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一級上將中,只有他沒有和紅軍、革命军打過仗

江苏 180℃ 0
摘要:自古以來,中國人對“起名字”這件事一直非常用心,每一個名字都有一定的寓意。在國民黨軍中,就有一對名中帶有“明”、“智”的親兄弟,他們一個是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一個是國民黨陸軍中將,兄弟倆都曾經位高權重,聲名顯赫。1935年,唐生智被授予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軍銜,當時的國民黨12比特一級上將還有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朱培德、陳濟棠、陳紹寬、程潜、白崇禧、陳誠等人。

國軍一級上將中,只有他沒有和紅軍、革命军打過仗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起名字”這件事一直非常用心,每一個名字都有一定的寓意。

比如出生時間:曉、晨、春、夏、秋、冬;

含蓄的如:忠、信、仁、義、禮、智、信;

直白的如:財、富、貴、福等等。

在國民黨軍中,就有一對名中帶有“明”、“智”的親兄弟,他們一個是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一個是國民黨陸軍中將,兄弟倆都曾經位高權重,聲名顯赫。

唐生智

他們也都背負駡名,儘管被罵的原因不一樣,但是都遭人恨,挨人罵,差一點遺臭萬年。

但是,在人生的最大的一次選擇中,這對兄弟一起做出了明智的選擇,一“明”一“智”,真可謂“名如其人,人如其名。”

他們就是唐生智、唐生明兄弟。

唐生智,字孟瀟,常留一抹八字濃須,囙此人稱“孟鬍子”。

唐生智另一個外號更為響亮-“佛教將軍”。

他自己信佛,還以佛法治理軍隊,成為軍界一大奇觀。

1935年,唐生智被授予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軍銜,當時的國民黨12比特一級上將還有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朱培德、陳濟棠、陳紹寬、程潜、白崇禧、陳誠等人。

抗日戰爭爆發後,唐生智兼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警衛執行部主任,上海失陷,日軍直撲南京時,蔣介石詢問眾將對防守南京的看法。

李宗仁和白崇禧從軍事角度上均不主張固守南京。

只有唐生智大聲疾呼:“首都是國父陵寢所在地,值此大敵當前,南京如不犧牲一二員大將,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本人主張死守南京!”

唐生智此言大有“視死如歸、大義凜然”之氣勢。

蔣介石大喜過望,於是,唐生智出任了南京城防司令。

同時上任的還有蕭山令,南京保衛戰時,蕭山令身兼6職-全國憲兵副司令、首都警詧廳長、戰時南京市長、代理南京警備司令、防空司令、渡江總指揮。

唐生智當面向蔣介石保證:“臨危不亂、臨難不苟,沒有統帥命令决不撤退,誓與南京共存亡”。

抗日戰爭老照片

12月5日,中日軍隊在南京週邊正式交戰,7日,日軍向南京複廓陣地逼近,9日,戰況更加激烈,日寇來勢洶洶,國軍節節抵抗,傷亡慘重。

日軍向唐生智發來勸降書,唐生智的回應是:收繳各部所有船隻,準備背水一戰!

10日,勸降不成的日寇開始對南京發起總攻擊,唐生智冒著日寇的炮火,堅持在百子亭寓所指揮作戰。

11日晚,蔣介石命令唐生智撤出南京,但是,唐生智沒有向城外軍隊下達撤退令。

所以,城外部隊並不知道撤退之事,一直在苦苦支撐。

12日,日寇猛攻南京光華門、和平門,雨花臺失守。

這個時候,唐生智才下達了撤退令,確定“大部渡江,一部突圍”。

因為指揮失當,一場大撤退變成了罕見的“大潰敗”,亂軍之中,唐生智留下了幾十萬軍民跌落地獄,乘船渡江撤離了南京。

12月13日,日軍進入南京城後,隨後就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被慘殺者達三十餘萬人,世界為之而震驚。

據史料記載,唐生智召集國民黨守軍將領開完撤退會議後,部分國民黨高級軍官根本沒有通知自已的部隊,而是獨自逃過了江。

電視劇截圖

而城外沒有接到“撤退令”的國軍部隊仍然在執行“死守南京”的命令,直到13日中午,他們發現城頭上沒了守軍,這才知道有“撤退令”這回事。

接下來的事情就像一出亂劇,國民黨高級軍官爭相逃跑,有置城外守軍於不顧,下令關閉城門的,有害怕日軍追擊,過江後即下令燒毀船隻的。

“長官”如此,十幾萬國民黨守軍的士氣頓時土崩瓦解,南京的下關便成為許多阿兵哥逃生的目的地。

這是因為,士兵們知道那兒有軍官們預留的船隻。

可是,扼守挹江門的宋希濂36師卻不放他們通過,他們接到的命令是:只有衛戍長官部和36師才允許從下關撤離。

於是,部隊混作一團,最後甚至發生了激烈的槍戰。

唐生智沒有如他承諾的那樣“與南京共成亡”,而蕭山令將軍卻在以死抗擊日寇。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之際,蕭山令將軍自殺殉國,他是南京保衛戰犧牲的最高軍官。

1938年2月9日,唐生智被免去軍法執行總監之職,28日,他以父親病重為由,從重慶返回東安原籍,從此避居家鄉。

那麼,唐生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對於“南京保衛戰”,唐生智該不該負“失守之責”?

不管怎麼說,即使守不住南京是必然的結局,“南京保衛戰”的失利,大撤退的混亂,造成“南京大屠殺”的慘痛結局,唐生智都責無旁貸,唐生智也囙此遭人恨,挨人罵。

在國民黨內,唐生智屬於“少數派”,早在1922年,唐生智就支持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

1927年秋,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部隊會師,因缺乏武器彈藥,曾經請求唐生智之弟唐生明予以支持。

唐生明找到哥哥唐生智,唐生智即以護送唐生明回長沙為名,給起義部隊送去了300支步槍、近萬發子彈。

在國民黨視中共為死敵,欲置中共於死地的幾十年間,唐生智始終堅持“不捕殺一個共產黨”。

唐生智與蔣介石的關係也非常微妙,據說,蔣介石曾經想跟他結拜為“异姓兄弟”,但唐生智卻一直“裝聾作啞”,刻意回避。

他一生多次舉兵反蔣,心裡很不認同蔣介石這位“領袖”。

他曾經追隨汪精衛,與蔣介石分庭抗禮,一度還差點取代蔣介石,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抗戰期間,許多人都認為唐生智將追隨汪精衛,走“曲線救國”之路,可是,他卻一口拒絕了汪精衛的“盛邀”,保持了民族氣節。

囙此,在“大是大非”面前,唐生智是有其政治智慧的,這一點,唐生智在解放戰爭時期表現得更突出。

唐生智一直對蔣介石熱衷內戰心生抵觸,消極應付。

最終,唐生智排除干擾,於1949年趕赴長沙,參加了程潜、陳明仁組織發起的“湖南起義”。

在歡迎他的宴會上,唐生智說道:“為團結湖南人民,保衛湖南的安全,願與天下人為朋友。”

然後,唐生智組織了“湖南人民自救會”,控制了當地的武裝力量,成功配合了湖南起義,為和平解放湖南作出了巨大貢獻。

與哥哥唐生智不同,唐生明的人生更富傳奇色彩。

黃埔四期畢業的他一路順風順水,年紀輕輕就當上了軍長。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蔣介石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唐生明與陳賡等黃埔同學聯名發表了“討蔣通電”。

在中共最困難的時刻,唐生明經常以實際行動給予同情和支持。

除了給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部隊送過槍支彈藥外,他還曾保護和營救過起義部隊的一些傷患。陳賡將軍到上海治療養傷時,他也曾給予幫助。

唐生明有一段傳奇的經歷,抗戰時期,蔣介石派唐生明去南京“臥底”。

之所以選擇唐生明,原因有二。

其一,唐生智、唐生明兄弟與汪精衛、周佛海等人曾經都是關係不錯的朋友,唐生明接觸汪偽上層人物沒有難度;

其二,唐生明是個出了名的“公子哥”,平時裏花天酒地,揮霍無度,此番去南京、上海這個“花花世界”,唐生明完全可以“本色出演”,根本就無需偽裝,只要扮演好自己就好了。

接受任務之後,唐生明對外聲稱“不適應大後方的艱苦生活”,以此為由,返回了上海。

他的大哥唐生智雖然對這件事很反感,卻也給予了積極的配合。

抗日戰爭老照片

為了假戲真做,唐生智親自出面,在報紙上發表了一則聲明:與唐生明脫離兄弟關係!

就這樣,唐生明帶著他年輕貌美的影星妻子徐來,一起打入了南京汪偽內部,很快就獲取了汪偽的信任,利用身份掩護,唐生明做了很多有益於抗戰的事情。

但是,因為此事極度機密,唐生明身上也背上了“漢奸”、“民族罪人”、“賣國賊”等等駡名,甚至有民間義士試圖執行“鋤奸”行動,“殺漢奸以謝國人。”

對此,唐生明呵呵一笑,根本不當一件事,倒是急壞了旁人。

有一段時間,軍統特工、汪偽特務、日本特高科,三撥人馬都在全力保護唐生明。

唐生明與哥哥唐生智一樣,在人生最關鍵的時候,做出了正確、明智的選擇。

他跟他哥哥一起參與了湖南和平起義,宣告與國民黨决裂,轉而投入人民陣營。

新中國成立後,唐生智歷任國防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等職。

唐生明則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等。

1961年,唐生智不幸罹患癌症,動手術前,陳毅元帥去醫院探望他,當面稱讚他“够朋友,在國民黨一級上將中,只有你沒有和紅軍、革命军打過仗。”

電視劇截圖

1970年,唐生智病逝,享年79歲。

1987年,唐生明病逝於北京,享年81歲。

作為曾經的軍閥,唐氏兄弟在歷史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們主張堅決抗戰,反對內戰,最後又都選擇站在了人民這一邊。

這樣的選擇不可不謂“明智之舉”,一如他們兄弟倆的名字。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