的方法,研究空間輻射場在太空人體內的輻射劑量,從外輻射場、內輻射場、損傷劑量等角度評估太空人的輻射風險,並提出防護措施,對太空人在軌工作的輻射安全保障提供支撐。

航太五院載人航太總體部載人航天器總體研究室系統設計組,承擔著我國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的總體設計工作,是我國飛船研製的中堅力量。

此次成功發射,還閃耀著很多江蘇智慧。比如,本次神舟和天舟飛船發射任務中,南京航空航太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2012級博士李興乾擔任航太五院載人航太總體部載人航天器總體研究室主任。此外,南京航空航太大學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專業1999級仲偉巍擔任中國載人工程太空人系統總體主任設計師,電力科技專業1988級林涓、航空飛行器設計專業1998級周智勇擔任長征二號F遙十二火箭主任設計師。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